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民生锐评

2017-12-27

中国商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分配制度融资绿色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民生锐评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分省区将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6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取消和下放一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简化审批程序,促进制造业创新和提质;决定在部分省(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

一是支持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支行,鼓励小额贷款、金融租赁公司等参与绿色金融业务。支持创投、私募基金等境内外资本参与绿色投资。

二是鼓励发展绿色信贷,探索特许经营权、项目收益权和排污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

三是探索建立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建立企业污染排放、环境违法违规记录等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绿色信用体系。推广手机支付等绿色支付工具,推动绿色评级、指数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四是强化财税、土地、人才等政策扶持,建立绿色产业、项目优先的政府服务通道。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对公益性绿色项目的支持。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公共服务定价等措施,完善收益和成本风险共担机制。

五是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建立绿色项目投融资风险补偿等机制。促进形成绿色金融健康发展模式。

专家点评

绿色发展是我国兑现《巴黎协定》相关承诺的具体行动,也是我国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要义所在。

一是培育专业化绿色金融主体。支持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支行,实行专业化经营管理。与此同时,充分调动小额贷款、私募基金等金融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扩大绿色金融的有效供给。二是拓宽绿色金融获取渠道。扩大信贷质押标的范围,探索特许经营权、项目收益权和排污权等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有效缓解新兴绿色发展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三是发展绿色金融交易市场。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解决绿色投融资所面临的期限错配、信息不对称、产品和分析工具缺失等问题,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对绿色金融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四是强化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在财税、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激发企业绿色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解决相关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五是建立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加强对绿色金融业务和产品的监管协调,防止出现绿色项目杠杆率过高、资本空转和“洗绿”等问题,促进形成绿色金融健康发展模式。

(刘德伟)

国家发改委:发布《2017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安排》

为落实中央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配套改革决策部署,加大改革力度,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了《2017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安排》。

《工作安排》明确了4方面19项重点工作。一是完善初次分配制度。重点是组织开展城乡居民增收综合配套政策试点,完善技术工人激励政策,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制度,深化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加农民收入,加大财产性收入开源清障力度;二是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重点是推进所得税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增强兜底保障能力,做好扶贫攻坚工作;三是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重点是强化教育机会公平,保障就业机会公平,抑制投机稳定预期;四是夯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础。重点是充分发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部际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完善收入分配统计与核算,做好支付结算管理工作,建立收入分配政策评估体系以及研究制定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这19项重点工作还有细化的任务目标,每项任务都有对应的责任单位。

专家点评

“十二五”期间,我国先后出台多项措施,大力调节收入分配,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仍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收入结构性问题表现突出。此外,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也正在向收入分配领域传导,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面临压力。政府对此给予高度重视,今年两会明确提出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增收入、促公平。

《工作安排》紧紧围绕“增活力、扩范围、促公平、强基础”的主题,从初次分配、再次分配、环境基础和制度基础四个领域入手,通过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拓宽政策调节覆盖面、营造机会平等环境、完善配套支持体系,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配套改革,着力提高增收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七大群体的收入水平。

《工作安排》的出台,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互促共进,从而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孙莹)

保监会公布1~4月份保险业经营数据

6月5日,保监会发布2017年1~4月保险统计数据,主要指标如下:

一是原保险保费收入17996.33亿元,同比增长27.81%。其中,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486.16亿元,同比增长11.87%;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4510.13亿元,同比增长32.35%。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188.52亿元,同比增长10.52%;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2587.62亿元,同比增长34.08%;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914.02亿元,同比增长24.12%;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06.17亿元,同比增长15.70%。产险业务中,交强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96.27亿元,同比增长3.69%;农业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34.35亿元,同比增长19.12%。另外,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本年新增交费2849.84亿元,同比下降61.33%。

二是赔款和给付支出4095.64亿元,同比增长11.37%。产险业务赔款1491.26亿元,同比增长4.03%;寿险业务给付2177.21亿元,同比增长15.14%;健康险业务赔款和给付363.10亿元,同比增长22.64%;意外险业务赔款64.06亿元,同比增长12.29%。

三是资金运用余额141520.17亿元,较年初增长5.68%。银行存款21202.01亿元,占比14.98%;债券47292.56亿元,占比33.42%;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7970.96亿元,占比12.70%;其他投资55054.64亿元,占比38.90%。

四是总资产159894.36亿元,较年初增长5.77%。产险公司总资产24511.03亿元,较年初增长3.23%;寿险公司总资产124712.69亿元,较年初增长0.28%;再保险公司总资产3540.97亿元,较年初增长28.24%;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408.75亿元,较年初下降4.12%。

五是净资产17903.01亿元,较年初增长3.84%。

专家点评

从1~4月份行业数据来看,一季度行业依然保持较高景气度,但增速相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放缓,业务品质持续改善。同比来看,行业整体增速下降12.6个百分点,其中,产险增长个1.8百分点,寿险增速下降13.89个百分点,健康险增速下降56.27个百分点,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健康险增速下降6.34个百分点。环比来看,行业整体相比1-3月份下降4.64个百分点,各细分子行业分别下降0.98个百分点、3.42个百分点、12.76个百分点和2.94个百分点。同比增速下降反映了去年同期的高增长基数,环比下降是“开门红”效应和监管加强共同作用的效果。

投资方面,受制于股票市场下跌和债券市场调整,行业投资端资产公允价值有一定幅度下滑,再加上行业退保金有较大增长,拖累行业总资产增长缓慢,落后于保费增长速度。

(李相栋)

5月份M2同比增长9.6% 新增人民币贷款1.1万亿元

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0.14万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9个和2.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49.64万亿元,同比增长1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5个和6.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73万亿元,同比增长7.3%。当月净回笼现金1059亿元。

5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18.66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13.04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1万亿元,同比多增1264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566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47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396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46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626亿元。

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55亿元。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8万亿元,同比多增2406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99亿元,同比少减425亿元;委托贷款减少278亿元,同比多减1843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812亿元,同比多增1691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245亿元,同比少减3822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2462亿元,同比多减2212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07亿元,同比少567亿元。

专家点评

货币方面,5月M2增速历史上首次进入个位数增长,主要与两方面原因有关:一是5月财政性存款增加5547亿元,高于往年同期水平,对M2增速形成了一定的拖累;二是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和机构去杠杆的推进,商业银行的股权、债权等投资以及机构之间的同业业务扩张速度明显放缓,造成了货币派生能力下滑。

信贷方面,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表现强劲,居民中长期贷款环比小幅下降,企业中长期贷款创历史同期新高。居民中长期贷款环比小幅下降反映出地产调控政策和房地产利率上浮对房地产市场的抑制效果开始显现。企业中长期贷款创历史同期新高的主要原因是随着金融监管加强和金融去杠杆的深化,企业融资结构有所调整,负债逐步由表外转向表内。

社会融资方面,表外融资以及债券和股票融资大幅下降,表内融资占比增高。在利率高企、资金紧张的环境下,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的能力和意愿大幅降低。同时,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依然旺盛、金融去杠杆以及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表内融资与表外融资形成“跷跷板”效应,实体经济融资开始由表外回归至表内、表内回归至传统信贷,导致了表内信贷融资的增长。

(任亮)

猜你喜欢

分配制度融资绿色
绿色低碳
客家古村落共有财产分配制度研究——来自闽西培田的调查
融资
融资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7月重要融资事件
精细绩效管理与医院科室分配制度改革
精细绩效管理与医院科室分配制度探讨
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优化方式分析及阐述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