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17-12-27鲍艳利华荷锋
鲍艳利,华荷锋
(1.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2.河海大学,南京210098)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鲍艳利1,2,华荷锋1
(1.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2.河海大学,南京210098)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我国旅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旅游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对“一带一路”旅游发展中的旅游安全、文化冲突、旅游产品和客源结构等挑战,国际化旅游人才应具备“热爱祖国、吃苦耐劳、诚信守法”的职业道德素质;有“英语+小语种”的语言沟通能力,熟悉沿线特殊文化;有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掌握信息技术;有国际化视野和开拓创新素质。相关院校要调整旅游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培养“一带一路”建设中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国际化旅游人才。
“一带一路”;国际化旅游人才;人才培养
2013年国家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5年国家三部委发布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将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交往,有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旅游业大发展迫切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国际化战略思维并能使用外语与沿线人民进行沟通交流的国际化人才[1]。因此,如何应对“一带一路”对国际化旅游人才带来的挑战,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我国旅游专业相关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
现阶段,“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化旅游人才的要求、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尚未完全厘清[2]。因此,本文将从“一带一路”倡议视角出发,剖析这一倡议对我国国际化旅游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提出调整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的策略建议,为我国旅游院校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参考。
一、“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影响
(一)“一带一路”给国际化旅游人才带来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而为国际化旅游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从本质上来说,“新丝绸之路”本身就是旅游之路,它汇集了世界最精华的旅游资源,集中了80%的世界文化遗产[3]。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4—2016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双向旅游交流规模已超过2500万人次[4]。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国际化旅游人才也将作为“主角”推进与各国的旅游合作[5],因此,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通晓国际规则、掌握多国语言的国际化旅游人才助力“一带一路”旅游大发展。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旅游人才面临的挑战
1.旅游安全挑战。“一带一路”沿线涉及一些环境复杂的中亚、南亚国家,他们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各有不同,思想文化差异明显[6],沿线民族问题与安全问题将会是旅游人才面临的重大难题[7]。
2.文化冲突挑战。“一带一路”除了我国一些城市和地区以外,沿线包括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44亿人口。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思想文化差异较大,各国有各自的特殊文化。有些国家由于开放较早,与我国交往十分频繁,我国人民对其文化并不陌生。然而,有些国家由于开放度不高或地理位置离我国较远等原因,与我国交往不够密切,我国人民对其文化并不熟悉,与其产生文化冲突在所难免。
3.产品营销挑战。“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三大陆,沿线国家和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以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基础的异域风情旅游产品复杂多样。对国际化旅游人才来说,开发、推广和运营这些特色旅游产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4.旅游服务挑战。“一带一路”涉及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各地区宗教信仰、社会风俗和所处阶层差异较大[8],势必给接待和服务人员造成较大的压力。国际化旅游人才将面对复杂的旅游客源,掌握他们的语言、了解他们的文化和社会习惯、洞悉他们的旅游需求,这些会比接待来自单一客源国的游客复杂得多。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旅游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分析
(一)相关文献分析
学界将国际化人才内涵与旅游岗位职业特点相结合,对国际化旅游人才进行了内涵界定和素质能力分析。学者们普遍认为国际化旅游人才应具备国际旅游知识、国际视野、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9-10]。尽管现有文献从思想、文化、能力等多方面对国际化旅游人才的素质进行了分析,然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化旅游人才不是一种泛国际化人才[11]。他们应具有针对性,其素质和能力应该能胜任“一带一路”旅游交流活动,克服旅游安全、文化冲突等问题。因此,需要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和当前国际旅游趋势变化,分析国际化旅游人才素质的特殊性,寻找胜任“一带一路”国际旅游服务工作的核心素质。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旅游人才素质特殊性分析
综合以上学界对国际化旅游人才内涵的研究成果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中国际化旅游人才即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国际化旅游人才在职业道德素质、语言文化素质、职业综合素质和开拓创新素质等方面应具有其特殊性:
