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经营思路的探析
2017-12-27陈平
文/陈平
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经营思路的探析
文/陈平
南京市高淳区广播电视台
现阶段,区县级电视对新媒体运营规律的认识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摸索,用户的培养更需要长时间的呵护与吸纳。但与新媒体有效融合已然成为变革的共同认识,网络电视、移动互联和云传播的迅速崛起,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同样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新旧媒体的融合模式,在新媒体背景下找出电视媒体的发展新路子。
新媒体;电视媒体;经营思路
1 引言
电视媒体的运营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强化其传播的特质,有效地进行跨媒体传播,从而产生运营收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新媒体主要具有的特点:①高度的开放性;②新媒体本身所具有的强烈的互动性是它最显著的特点之一;③新媒体的展示形式是丰富多样的;④新媒体可以帮助实现用户之间的互动联系,加强了信息传播的及时性。
信息时代,新媒体在内容价值、传播模式、传播效果和传播特点等方面的优越性,使传统媒体的弊端凸现,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播的状态不再是“一点对多点”,而是“多点对多点”,即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这样的传播特点决定了电视媒介不再是大众传播的主要工具,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新媒体传递信息的时效性使得电视媒体相形见绌,新媒体的娱乐功能相比传统媒体手段更为丰富、互动性更强,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成为各个产业以及国内外投资机构关注的焦点。但是,电视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功能上仍是扮演着重要角色,电视媒体仍然是大众传播的重要媒介。
2 电视媒体经营的现状分析
新媒体冲击与行业竞争的日趋白热化,使得多数电视台业绩平淡并对整体行业形势构成影响。从收视率来看,央视仍然占据中国电视台行业的老大地位,尤其是在新闻报道和重大事件直播等领域,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而省级卫视内部的马太效应在近年变得日趋显著。广告品牌对电视媒体的选择趋于两极化,或集中于央视和一线卫视,或下沉至地面频道。高收视率综艺娱乐节目的广告冠名收入并未受电视行业总体形势影响,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在中央级、省级、地级和区县级四级电视媒体的体系中,地市级电视媒体处在中下级的位置,其广告经营受到的外部挤压尤为严重。尤其是,媒体影响力下滑。这是当前地市级电视机构面临的主要困境,导致地市级电视媒体影响力下滑的因素主要包括渠道、内容和形象三个方面,即覆盖渠道受冲击、内容整合能力弱以及社会公信力缺失。
进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视听产品生产无限扩张的形势下,要吸引受众眼球,我们必须在节目生产上要有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
3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经营的思路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都被新媒体充分运用,并以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或者宽带局域网以及卫星等各种方式为渠道,利用终端系统如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将信息和娱乐服务传播给用户,实现了信息科技与媒体相关产品服务产业的良好契合,从而推动了信息化时代下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进化。从市场和商业运营的立场出发,我们把当前的新媒体划分为网络电视、电话广播、移动媒体和数字电视这样四大类。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电视媒体,必须探索自己的现行模式在未来发展中的运作之路。
3.1搭建平台型媒体,在战略上创新转型
当下,在“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必须借助这一平台,确立以用户为中心点,从观念、体制、技术、资本四个方面综合推进平台型媒体构建。一是:以用户为中心,了解用户需求,把受众变成真正的用户。二是改变传统观念,创新思维方式,变“内容为王”为“用户体验为王”。三是:变革内外体制,实现媒体转型,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媒体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应对市场能力。
我们认为搭建平台时:(1)统一节目内容。除各台个性节目外,确定共性节目,如域外新闻、教育、文化、旅游、娱乐等。(2)统一节目制式。既包括电视节目制式,又包括即时化、碎片化、移动化等新制式。(3)统一交流机制。节目采集、交流机制和公共成本分摊、公共收益分配机制。
3.2电视机构利用网络电视与受众互动
目前,受众本身的许多个性化特质没有机会得到展示,许多潜在的需求没有被电视机构发现和满足。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机构如果依托电视资源开办网络电视,并从开创与受众互动新局面的高度对网络电视的互动功能进行开发,可以真正实现传播角色的互置,让受众不仅作为传播的客体出现,还拥有传播主体的常态地位。例如中央厨房也是电视台和新媒体最近比较热的概念就是采访来的新闻素材传统电视和新媒体各取所需,按各自的需求方式传播出去。
为了与受众的互动,我们还制定了编排全台公益广告采制计划,将选题分解到部门。对一些单个部门无法独立完成的选题,采取部门联动,成立项目团队,联合制作。总编办月跟踪、季调度,督促按时间节点完成。这样既避免了选题撞车、重复投入,也保证了选题多样,成品多元。
3.3电视机构利用新媒体放大传统电视的影响力
电视节目的线性传播特性决定了它受播出时间的限制。电视机构打造网络电视,可以通过选取播出后具有突出社会反响的节目内容进行再传播,实现与更广阔空间内的目标受众的沟通交流。电视机构依托自身强大的媒体资源优势,通过精心打造网络电视来实现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可以作为当前电视互动开发的一个创新思路。我们一直努力做一个有社会担当的媒体、有公信力的媒体、有温度的媒体,坚持党媒姓党、传播核心价值观、守护社会良知,以责任赢信任,不忘初心,奋力前行。
3.4重大事件的直播常态化
重大事件历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热点,也是电视媒体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最佳时机和载体。采取电视新闻直播,具有现场感强的突出特点,同时彰显了新闻的真实性。把真实的现场画面展示给观众,对观众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触动作用,并且容易赢得观众的信任。电视新闻直播能及时迅速地为受众提供新闻信息,消除不实网络新闻的影响。直播常态化对新闻工作者,尤其是现场记者的要求会更加侧重实际操作能力、现场应变能力、整体分析能力等。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现场,实际操作能力是基础,现场应变能力是前提,整体分析能力是创新。最终通过直播常态化,彰显电视媒体在新闻领域的专业优势与品牌特长。另外,我们注重从“小”见“大”,“大”题“小”做,“小事情”诠释“大道理”,接入地气、贴地飞行,让电视媒体直播效果“立”得起来。
3.5整合多渠道新闻信息
我们认为区县电视媒体,(1)无论是频道扩充、IPTV合作、无线传输,还是两微一端、APP、直播互动,都是传播渠道的拓展和传播方式的改变,归根到底要为节目内容服务。(2)无论是广告联盟、还是旅游联盟、购物联盟,都是经营范围的拓展和产业链条的延伸,归根到底要依仗电视台节目的影响力。因此,在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渠道被拓宽。这就要求新闻记者放下身段去关注网络信息,并且要有新闻敏感,要有对庞杂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辩证的、唯物的、事实求是的把握新闻事件。将经过整合的新闻信息通过电视新闻进行报道,既提取了网络信息中有价值的东西,丰富了原有信息的内涵,又拓展了电视新闻自身获取信息的渠道。
4 结束语
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和繁荣是当前的常态,已经体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当前复杂的媒体产业的发展格局下,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传统电视媒体有丰富的资源,专业的人才,经验和长期的品牌优势,新媒体形式的传播和传统媒体的优势形成互补,可以在内容资源,人力资源,品牌建设和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笔者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交互与对话合作会越来越密切与深入。地方性电视媒体应当吸收新媒体的优点,或借鉴或与新媒体融合,从而获得新生。
[1]高晓虹、李智,《试析传播新格局下电视与新媒体的相互借力与共赢[J],国际新闻界,2013.
[2]彭威。地方性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基于新媒体比较视角[J],文史博览(理论),2016.
[3]何其武。地方电视媒体的现状与发展[J],新闻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