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酶工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7-12-27金黎明李春斌权春善赵晶��
金黎明+李春斌+权春善+赵晶��
摘要:本文结合《酶工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从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通过《酶工程》教学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酶工程;教学改革
《酶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主干课,主要内容包括酶的生产和应用的基础知识和研究进展。《酶工程》作为生物工程的“四大工程”之一,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从事《酶工程》教学有近十年的时间,曾对本门课的教学工作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近年来,为了符合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笔者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
一、 教材的改革
笔者参与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酶工程》一书的编写工作,任副主编,本书于2014年正式出版。从2015年起,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此本教材,相对于《酶工程》32个学时的课时量,本书内容更为精炼,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此外,还将科学出版社的施巧琴主编的《酶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的罗贵民主编的《酶工程》等作为参考教材,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参考。
二、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进一步落实“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笔者对《酶工程》部分章节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比如,在講授“产酶微生物的分离与选育”部分,课后留了一道作业题:“举例说明如何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产酶微生物菌种。”要求学生自行查阅文献,写出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产酶微生物菌种的具体方法和流程。再如,在讲授“酶的分离纯化方法”部分,留了一道作业题:“现有一株碱性磷酸酶的高产菌株,前期实验结果表明,该菌为酵母菌,并鉴定该酶为胞内酶,请设计合理的分离纯化方案以及检测方案。”要求学生综合所学知识点,并结合查阅文献,设计出酶的分离纯化和检测方案。再如,在“酶的应用”部分,让学生自行选题,查阅文献,写一篇关于酶的应用方面的小综述。再如,在讲授“模拟酶、核酶、极端酶、抗体酶”章节,增设学生自主授课,将全班分成4个小组,选择某个题目,根据书本内容和查阅的文献资料,交流讨论,制作PPT,推荐 1 人上台进行讲述。这些措施都有效提高了学生听讲、参与互动、查阅科研文献、撰写科研小论文的兴趣。
三、 考核方式的改革
针对传统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忽略平时学生参与度的问题,对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后课程的考核包括以下几部分:
1. 出席
主要考核课堂、小组讨论出勤率。课堂出席随机抽查8次,第1次缺席扣1分,第2次缺席扣3分,第3次缺席扣5分,超过两次缺席者出席考核成绩为0分。
2. 参与度
参与度主要考核学生对课堂提出的问题的活跃程度及次数。3次及以上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讨论问题者记5分,对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讨论3次及以上者也记5分,2次及以上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讨论问题者记4分,对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讨论2次及以上者也记4分;1次及以上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讨论问题者记3分,对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讨论1次及以上者也记3分;没有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讨论问题者记0分,对提出的问题不积极参与讨论者也记0分。
3. 作业
留4次课堂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教学及学生查阅文献完成,1次未完成扣2分,2次未完成扣5分,3次及以上未完成者记0分。
4. 学术不端处理
在书写文章过程中,应杜绝大段抄袭,一经发现,首先严肃批评,发回重写,若仍无改观,成绩记0分。
5. 考核结论
理论考试(按卷面100分,考试周进行,闭卷)占总成绩40%,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综述撰写(也按100分计,小综述占50%,2次案例分析占25%,2次小组讨论占25%)占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也按100分计,包括出席,参与度,作业)占总成绩的20%。
四、 结论
在近几年的《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中,我们通过对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金黎明,权春善,刘宝全等.浅谈民族高校《酶工程》的教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9):136.
[2]金黎明,权春善,刘宝全等.《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微生物学通报,2012,39(1):121-124.
[3]权春善,金黎明,张春枝等.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5,17(5):519-521.
[4]冯纪南,黄红英,赵丽萍等.高校转型发展下酶工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5,42(19):22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