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的发育机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常州为例
2017-12-27郁涛蒋琳
郁 涛 蒋 琳
(1. 常州大学党委宣传部 江苏常州 213164; 2. 常州大学团委 江苏常州 213164)
众创空间的发育机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常州为例
郁 涛1蒋 琳2
(1. 常州大学党委宣传部 江苏常州 213164; 2. 常州大学团委 江苏常州 213164)
以常州市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为依据,参照经济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究众创空间在常州的发展模式,并找出常州市众创空间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困境的根源。同时,根据各类众创空间运营模式、投资方式、创业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不同,结合前期的研究基础,提出常州市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众创空间; 发育机制; 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李克强总理考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时指出,创客的活力和创造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不熄引擎,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突出“创客”与“众创空间”。随后,国务院办公厅、科技部相继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和《发展众创空间工作指引》等一系列文件,发展众创空间已经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顺应全球发展趋势的重大举措。众创空间自2010年进入中国以来,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热词,国内也掀起了创客运动的热潮,创建了形式多样的众创空间,比如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上海的新车间、南京创客空间、杭州的洋葱胶囊等。国内学者张玉臣、刘志迎、杨建新等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对“双创”背景下众创空间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成果。
近年来,在加快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大背景下,常州市积极完善扶持地方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常州市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的实施意见》《常州市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2015—2020)》《常州市科技服务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创业常州”的众创空间建设、创业主体培育、创业企业孵育、投融资体系建设、创业服务提升、创业文化营造等六大行动,同时以政策为支持,加快推动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的发展,逐步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格局,以众创空间为载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民创新创业潜力。
通过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访谈法,以常州市具有代表性的46家众创空间为研究对象,对众创空间的负责人以及89家入驻企业项目负责人进行面对面深入访谈,取得常州市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实证分析常州市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并进行路径的可行性分析。
1 常州市众创空间调研概述
样本分布均匀,调研的众创空间均匀分布在常州市的四个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中新北区19家,武进区17家,天宁区6家,钟楼区4家,同时还调研了入驻其中的89家创业企业和项目。
访谈对象具有代表性,采访了46家众创空间的负责人以及89家入驻企业和项目的负责人。
访谈提纲可信度较高,依据国务院、常州市出台的相关文件对众创空间的建设标准和要求,精心编制了13个问题组成访谈提纲。见表1。
2 常州市众创空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常州市众创空间虽然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政策、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下面就常州市众创空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
1) 由于扩张迅速带来的专业程度下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促进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低成本、全方位、专业化服务[1]。众创空间是为创业企业提供早期办公、投融资对接、商业模式构建、团队融合、媒体资讯、创业培训等全方位服务的创业生态体系[2]。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创业者,不管是创意项目还是专业孵化,都需要先进的、专业的技术支持,因此,专业化程度是众创空间生命力的关键。但是,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众创空间仅提供基础的办公服务,人性化、专业化服务少之又少。问题在于,一方面,众创空间扩张速度过快,致使众创空间的管理团队水平和专业质量难以匹配、支撑。因前期评估不足、规划不周、定位不准、忽视地区差异性和行业特色等,导致众创空间出现定位服务能力不足、基础配套设施不全、科学运营模式不健全等问题,众创空间易成为“二房东”的角色,专业程度下降。另一方面,因规划者和筹办者的思想观念偏差,将众创空间作为消化闲置物业场地的途径,致使众创空间盲目上马、供给过剩,易形成新一轮的资源抢占和浪费。
表1 访谈提纲
2) 由于商业运作模式不成熟带来的持续盈利困难。众创空间普遍面临着商业运作模式不成熟、市场化机制尚不健全、市场资本未被激活、持续盈利困难的问题。一方面,受房价影响,众创空间的租金成本和运营成本较高,高成本与高服务的巨大落差,致使众创空间很难摸索出成熟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众创空间的服务往往只停留在提供平台的初级层面,甚至为了使办公场地使用率提高,不对进驻的创客进行审核,拉低了众创空间的专业度。调研结果表明,常州市64%的众创空间如果没有政府以及社会资金的支持将处于严重负盈利状态,25%的众创空间勉强达到收支平衡,只有11%的众创空间处于盈利状态,且利润较少。另外,民营众创空间持续盈利的难度更大。
