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性油墨的调配问题分析

2017-12-27

网印工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三原色原色原稿

水性油墨的调配问题分析

油墨作为印刷的五大要素之一,对印刷过程和印刷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对油墨进行正确合理的调配,是保证印刷品质量的重要环节。油墨的调配是指把一种或多种油墨调和在一起,并加入一定的辅助剂,使之适应印刷需要的全部过程。油墨的调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指油墨的颜色调配,另一方面指对油墨印刷适性的调节,包括油墨的黏度、粘着性、流动性、干燥性等。正确的油墨色相,是获得合格印刷品的前提,合适的印刷适性是获得高质量印品的基础保证。

在瓦楞纸箱等包装产品的印刷中,多使用水性油墨,采用的颜色以专色实地平涂为主,既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又有较好的防伪功能。这些设计中的专色色彩,不能在印刷机上通过青、品、黄、黑四色叠印而成,往往也找不到原装的油墨直接使用。不同颜色的专色油墨必须由技术人员根据生产状况,合理选择和应用适当的配色方法,对原墨进行不同比例的调配而得到。为了顺利实施生产,并减少因色彩使用而出现的问题,必须掌握好油墨的调配问题。

配色知识及原理

白光是由红、绿、蓝三种原色光组合而成的,被称为色光加色三原色。油墨的三原色为黄、品、青,原则上三色等量混合得到消色,也就是黑色。如在承印物上印刷黄色油墨,当白色的日光照射墨膜时,由色料减色法,黄色油墨吸收三原色光中的蓝光,而反射红光和绿光,反射出来的红和绿色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再利用色光加色法,得到黄色的感觉。

基于减色法原理,任何一种颜色都能利用三原色的不同比例混合调配而成。如三原色油墨等量混调并加入不同比例的白墨,即可配成各种不同色调的浅灰色墨。

若三原色油墨按各种比例混调,即可调配成多种不同色相的间色或复色,但其色相偏向于比例大的原色色相。若两种原色墨等量混调后,可成为标准间色;两种原色墨按不同比例混合调配后,可配成多种不同色相的间色,但其色相趋向于比例大的原色色相。此外,任何颜色的油墨中,加入白墨后其色相就显得更明亮,反之,加入黑色油墨后,其色相就变得深暗。

每一种颜色均有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基本属性,因而在配色过程中必须考虑上述三个因素。尽管理论上说黑色对于光线是完全吸收的,但因为油墨颜料的粒子周围包裹着一层近乎透明的树脂油,这层树脂油对光线具有折射及反射作用,因而我们能感觉到黑墨印刷在基材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光泽。在油墨配色过程中,要根据实际印刷工艺、墨层厚度、印刷基材等条件来决定所用油墨,在选择油墨时,要考虑油墨本身色相、光泽、着色力、遮盖力等因素。

色相

色相是颜色的外观相貌和基本特征,用于质的区别,如红色,蓝色等。配色时,首先要考虑色相是否一致,其检测方法通常是通过刮样纸刮色或者进行模拟印刷,凭人的眼睛对标准和试样进行观察比较。

光泽

光泽指的是油墨印刷样受光照射后,向同一个方向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小的程度,其直接影响印刷的外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可以用仪器测量,亦可以眼睛判断,同时,在选择油墨时要分清油墨本身是亮光、半光还是哑光型油墨,也应该考虑是否是同一样油墨,如里印油墨或表印油墨。必须使用同一种油墨进行调配,避免混合错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遮盖力

遮盖力是指油墨遮盖其底色的程度。遮盖力越好则其透明度越差,透明度高低影响着油墨套色的效率及受印刷基材影响的程度。如在瓦楞纸板上进行印刷,要用透明度低的油墨才能遮住纸板的底色。

着色力

着色力是表示油墨浓度高低的一种方法,其测定是以一定量的油墨再加入一定倍数量的标准白油墨冲淡混合后,再与标准样进行比较,着色力强弱反映出该墨混色程度。可以比较油墨试样与标准样在光泽、色相、遮盖力三个方面的差异。

