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移植后马尔尼菲感染一例

2017-12-27曾小琴谭丹蒋云秋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伊曲康唑马尔霉菌

曾小琴 谭丹 蒋云秋

肾移植后马尔尼菲感染一例

曾小琴 谭丹 蒋云秋

马尔尼菲青霉菌; 肾移植; 感染

马尔尼非青霉菌(Penicilliummarneffei, PM)是唯一一种青霉菌属中的温度双向致病真菌,它隶属于子囊菌门散囊菌纲发菌科,在25 ℃时马尔尼菲青霉菌呈现为菌丝型态,在培养基中可形成红色素,而在37 ℃时则为酵母型态,具有致病性[1-3]。青霉菌感染多见于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者,艾滋病合并青霉菌感染,主要累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它的主要发病区域多集中在泰国、越南、印度北部及中国南部等东南亚热带地区。第一例马尔尼非青霉菌感染发现于1956年,竹鼠感染后死亡,研究发现在竹鼠生活巢穴的土壤里定植着大量的马尔尼非青霉菌[4]。马尔尼非青霉菌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出现发热(92%~100%)、贫血(77%~100%)、消瘦(59%~100%)、肝脾及淋巴结肿大(39%~90%),约2/3的患者可出现皮肤损害,其中以面颈和上胸部软疣样或脐窝状皮损,并具有一定特征性。胸部CT影像学表现:肺部小片状或大片状磨玻璃样密度影或斑片状或团片状密实影,局部粟粒及小结节影,累及前中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或脓肿,也可伴少量及中量的胸腔积液。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1岁,既往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史,于2001年4月行“右肾移植术”,术后长期服用“他克莫司2.5~3 mg,2 mg bid、吗替麦考酚酯 750 mg bid”,2016年4月于泌尿外科发现“肺部感染”,抗感染治疗,入院前3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肩胛间区疼痛,呈阵发性胀痛,改变体位疼痛变化,无牵涉痛,不伴心悸、咳嗽咯痰、咯血、胸闷气促、畏寒发热等不适,考虑胃病,经抗酸治疗疼痛稍有缓解。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间断刺激性干咳,伴有咽喉部不适,无咯痰、咯血、胸闷、气促,无潮热、盗汗,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伴有四肢疲乏,偶有肌肉酸痛,来院就诊。辅助检查:胸部CT检查提示:双肺感染,右上肺近肺门处大片密度增高影,部分实变,右肺上叶后段结节影增大伴空洞形成;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影。左肺下叶结节影,见图1。随后行纤支镜检查提示右主、右上叶以及右中间支气管白色结节,见图2,同时活检送病理检测,病理结果提示:慢性炎伴坏死,考虑真菌感染,见图3,同时送组织细菌培养回报马尔尼菲青霉菌,见图4,辅助检查:血白蛋白30.4 g/L,结核感染T细胞干扰素0.00 pg/ml,血沉31 mm/1 h,HCV抗体(+),HCV抗原(+),丙肝病毒RNA定量1.65E+7,肌酐196.6 μmol/L,胱抑素C3,62 mg/L,尿酸445 μmol/L,CRP 36 mg/L,WBC 6.18×109/L,NEUT% 87.5%,Hb 96 g/L,降钙素原0.2 ng/ml,IgG 6.65 g/L,CD4细胞绝对计数 64个/L,CD8细胞绝对计数64个/L,CD3细胞绝对计数132个/L。

图3 病理结果以及K1607528染色(×100)

讨 论

多种抗真菌治疗对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有效,包括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伏立康唑,但氟康唑对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无效[5]。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采用2周两性霉素B 0.6 mg/(kg·d)诱导后序贯口服伊曲康唑(200 mg/d,2次/d)方案治疗10周[6]。亦有报道,感染较轻时可直接应用伊曲康唑治疗。本例患者通过伏立康唑(首次剂量0.4 g,维持剂量0.2 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液体中,每日2次,两组间隔12 h,维持治疗2周后序贯口服伊曲康唑(200 mg/天,每天2次,方案维持治疗10周),每月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经过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至CD4+T 淋巴细胞≥200 cells/μl 维持3个月以上停用伊曲康唑。本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随诊检查未发现复发,已停用抗真菌治疗。

此患者病程长,体力消耗大,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感染性疾病与营养不良之间存在着相互协同的作用,因此对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不能一味只依靠抗感染药物,而应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加强营养支持疗法,尽可能从肠道补充营养,必要时可通过中心静脉输入全合一营养[7]。