3) 由于重创业轻创新带来的项目成功率低。对创业者来说,资金、人脉、市场等固然重要,但是要想在创业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好的项目却是必不可少的。对初创业者来说,选择一个有前景的小成本项目,由小逐步做大是比较稳妥的。对于众创空间来说,好的创业项目也必然会带来丰厚的回报。调研结果显示,常州市众创空间的入驻企业数量较多,但是所带来的高质量的、吸人眼球的创新项目却很少。由于小微企业成本高、实力薄弱,加之经营者认识不足,往往只顾及眼前利益,很难着眼于创新投入和长远发展战略,导致企业技术含量低、创新动力不足。
4) 由于政府干涉过多导致入驻企业和项目团队参差不齐。众创空间对入驻企业的选择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制订相应的标准,政府不宜干涉过多。调研中,众创空间的负责人表示,政府为了申报国家、省、市级众创空间,出台激励政策,不顾众创空间的实际情况,强行设定标准,要求入驻企业的数量、资质、业务范围、资金及效益情况等,导致入驻企业参差不齐,浪费了很多有效资源。政府在众创空间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有效解决入驻企业遇到的问题,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判别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抓住问题,有区别地对待,完成入驻企业持续发展的目标。
5) 由于人才紧缺带来的孵化服务功能缺失。众创空间是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全要素、便利化、低成本、开放式综合服务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3]。不仅涵盖苗圃、孵化器的产业孵化阶段,还要提供创新型孵化服务。众创空间的创新型孵化服务应以高端人才为主体,依托其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特色,提供辅导培训、创业导师、产业链资源对接和市场推广等增值服务,为创业者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并逐渐探索出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赢利模式。另外这种孵化服务功能是双向的,不仅能帮助企业快速成长、创新项目顺利推广,也会给众创空间带来聚集人气、媒体宣传、品牌推广、争取政府关注度和政策优惠等有利因素。因此,孵化服务功能的核心是人才,人才的缺失将导致孵化服务功能大打折扣。调研结果显示,76%的众创空间在各个环节都缺少高素质管理人才、高技术创新人才、高学历营销人才等专业性人才,导致因无法全方位提供孵化服务而失去创新项目,甚至失去核心企业。
6) 由于前期规划不利带来的空间需求得不到满足。调研结果显示,60%的众创空间选址并不理想。具体原因有前期的规划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为了建设而建设,选址完全由政府决定,由于资金欠缺退而求其次等,一些众创空间受所处地理位置交通不利的影响,面临人气不旺和资源要素集聚效应难以发挥的难题。众创空间的选址要考虑各种环境因素,经过科学的谋划和论证。选址在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应用创新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校和科研院所附近,可以有效利用科技、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选址在银行、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金融机构附近,可以利用市场机制,聚集各种创新资源,吸纳社会各方力量,为创新创业团队和企业搭建融资服务平台,促进中小型企业的创新发展。众创空间也可以利用自身品牌效应和号召力带动、提升片区的创业氛围、人才集聚和产业升级,相互补充,优势联动。另外,众创空间的选址还应该青睐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地方。
7) 由于同质化严重带来的品牌意识缺失。随着众创空间种类和数量的增加,盈利难、经营者能力差、同质化、高层次人才缺失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影响着众创空间的健康发展。调研发现,从空间名称、发展定位、运营管理与营销策略看,众创空间之间存在很大的相似度和趋同性,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定位模糊、战略漂移、管理无序和传播不力等误区,同质化现象严重,吸纳创业者的动力不够。换言之,没有足够的创业者去充实众创空间,无法促使众创空间形成品牌聚集效应,直接后果就是因缺乏核心竞争力而无法生存。因此,亟需进行品牌管理,提升众创空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示范效应和社会效益。
3 常州市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路径研究
针对常州市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众创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路径提出进一步的对策建议。
1) 市场导向,奠定众创空间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市场化是众创空间发展的必然途径,行业化和民间化的特征决定了政府不应该成为其发展的决定力量,应该遵循“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发展思路。合理的资源配置是市场的需求,也决定着众创空间的规模和类型。众创空间本质上就是为了给创业者提供有力的服务平台支撑,帮助他们实现资金对接,将想法做成产品,将产品做成市场,将市场做大做强[4]。众创空间的运作模式也由市场决定。目前众创空间的类别多种多样,常州市众创空间主要有创客孵化型、专业服务型、投资促进型、培训辅导型等,盈利模式主要包括房租(工位)收入、管理咨询、物业服务收费和股权投资收益。重点为创新创业人员、团队和项目提供开放式办公空间,交流、分享、互动平台和创业基础、导师辅导、教育培训以及融资服务。因此,众创空间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必须要根据当地市场的资源优势和需求特点来设定。