水性油墨颜色的调配

色彩是印刷质量最直观的评价指标,这一指标是由油墨的色彩属性所决定的。水性油墨若采用柔性版进行实底印刷时,墨色的调配是印刷成败的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方法。对于水墨的调色可依据如下方法进行:

正确分析原稿颜色

调色是针对原稿的色样进行的,为了减少调色的盲目性,必须首先对原稿的色彩构成及特点进行分析,判断原稿色彩可分解成色料三原色的哪几种,以确定需要原色油墨的色相和比例用量。

目前,分析原稿主要是采用仪器测色和人眼比色相结合的办法,仪器测色是使用分光光度计、光密度计、电子分色仪等仪器测得原稿色的光密度值或三刺激值,以得到表征色彩的量化性数据,人眼比色是由经验判断形成原稿色所需三颜色的定性描述。

利用印刷色谱确定三原色油墨比例是一种简单、实用的配色方法。油墨配色与三原色网点面积有类似规律,色谱中每个色块旁边都标注有原色网点面积百分比,可以根据这些数值来确定原稿色样中三原色含量比例。计算时应注意,在印刷色谱中的单位面积上,除去三原色含量,余下的白纸面积百分比,就是白色墨含量。印品的最终颜色是由人去观察的,是人体视觉生理心理的综合反映,亦即印刷色彩的最终效果是取决于人眼视觉心理体验,所以,在实际墨色调配中采用目视比色会更直接更方便,仪器测色只是用于色彩的标准分析。

配色

按照计算出的配比,先用称取少量的原色墨进行调试。注意边观察墨色与原稿色,边比较边调和,当所调墨色与原稿色相近时,可取所调墨于刮样纸上进行刮样,如此经过调色、刮样、比色的反复工作,直到所调色与原稿面色完全一致。比色时,一定要把油墨打均匀,并且墨层越薄越好,为了保证打出色样色相的准确性,打小样的纸张最好是与印刷时所用的纸张相同;在对比时要观看小色样油墨最薄最淡的地方。

待调配出来的油墨达到原稿要求后,根据印刷数量的多少来确定调配油墨的重量,进行大批量调墨。这时可准确称量所剩原墨的量,以开始所称墨的起始量减去墨剩余量,这一差值可初步作为调配原稿色所需各原色墨的量,最后再以此量称取各原色墨进行调配、刮样、比色,修正所调墨的墨色与原稿色相符。

记录

将调墨用的各色油墨的配比、调墨油、燥油、油墨型号、数量、厂家等信息进行详细登记,方便以后配墨时作为参考。

黑、白墨的使用

调色时色彩亮度和饱和度的调整是通过对消色墨即白墨和黑墨的正确运用实现的,彩色墨中调入白墨可使亮度增加饱和度降低,调入黑墨可使亮度降低而发暗。

需要加入白、黑墨时,应特别注意所加入的分量及称量的准确性,在所有油墨中,白墨的遮盖力特强,加入过多,不但会冲淡颜色,同时也会阻止承印材料的反光程度。黑墨的着色力特强,加入过多,就需要再加入相当多的其它色墨来调整颜色而造成浪费。

制作浅色油墨时,应从墨膜透光程度判断其应加入多少白墨或者调墨油(冲淡剂)进行调色。绝对不允许把溶剂(稀释水)用于冲淡颜色,溶剂加入过多,不但会影响印刷性能,而且也会破坏油墨结构,造成颜料与树脂油分离,出现沉淀或者大大地降低油墨的光泽及亮度。要注意浅色油墨在配制时尽量使用白墨而不用稀释剂,调色时以白墨为主,往白墨中加入少许色墨来得到所需的颜色。如灰色的调配要以白为主,略加孔蓝、淡黄。

(文章来源 厦门巴藤南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三原色原色原稿
戈公振《世界报业考察记》校读记
戈公振《世界报业考察记》校读记
三原色
三原色
三原色
“中央圖書館”所藏甲骨文字原稿
一种应用于车牌检测的改进暗原色去雾算法
原色儿童村:让孩子回归自然
光的三原色合成及复合光分解演示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