PM是条件致病菌,易发于人体抵抗力低下者,文献报道多见于艾滋病患者。

图1 患者入院前胸部CT:右上肺近肺门处大片密度增高影,部分实变,右肺上叶后段结节影增大伴空洞形成;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影

图2 纤支镜结果:右主、右上叶以及中间支气管见数个白色结节,周围黏膜充血、肿胀,以致右上叶开口狭窄,右上叶远端支气管通畅,黏膜光滑,未见新生物,右中叶以及右下叶支气管通畅,黏膜光整,未见新生物

图4 注:(A)35 ℃呈酵母形态,呈腊肠型,可见分支分隔,具有致病性。(左图是生长状态图,右图是400倍显微镜图,革兰染色); (B)27 ℃呈霉菌态,在培养基中有红色色素生成,色素深入培养基中,孢子梗光滑、帚状枝分散。(左图是生长状态图,右图是400倍显微镜图)

Huang等[8]首次报道了肾移植受者感染PM的病例,Vu等[9]统计了94例艾滋病患者,出现免疫受损后,有11%的患者出现青霉菌的机会感染。在感染患者中有99%有发热,88%有体重减轻,86%有皮损,69%有肝肿大,68%有淋巴结肿大,77%有贫血,并且有CD4细胞下降,最后从皮肤组织或者血液中培养出青霉菌确诊。而在我国,陈绛青等[10]报道了94例艾滋病患者,在出现免疫受损后,有11%的患者出现青霉菌的机会感染,均为从皮肤组织或者血液中培养出青霉菌而确诊。黎灿等[11]也报道了艾滋病合并青霉菌感染的21例患者,其中发热 21例发热(100%) ,多为高热,消瘦 21例(100%) ,贫血 20例(95.2%) ; 咳嗽 14例(66.7%), 皮疹18 例(85.7%),实验室提示有CD4+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等,胸部 X线表现: 双肺呈间质性改变 5例,呈弥漫性、粟粒状真菌性肺炎改变 2例。片状渗出性改变 3例,胸腔少量积液 2例。最后确诊以血液、骨髓、腹水、肺泡灌洗液中培养出青霉菌。因此早期确诊、早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控制病情进展至关重要。

1 张云桂, 李玉叶, 李惠琴, 等. 云南省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患者141例临床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3, 27(4): 351-356.

2 刘光惠, 魏寿忠, 魏丽华. 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实验室诊断[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 31(9): 1047-1049.

3 李凌华, 唐小平, 蔡卫平, 等.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研究进展[J]. 国际流行病学杂志, 2007, 34(5): 321-323.

4 邓卓霖, 李菊棠. 马尔尼菲青霉菌.秦启贤.临床真菌学[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287-294.

5 Zhou F, Bi X, Zou X, et al.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5 cases of Penicillio sis marneffei in a southern China hospital[J]. Mycopathologia, 2014, 177(5-6): 271-279.

6 Kaplan JE, Benson C, Holmes KK, et al. 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in HIV- infected adults and adolescents: recommendations from CDC,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and the HIV Medicine Association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J]. MMWR Recomm Rep, 2009, 58(RR-4): 98.

7 王艳. 危重症的营养支持[J]. 中国社区医师, 2013, 29(14): 26, 32.

8 Hung CC, Hsueh PR, Chen MY, et al. Invasive infection caused by Penicillium marneffei: an emerging pathogen in Taiwan[J]. Clin Infect Dis, 1998, 26(1): 202-203.

9 Vu Hai V, Ngo AT, Ngo VH, et al. Penicilliosis in Vietnam: a seriesof 94 patients[J]. Rev Med Interne, 2010, 31(12): 812-818.

10 陈绛青, 朱冬红, 刘明元.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非青霉菌病37例临床分析[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 11(8): 54-55.

11 黎灿, 梁欣, 马卫国.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21例分析[J]. 内科, 2008, 3(6): 989-990.

10.3877/cma.j.issn.1674-6902.2017.06.031

400037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

谭丹, Email: 107284058@qq.com

R563

B

2017-07-09)

黄红稷)

曾小琴,谭丹,蒋云秋. 肾移植后马尔尼菲感染一例[J/CD].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7, 10(6): 751-753.

猜你喜欢

伊曲康唑马尔霉菌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伊曲康唑的特性鉴定
流化床包衣工艺在伊曲康唑速释微丸制备中的应用
临床药师参与治疗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肺部感染
早期霉变纸币霉菌分离与鉴定研究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
伊曲康唑胶囊联合联苯苄唑乳膏治疗股癣的临床效果观察
好一个“救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