2) 立足实际,注重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氛围。常州市在众创空间的发展思路上应立足地方实际,着力营造鼓励和重视众创空间发展的生态氛围,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类型和产业特色,对常州市众创空间的承载力和吸引力进行正确的定位,控制质量和数量的平衡。首先应加大重视力度,传递鼓励和重视众创空间建设和发展的积极信号。其次应以众创空间和创业者为核心,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以各种类型的竞赛为载体对优秀项目进行选拔、资助、孵化,并通过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进行整体宣传推介,营造鼓励创业、敢于创新、尊重创新、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最后要整合和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善于利用国家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各种孵化载体和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完善和优化业务模式和运营机制,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3) 充分论证,做好众创空间的顶层设计。在众创空间的创建过程中,常州市政府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注重前期规划和布局,创建科学、有序、合理的众创空间体系。具体包括:坚持众创空间建设的市场导向和问题导向,基于调研结果就创业者所关心的问题进行政策设计和制定,建立差别化和针对性的政策支撑体系,出台财政资金支持、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与扶持、优惠税收政策等一系列支持创新创业和创业服务机构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降低众创空间的运营成本和创业者的投资风险,提升众创空间的硬件配置。制定有助于引进人才的扶持政策,吸引高端人才进驻众创空间并切实享受到优惠政策。做好众创空间与科研机构、高校、律所、行业协会、领军企业、社会团体等机构的对接牵线搭桥工作,鼓励科研机构的基础设施、科研仪器等面向众创空间开放,开展合作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训等,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成品的科技含量,引导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鼓励众创空间与高校合作,带动大学生就业;鼓励行业领军企业进驻众创空间,分享经验、提供帮扶;鼓励社会团体举办创业培训活动、创业创新比赛及各种围绕“双创”的公益活动,培育创客文化,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
4) 制订宣传策略,注重众创空间的品牌打造。众创空间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其生命力主要源于资源整合能力和服务集成能力以及基于这两种能力的对于创新创业者的吸引力[5]。众创空间本质上只是一个法人组织,在提供服务、资源动员、空间容纳等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众创空间应根据地方实际坚持走品牌化、特色化、专业化的道路。打造品牌众创空间应制订相应的品牌宣传策略,提升众创空间的宣传力度。合理运用自媒体、新媒体等平台和载体,制订宣传策略,搭建活动信息发布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全方位、全天候的创业宣传体系,对众创空间及优秀的创业活动和项目进行宣传报道,吸引更多的创业者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大潮,同时还可以吸引更多、更加优秀的创业项目进驻众创空间,扩大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影响力。常州市应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特色一方面打造具有地方产业特色和品牌的创客系列活动和创业大赛,另一方面,应着力打造具有常州特色的品牌化“众创空间”,借助品牌化的展示宣传效应和信用担保效应将创业者和创新资源服务供给者整合起来。
5) 按需施训,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常州市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在企业内实施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政府在资金及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扶持。支持企业建设新型的企业内高技能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强化创新导向,建立和健全能力为本、创新绩效为基础的“内生型”创新型人才培训机制,实行以动态绩效评估为主的目标管理,实施薪酬制度和福利政策的激励性措施[6]。二要建立众创空间与学校、科研院所互利共赢的深度融合模式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建立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基地,以面向企业一线的创新项目为核心开展实践项目研究。依托实践基地推进实训项目的开发与推广,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优势,解决企业工程项目中遇到的产品研发、技术开发等难题,为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升级提供支持,进行创新人才的深度培养。积极与高校合作,开展针对创业者的创业教育与培训,引导创业者科学创业。三要借助社会力量联合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专业培训机构、企业服务机构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机构建设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众创空间输送充足的创新型人才。同时加大创业教育力度,完善创业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创业热情,培养创业者的创业心理、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业品格等。
6) 加强合作交流,提升众创空间的国际化水平。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建立高水平众创空间,提升链接国际创新资源的能力。常州市应鼓励众创空间与国外的孵化器协会等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双方信息交流和开展项目合作,提升众创空间的国际化水平。一方面,常州市各种形式的众创空间要积极引进国外服务模式较为先进的孵化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在常州设立国际孵化机构,以带动常州市众创空间的专业化水平,扩展国际化视野。另一方面常州市众创空间要积极在海外建设分支机构,依托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合作载体,提升吸纳全球高端创业项目和团队的能力。