1.职业道德素质。“一带一路”背景下从事国际旅游服务,将面临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和各种诱惑,只有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才能抵御各种诱惑。此外,“一带一路”沿线有些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发达,只有能吃苦耐劳的旅游从业人员才能克服各种困难,在这些地区从事旅游服务活动。另外,国际化旅游人才思想道德方面还必须诚实守信。一旦出现为了眼前利益坑蒙拐骗消费者的现象,就会造成消费者对整个旅游公司,甚至是某个旅游目的地的不信任,进而影响我国旅游服务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整体形象和口碑。
2.语言文化素质。语言文化素质是“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旅游人才参与新丝路旅游贸易、提供国际化旅游服务的基础。
(1)国际化旅游人才必须具备“英语+小语种”跨文化交流能力。在“一带一路”沿线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东南亚和中东欧国家的英语普及度较高,基本可以使用英语与之进行旅游交流活动。然而,在中西亚国家大多数当地人并不擅长甚至根本没有学过英语[12]。在这些地区进行旅游活动,仅仅使用英语是不够的,还必须能使用小语种。
(2)国际化旅游人才要熟悉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特殊文化。旅游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所需知识面非常宽泛[13]。“一带一路”拥有丰富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和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只有掌握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才能给中外游客带来丰富的旅游体验。除此之外,“一带一路”国际化旅游人才还要了解和尊重主要客源国家的特殊文化,了解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悠久历史文明,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还要对这些国家的文化禁忌、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深入了解。这样才能避免文化冲突和不必要的矛盾,保障旅游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3.职业综合素质。国际化旅游人才职业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独立工作的能力。作为旅游服务工作者,国际化旅游人才经常需要独立带团,前往自己并不熟悉的国家和地区,因此必须具备过硬的独立工作和应变能力,留心当地的交通、安全、食宿、景点等方面的最新信息,及时做出判断和应对。
(2)团队合作精神。现阶段,我国旅游企业还处于进军“一带一路”旅游市场的初期阶段,旅游环境不熟悉,旅游线路还处于探索阶段,客源组织、旅游交通、食宿和活动安排更需要企业员工群策群力,相互配合,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的旅游从业者即使个人能力很强也很难被企业所接受。
(3)现代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旅游业的设施设备和服务技术也不断升级和更新。国际化旅游人才必须紧跟行业发展和城市信息化的步伐,掌握好信息技术,向世界展示我国旅游业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服务水平。
4.开拓创新素质。国际化旅游人才除了具备一般的知识和能力以外,还要能突破地域、文化和时代的限制,开拓创新[14],具备国际视野,对国际旅游发展趋势保持敏锐的嗅觉,不断创新旅游项目。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旅游人才素质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旅游人才素质结构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策略
(一)重视职业道德养成
旅游职业道德养成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旅游服务精神,加深学生对旅游职业道德认同感[15]。还可以选取导游服务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正、反面案例来强化职业道德,让学生感受到作为国际化旅游人才具备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并学习和模仿案例中的正面榜样,从而将良好的旅游职业道德内化为个人信仰。
(二)培养学生多语种沟通能力
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首先要让他们了解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并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使他们对外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设置外语演讲、职业情景外语对话、外语辩论和游戏、英美影视片段配音或模仿表演等环节,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可参与度。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还应积极开设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并增加外语方面的选修课。除英语外,小语种交流能力也是国际化旅游人才不可缺少的本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所覆盖的官方语言有40多种,必须开设小语种课程,培养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小语种沟通能力。然而,许多高校旅游专业并不具备小语种教学所必需的师资,可以通过外聘的方式缓解师资短缺的矛盾。
(三)开发“一带一路”沿线文化课程资源
“一带一路”沿线聚集了大量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是旅游资源的宝库。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开设有关“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综合课程,编写专门教材,将“一带一路”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社会政治、历史、文化、风俗、禁忌等知识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这些文化综合知识,有助于他们未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旅游业务。
(四)提升学生国际化职业综合素质
“一带一路”建设中会开拓新的旅游市场,统筹安排旅游线路、交通食宿、娱乐活动等,这需要较强的职业综合素质。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可以通过项目教学,例如进行旅游活动策划和组织导游服务大赛、酒店服务大赛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下提升自身职业综合素质。
(五)强化智慧旅游实训与实际应用
“一带一路”国际化旅游人才必须具备信息技术及移动互联网技术运用能力,学会使用微博、微信、脸书、推特等中外主流的社交软件,将其转化为便捷的旅游服务平台。我国高校应积极探索与网络公司、旅游服务网站平台企业等机构合作,建立智慧旅游综合实训场所,为学生提供专业必需的信息化实训条件。通过实际运用,提升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旅游服务的能力。
(六)开展海外实习实训
近期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全面推行“一带一路”倡议。我国相关院校应利用好国家“一带一路”相关的国际教育合作交流政策,开展国际交流,让师生能走出国门,开眼看世界,前往相关国家和地区访学或进行职业岗位实践,在新的环境下体验国际化的旅游职业氛围,拓宽国际视野。
