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的检验意义分析
2017-12-27段丽
段丽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出血昏迷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收治的脑出血昏迷病患共计5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入院收治的脑出血未发生昏迷的病患共计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不同组病患的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予以记录分析,同时观察记录不同组病患合并其他系统器官感染的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共计100例病患的收治入院时,住院7天及住院21天的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予以记录分析发现,研究组入院时及住院21天的超敏c反应蛋白较之对照组无甚差异,P>0.05;研究组住院7天的超敏c反应蛋白均值较之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观察记录不同组病患合并其他系统器官感染的情况,研究组感染例数8例,感染发生率16.00%;对照组感染例数1例,感染发生率2.00%。研究组感染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结论:脑出血昏迷病患其病程中超敏c反应蛋白增高明显,感染发生率亦同时升高。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脑出血;昏迷
神经内科脑出血病患并发昏迷的不在少数,脑出血除对病患神经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各种功能障碍外,其他系统器官的炎症反应也多随之而来。炎症检验学意义较为明确的一项指标即为超敏c反应蛋白,其临床意义尤为突出且重要。本次研究通过对比脑出血病患昏迷及未昏迷的超敏c单元蛋白情况,探讨其增高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现将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收治的脑出血昏迷病患共计5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病患28例,年龄40到68岁,平均在(60.35±3.32)岁,女性病患22例,年龄39到69岁,平均在(61.11±2.82)岁;选择同期入院收治的脑出血未发生昏迷的病患共计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病患28例,年龄38到70岁,平均在(61.52±2.28)岁,女性病患22例,年龄40到70岁,平均在(60.88±4.11)岁。不同组病患在性别、年龄、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上经统计学分析无甚差异,可比性存在。
1.2方法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共计100例病患的收治入院时,住院7天及住院21天的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予以记录分析;同时观察记录不同组病患合并其他系统器官感染的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不同组病患各时间段超敏c反应蛋白对比情况
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共计100例病患的收治入院时,住院7天及住院21天的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予以记录分析发现,研究组入院时及住院21天的超敏c反应蛋白较之对照组无甚差异,P>0.05;研究组住院7天的超敏c反应蛋白均值较之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如表1所示。
2.2不同组病患合并其他系统器官感染对比情况
观察记录不同组病患合并其他系统器官感染的情况,研究组感染例数8例,感染发生率16.00%;对照组感染例数1例,感染发生率2.00%。研究组感染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
3讨论
神经内科脑出血病患并发昏迷的不在少数,这里的脑出血主要是指由非外伤源性脑实质内的原发性出血。脑出血除对病患神经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各种功能障碍外,其他系统器官的炎症反应也多随之而来。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当脑出血出现后,回缩的血凝块中红细胞大量溶解,随之产生的过量血红蛋白对中枢神经发挥了一定范圍内的毒害作用。
炎症检验学意义较为明确的一项指标即为超敏c反应蛋白,其临床意义尤为突出且重要。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组织受损判别、炎症发生、感染及各类恶性肿瘤的检验中都可成为一项重要标志。本次研究中,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共计100例病患的收治入院时,研究组住院7天的超敏c反应蛋白均值较之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观察记录不同组病患合并其他系统器官感染的情况,研究组感染例数8例,感染发生率16.00%;对照组感染例数1例,感染发生率2.00%。研究组感染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明显要高,P<0.05。
综上,脑出血昏迷病患的超敏c反应蛋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机体炎症情况,进而为病患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相关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