组织企业及创业项目参加国际性的创新创业竞赛,与国外的创新团队进行交流合作,接触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可以在科研与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培养企业或创业者的创新意识和自主研发能力,关注专业、行业发展,了解并投身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开发实践,引导和扶持项目转化或直接对项目进行孵化,为众创空间提供国际化展示平台,提升国际化水平。
7) 多渠道提升众创空间自身综合实力。常州市提高众创空间自身的综合实力,不仅需要科学选址、注重配套,还要创新运营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众创空间要懂得创新投资模式,进行良性的自我经营。常州市应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鼓励项目资本众筹,支持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鼓励加快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创新,畅通众创空间资本进出的通道。大力发展针对创客创业企业的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设立创业种子基金,以公益参股或无息贷款方式对符合标准的初创小微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构建众创空间信息网。加快构建众创空间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创业扶持政策、申报程序以及创业沙龙、创业竞赛、路演等活动安排。
增强众创空间创业导师团队力量。建立并不断完善各类创业导师任职标准、培训制度和准入机制,积极支持高校和其它社会机构进行创业导师的培养,鼓励行业专家、具有学术造诣的学者、政府机构政策专家、成功企业家等社会人士担任创业导师,探索建立理念指引型、政策解读型、技能辅导型、典型驱动型等具有专业特点的创业辅导团队,支持创业辅导团队通过创业沙龙、创业讲座、坐诊预约等方式对创新创业者开展创业辅导活动。
4 结束语
众创空间不仅是创新创意的转化场所,也是创业创造的孵化空间,更是创新学习的实践场所。在众创空间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做好众创空间的顶层设计;高校、科研院所、高新区、科技园、创新孵化中心、创新创业学院等利用自身的人才和科研优势,为众创空间提供专业化的创新实践与创业教育,加强创客文化建设;媒体应加强正面宣传动员及舆论引导的策略研究,破除大众对众创空间及创客运动认知上的误区和盲区,吸引更多科技人员投身科技型创新创业;企业加大对众创空间的投入力度,例如资金投入、创新项目入驻、创新型孵化器的建设、创新成果转化等,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政府、企业、高校、媒体、社区、团体、个人等维度要精准定位,明确社会责任,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打造产学研用紧密集合的可持续发展的众创空间。
[1] 吴炜.国务院颁布《意见》进一步促进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J].中关村,2016(3):18.
[2] 范海霞.各地众创空间发展政策比较及启示[J].杭州科技,2015(3):53-57.
[3] 张洪石,沈小春.发挥政府在推进众创空间发展中的作用[J].广西经济,2016(1):51-52.
[4] 张臻.解密众创空间众创空间能否坚守“小而美”[J].华东科技,2015(5):38-51.
[5] 黄彦菁,孙丽江.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11):49-52.
[6] 刘志迎,陈青祥,徐毅.众创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论解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2):52-61.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ker Space in Changzhou: Taking Changzhou as an Example
YU Tao1JIANG Lin2
(1.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Party Committee,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164, China;2. Youth League Committee,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213164, China)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angzhou maker space, referring to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mode of growth in Changzhou, and with market demand oriente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maker space in Changzhou. The dilemma and the root cause of the pligh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ker space in Changzhou are derived.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various types of maker space operation mode, investment methods, entrepreneurship services system and so on, combined with the previous research basis, the feasibility path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angzhou maker space is put forward.
maker space; developmental mechan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7-10-17
2016年常州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计划“常州市‘众创空间’发展模式及可持续发展研究”(CR20160042);常州大学2016—2018年度理论与实践研究会项目“‘众创空间’的发育机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16LLSJ08)
郁 涛(1982-),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高等教育
F 279.2
A
1672-2434(2017)06-0045-05
缪宁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