品管圈活动在推进急诊孕产妇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的作用
2017-12-27宋薇孙静李晶
宋薇+孙静+李晶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品管圈活动推动急诊院内安全患者转运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品管圈方法,对我院2017年1-5月急诊收治的孕产妇院内安全转运情况原因进行分析,以目标达标率和进步率评价品管圈活动实施效果。结果:统计发现孕产妇安全转运达标率由52.11%提升至87.63%,进步率达到68.16%。总结:对于急诊孕产妇院内转运实施品管圈可大幅度提升患者安全系数,提升就诊的舒适感受。
【关键词】品管圈;急诊孕产妇;院内转运
作为三级甲等妇产专科医院在孕产妇转运工作中我们积极运用品管手法在推进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2017年1-5月,运用品管圈十大实施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制定标准化方法和持续改进等步骤,根据相关数据,应用管理图表,统计分析“品管圈”活动前后的结果。
1.1组圈及主题选定
以产科疗区和急诊室医务人员为主,组成品管圈团队,以“绿动”为圈名。根据上级重视程度、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等方面确定主题为“提高急诊孕产妇院内安全转运率”。
1.2选题背景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中阐述,转运途中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增加,甚至死亡。为规范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使医务人员对重症患者的转运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提高转运安全性,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急诊患者入院转运,旨在让患者接受更好的诊疗措施以改善预后,转运过程是监护和治疗的综合过程,是急诊科救治与专科治疗无缝衔接的关键环节。也有报道,经过转运的病人比未转运病人的疾病评分严重度、机械通气的使用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普通病房的住院日及死亡率都明显增高,院内转运增加了病人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1.3现况把握及目标设定
根据此现状我们制定并发放了380份调查问卷。发现在调查的380例急诊孕产妇转运工作中漏项182项,达标率为52.11%。。其中:转运设备不完善占32.6%,转运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及责任心不强占28.18%,累计占百分比的60.77%,利用80/20法则我们最终确定这两个问题为本次的改善重点,经公示计算: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一现况值+(标准值一现况值)x改善重点x圈能力=52.11%+(1-52.11%)X60.77%X70%=72.48%
1.4解析要因及真因分析
对急诊患者转运交接不规范问题查出原因40条,将原因制成特性要因评价表,列出要因20条。针对转运设备不完善,查出原因21条,列出要因15条,将列出的要因发放380份真因调查表,其中累计占87.63%,利用80/20法则确定这两个问题为真因。
1.5对策实施
1.5.1真因一,无专职转运岗位
申请增加人员配置;制定协诊转运岗位说明书;根据WEWS评估患者病情,明确转运级别。
1.5.2真因二,无标准化转运流程
在急诊区增加电诊室缩短行走转运路线;更新转运设备;补充急诊电梯;开展支付宝缴费功能,减少往返缴费时间;制作标准化转运流程;转运车配备监护仪增加氧气瓶。
1.5.3真因三,业务水平不能满足岗位需求
加强低年资护士专业技能的培训;按层级培训保证学习课时组建互动学习组,分享学习经验。
1.6效果确认
在产科病房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80份,发现不安因素47项,转运设备不完善,转运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及责任心不强累计6.84%。经公示计算改善值改善后的柏拉图如图。
2结果
2.1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形成果
在成果巩固与维持阶段,我们继续追踪3个月,结果显示:对策实施有效。
目标达成率一(改善后一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87.630%-52.11%)/(72.48%-52.11)=174.37%
目标进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x100%=(52.11%-87.63%)/52.11x100%=68.16%
2.2开展品管圈活动无形成果
经统计,圈员QCC手法、发掘问题、脑力激荡能力提升最快,沟通协调、团队精神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见表1。
3体会
3.1分析孕产妇院内转运发生紧急情况的原因
護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是往往护理人员认为患者己达到医院,对于患者面部表情观察忽视患者的病情程度。其次,转运设备不完善是指设备使用日期、连接是否通畅等,由于发生紧急情况不定,可导致某些仪器长期不使用,可出现超过使用日期、以及设备电量不足等,导致患者在准运过程中仪器故障,加重患者病情。交接记录繁琐重点不突出,导致交接时间延长。
3.2品管圈活动在提升工作质量中的作用
品管圈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方法,从尊重人性出发,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方式,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
品管圈活动在推进急诊孕产妇院内安全转运管理中起到完整护理模式,提升抢救速率,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