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峰造极
2017-12-27马东玉
马东玉
泰山封禅是古代帝王告祭天地的最盛典礼,唐以前只有秦皇和汉武进行过这种盛典。封禅目的一是帝王受命于天,当取得文治武功的巨大功绩后,向天帝祭祀感谢、报告成绩;二是当四方平服,海晏河清之时,通过封神大典,登上泰山极顶向“四夷万方”宣布声威;三是尊“泰一”,借助神权强化皇权,实现和巩固中央集权的一统天下。
要封禅必得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受命于天的帝王必得功德卓著圆满,恩泽广布四方,天下臣服;其次,天下太平,国有余力,人有闲情,官民不能因此产生不满;再次,四海晏清,天降祥瑞,促令帝王封禅报喜。三者缺一,便不配封禅。
齐桓公九合诸侯,成了宇内霸主打算封禅,被管仲劝阻,认为国家尚未统一,封禅尚早。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首次去泰山封禅,但上山途中遇上暴风骤雨,没能完成封禅大典。
唐太宗曾几度下诏封禅,多因大臣反对而未得封禅。例如贞观五年(公元631年)郡王李孝恭等人上表,以为“四夷臣服”,应登山封禅,祭告天帝。魏征等大臣以为国力民情都还远没达到封禅时机,太宗诏令作罢。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五谷连年丰收,异族平服,朝贡不断,祥瑞之兆在各地出现。朝臣和地方官称颂太宗功德,纷纷要求封禅。然而,魏征认为不可。当时,君臣之间有过激烈争辩,魏征以为国力虽然恢复了但并未强大,如同一个久病之人,虽治好了病但体力尚未充足,让他负重远行,必然遭到伤害。何况,黄河南岸北方数省正值大水灾,如何向天帝祭告,难道要文过饰非吗?那年提出封禅者仍不间断,太宗以“气疾不能登高”而拒绝。此后,又连年提出封禅事,或有重臣反对,或是发生灾害,太宗皆未能前往泰山封禅。
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十二月,太宗同意群臣的要求,下诏准备仪仗送往洛阳宫。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正月,太宗又下诏来年仲春封禅。这年八月,薛延陀作乱,不得不兴兵讨伐。河北发生大水灾,要抽夫治水,因大兴土木,百姓怨声四起。太宗只得下诏停止第二年的封禅。
总之,唐太宗想要封禅而终未成行。其原因一是客观上确未成熟;以太宗的气魄,硬是前往也做得到,但他担心劳民伤财,并未封禅。
麟德三年(或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武则天去泰山封禅。她认为把持朝政的关陇士族集团被她彻底粉碎,内部政治环境宽松;经过东征西讨,大唐疆土达到极点,四方来朝;连年丰收,上等米的市价每斗只要五钱,次一点粮食,市场上见不到,是有唐以来最好的年景,百姓丰衣足食,远远超过了“贞观之治”。因此,武则天决定泰山封禅。
她直接在朝堂上宣布,百官无不应命,紛纷为她搜集封禅根据和礼制礼仪。于是,以“二圣”之名下诏:立即准备封禅大典,由英国公李勣、高阳俊公许敬宗、右相陆敦信、左相窦德玄为检校封禅使,议定礼仪,先行准备。
武则天封禅有她的特殊目的,她要打破男权,宣布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要做;她最佩服的大唐天子唐太宗不敢做的,她要去做。她自认为她治理的国家,国力、财力、民力和四方武功都超过了唐太宗时代。在封禅礼仪方面,她表称:“封禅旧仪,祭皇地祇,太后昭配,而令公卿行事,礼有未安,至日,妄请率内外,命妇奠献。”(《资治通鉴》,卷201,麟德二年十月癸丑。)就是说皇后名义祭献,即“昭配”不合礼,她要以皇后身份亲自祭献,而且宫内所有的妃嫔、皇姑、皇姐妹、皇太子和皇子之女、王之女和官员妻女,都要一同参加实际的祭祀。
武则天的行为是妇女解放史上最光辉的篇章,是中国妇女的骄傲。她如此向旧礼教、向男权挑战、张扬,无怪那些守旧的史家们要下决心否定她、涂抹她、侮辱她、伤害她、打倒她。
同一天,她让唐高宗下旨,祭祀乐曲不用过去阴森森的曲子,要改为“功成庆善之乐”和“神功破阵之乐”,即改去祭神祭鬼之曲,变为喜庆和勇武乐章,代表了武则天的非凡神采。
《资治通鉴》写出驾车远行泰山的阵容时,生动而有情感。尤其是描述的结束语用当时粮食价格去说明那时的丰稔、富足,可见史作者为武则天的举动所感动,是自然思想情绪的流露。由于文字不多,抄写如下:
丙寅,上发东都,从驾文武仪仗,数百里不绝。列营置幕,弥亘原野。东自高丽,西至波斯、乌长诸国,朝会者各帅其属扈从,穹庐毳幕,牛羊驼马,填咽道路。时比岁丰稔,米斗至五钱,麦、豆不列于市。
如此浩大的阵容,队伍数百里长,行程数目,当时不光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是难有的壮举。不仅中国四边各少数民族,亚洲国家、欧洲国家也前来朝会、祝贺。什么叫“世界文化中心”?中国强盛了,与世界上的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中国有了大事人家前来祝贺、参与,这才能成为人家学习的榜样。
所谓封禅,要在泰山和泰山南面的梁父山两个山上举行。在泰山上筑祭坛祭天叫“封”,在梁父山上辟地为坛祭地称“禅”。《白虎通义·封禅篇》说:“王者易姓而起,必封升泰山何?报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日,改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可见,封禅对帝王十分重要,如果不去封禅,在礼制上还没得到上天的承认;如果天下太平了,你不去报告天地,那是对天地最大的不尊。
古代帝王和百官,都十分重视这一礼制,只是条件不足,无法去封禅而已。汉武封禅泰山,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被武帝留在洛阳没能去,气得一病不起。他拉着司马迁的手哭诉:“如今皇帝承千岁之统,封禅泰山,这是旷世的盛典,而我却不得同行,这就是命啊!”可见,百官对封禅典礼多么重视。
武则天的封禅大典进行了四天,一切按武则天先头的安排进行。由高宗先祭,武则天率内外命妇亚祭,越国太妃燕氏(越王李贞之母、太宗的后妃)终祭。宦官执着锦绣帷幕,为武则天和众命妇遮风,五彩缤纷,实为中国古代祭祀史上的一大奇观。
第四天,高宗、武后登朝觐坛,接受贺礼。文武百官、中外使臣奉献贺礼。礼毕,宣布大赦天下,改麟德三年为乾封元年,改博城县为乾封县。
对武则天封禅泰山,不能认为是她一人独断专行;也不能只说这是消耗国资民力。应该看到,武则天继承唐太宗治理天下,取得了巨大成绩,以封禅形式向四海宣威,向世界宣威,其政治影响不可否定。唐朝为什么成为世界的文化中心?正是唐太宗、武则天这样的伟大政治家,率领那个时代的人民,创造了辉煌历史,他(她)们是我们中华文明史上的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