(七)利用特定资源进行专题学习,激发创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例如世界遗产资源、宗教旅游资源、特色物产资源。应结合这些旅游资源,开设相关的专题学习,培养他们针对国际旅游市场进行“一带一路”特色旅游活动创新创意能力,设计出“一带一路”特色的海洋旅游、购物旅游、主题公园旅游、养生旅游、生态旅游、宗教旅游等旅游休闲产品。
四、结论与展望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国际化旅游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为实现“一带一路”宏伟愿景,国际化旅游人才必须具备旅游职业道德和职业综合素质,掌握英语及特定小语种,充分理解沿线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化、宗教、习俗。国际化旅游人才还应顺应我国“一带一路”国际化趋势,拓宽国际视野,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实现创新发展。因此,为了给“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输送大量高素质的国际化旅游人才,我国旅游院校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策略,更好地提升国际化旅游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使之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契合,更好地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
[1]郭福春,王玉龙.“一带一路”建设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0):121-124.
[2]陈相芬.“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42-45.
[3]刘增涛,赵鸣.江苏“一带一路”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城市,2016(1):9-15.
[4]曾博伟.奏响“一带一路”旅游四重唱[N].中国旅游报,2015-06-12(004).
[5]辛越优,倪好.国际化人才联通“一带一路”:角色、需求与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6(7):79-84.
[6]张响.“一带一路”新战略下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机遇与发展策略分析[J].中国市场,2015(11):178-180.
[7]林雪.“一带一路”战略与旅游业的互动关系[J].旅游纵览,2016(11):173-174.
[8]吴淑娟,李文丹,王纯阳.“一带一路”旅游愿景下地方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对外经贸,2016(8):148-149,16.
[9]李盈慧,李领娣.国际化旅游人才核心能力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8):267-268.
[10]张睿,张侨,金海龙.国际化旅游人才的内涵及特征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2(2):77-78.
[11]张兄武,谢冉.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工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探索,2016(11):96-99.
[12]谢金艳.“一带一路”战略下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6(22):99-101.
[13]范德华.论旅游人才素质结构[J].学术探索,2013(5):154-156.
[14]赵立宪.什么是国际化人才的关键特征[J].国际人才交流,2013(7):55.
[15]杨桂霞.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4(3):96-98.
How to Train International Tourism Maj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AO Yan-li,1,2HUA He-feng1
(1.Wuxi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Wuxi 214153,China;2.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BRI)brings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and practitioners involved.Being confronted with the challenges of tourist safety,cultural conflicts,tourism products and tourist structure in BRI countries,international tourism personnel are supposed to be like this:they keep high moral and ethic standards that they love their motherland,work hard,behave honestly and comply with laws;they can communicate in both English and one minority language;they are familiar with the cultures of BRI countries;they are good at both teamwork and independent work;they can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they possess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innovative ability.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djust their strategy for training international tourism students to meet the ne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international tourism professionals;student training
F 590
A
1671-4806(2017)06-0089-04
2017-09-17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网络能力的旅游企业服务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2016SJD630074);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互联网+’背景下的旅游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模式研究”(WXCY-2017-KZ-01);2016年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高职酒店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鲍艳利(1981— ),女,湖北武汉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旅游教育;华荷锋(1980— ),男,江苏无锡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及管理。
(编辑:丁宗胜 张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