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艺术思维能力
2017-12-27赵芳
艺术思维是涵盖艺术思想内容和艺术思考方法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可以对艺术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从而升华情感,凸显主题。特别是在钢琴演奏中,艺术思维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使欣赏者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共鸣与感悟。因此,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就成为钢琴演奏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艺术思维在钢琴演奏中的哲学作用和重要体现形式,并分析了钢琴演奏教学中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艺术思维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进行艺术创作中所产生的众多心理要素与感官体验的综合辩证思维体系。它不仅包括艺术创作中所产生的想象、灵感、直觉、情绪等,也包括即时所产生的各种意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诸多心理因素与体验错综复杂地在人的大脑中交织辩证,互相作用,彼此影响,最终形成艺术思维能力,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出来。钢琴演奏中的艺术思维是指演奏人员在进行钢琴演奏时将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体验、情感、想象等等融于演奏之中,从而将作品主题完美呈现出来。
一、艺术思维在钢琴演奏中的哲学作用
艺术思维最关键的作用就在于对事物的规律和本性进行展示的基础上,又对事物进行创造性的呈现。艺术是神力与宝藏,它的本质就是让人们在每一次闪光的光亮中可以更单纯地看到、更清晰地听到最本质的东西。艺术思维具有双重的加工与创作的特性,它通过极具个性特质的情感心理体验,对事物的表象和内在进行感性的创作,从而形成崭新的艺术形象,使艺术作品获得更为丰富的内涵,主题得到更进一步的升华。艺术思维体现在钢琴演奏之中就是演奏者对钢琴演奏作品的再次创作,从而实现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辩证统一。
二、艺术思维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体现
(一)开发想象,培养强大的创造力
钢琴演奏是一门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塑造形象的艺术。欣赏者只能借助声音发挥想象,进而感知音乐艺术,形成艺术形象。艺术离不开想象。想象是钢琴演奏中极为关键的要素,它关系到钢琴演奏的效果。比如,人们在欣赏同一钢琴作品时,演奏者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欣赏效果。有的演奏者能够把钢琴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激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而有的演奏者则把作品演奏得单调乏味,毫无享受可言。分析其原因,就是演奏者自身的音乐情感存在较大的不同。音乐情感是指演奏者在艺术思维中将自己的音乐感悟通过想象力、创造力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加工,进而充分展现出音乐作品内涵的能力。演奏者怎样提高自己的艺术思维能力进而完美展现音乐作品呢?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不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和演奏技巧对作品进行展示,还要求演奏者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情感、创作主旨。只有充分了解这些相关信息后,演奏者才能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更加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在演奏时才能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情绪真实地传递给欣赏者,引起观众的共鸣,获得相同的情感体验。
(二)陶冶情操,塑造完善的人格
任何一种艺术都是人类情感的表达与传递,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艺术思维与人类的情感也是共生互长的。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包含极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图画所不能描绘的,语言所不能传达的,音乐往往能曲尽其蕴,音乐不但最能表现心灵,也最能感动心灵。音乐作品常常传递着人类最为向往、最为美好的情感,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可以使人陶冶情绪,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音乐作品感情丰富,以声传情,以情感人,使人的情感得到升華和净化。在钢琴作品创作中,作者更是本着对真、善、美的美好追求而将自己的情感融于作品之中,进而实现美与善的辩证统一。我国很多钢琴作品更是完美地诠释了美好情愫与善之本源。例如,钢琴曲《梁祝》,旋律委婉,情感细腻,意境深远,把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这一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演奏者更要深刻体会这种情绪与情愫,将艺术的魅力展现到极致,使自己与作品融为一体,使听者仿佛置身其中,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三、钢琴教学中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钢琴演奏中,艺术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演奏者对作者创作意图的进一步理解和表现,是对作品的再次创作与升华。在钢琴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
(一)启发引导,实践感悟
每一首钢琴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好的演奏者会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境、创作主旨来解读作品所要展现和表达的情感,再经过自己特有的艺术思维,对作品进行创作与展示,从而将作者的情感真实地表现出来。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情感分析,想象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想要塑造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去感知、去体验、去感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对作品的社会背景、作者的经历等进行引导分析,使学生的感性体悟具有理性因素。教师要摒弃枯燥的说教形式,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培养学生创作的艺术力。
(二)深入生活,举一反三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有的艺术活动都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是作者对生活的体验与感受。所有的从事艺术工作的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都对生活有深深的感悟,他们常常会融入不同类型的生活之中,体验不同人的生活,从而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创作出具有丰富情感的艺术作品。生活处处皆艺术。自然界中的百鸟争鸣、峰峦叠嶂、阳光海浪,生活中的艰辛甘甜、耕耘收获、得失成败,这些都是艺术创作的来源,也是最为真实而质朴的情感,更是艺术的灵感。演奏钢琴曲时,演奏者要积极主动地对作品进行艺术思维创造,使自己真正体会到创作者的情绪和感悟,从而准确而真实地表达出来,使欣赏者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获得创作的灵感,获得创作的素材,并将其运用到艺术创作与表现中,再用艺术作品丰富人们的生活,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在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的同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艺术是相通的。音乐、美术、文学、戏剧等都是艺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都表达着人们所要追求的真诚与美好、善良与和平。虽然形式不同,但是彼此之间密切相连。中国自古就有“诗词歌赋”这一说法,为诗谱曲,为曲填词,彼此密不可分。音乐与美术更是相通相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众多的艺术形式,外在表现不同,但内涵是交错互通的。因此,教学中,学生不能只学习单一的艺术形式,要做到触类旁通,了解其他艺术形式的特点以及相互的联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建立不同学科、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相互融合的理念,让学生接触多种艺术形式,体验多种感官的艺术感受,了解音乐与美术、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之间的相通之处和各自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接触相关学科,培养学生综合感悟的能力,从而提高音乐感知和欣赏的能力,最终提升钢琴演奏的能力。
(三)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与弱点。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充分尊重每个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因为各自的家庭、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个体差异较为明显。教师教学不能一刀切,不能统一标准、统一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来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一些与之相适应的艺术作品进行教学和引导,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艺术想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体验不同的艺术作品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和范围,开阔学生的眼界,还可以让学生触类旁通,激发创造性思维,突破演奏的限制,尽情发挥。
四、结语
音乐是人们最常见的、最好的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而艺术思维对于音乐又是至关重要的。它既包括艺术思想内容,也包括艺术思考形式。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它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而复杂的教学和引导才能形成的。而且,因为艺术形式的不同,艺术思维的教学也处于不断的摸索中。作为钢琴教师,在演奏教学中,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思维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艺术的想象。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体验与感悟相融合,才能使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才能使其把想象、情感、技巧三者完美结合,演奏出美妙又美好的音乐。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赵芳(1971-),女,辽宁辽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