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式官僚制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2017-12-27张朋余碧莹孟里中陈包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文/张朋 余碧莹孟里中陈包,.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韦伯式官僚制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文/张朋1余碧莹2孟里中1陈包3,1.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3.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官僚制作为当今实施合法统治的组织制度,官僚组织作为对大规模社会群体进行有效管理的基本形态,对于社会治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于20世纪初提出了官僚制理论,他认为,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官僚制的发展,对于我国管理体制以及管理结构的完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无论对于以前的社会管理还是当今的社会治理,都沿着一条制度化、规范化、有序化的道路前行。
官僚制;组织;理论
官僚制对于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的存在促进了社会的有序发展。当然,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必然会存着一些不足,面临着许多挑战。从三个维度对官僚制相关情况进行剖析,通过介绍其发展历程,进而概括出当今官僚制面临的挑战,并以此为支撑,对官僚制的应用和发展做出展望,以期对官僚制的理论演变和社会效应用提供些许借鉴。
1 官僚制的发展历程
现在人们公认,在古代中国、埃及和晚期罗马帝国都曾存在过官僚制的形式,官僚制的存在作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强盛的标志。早在战国时期,特别是在秦统一中国后,食禄阶层的出现标志着官僚开始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韦伯把官僚制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公共工程建设的需要,认为中国古代和埃及一样,治水、建筑等公共需要促使古老的官僚制在皇家的保护下发展起来了。现代官僚体系的出现,首先是同欧洲中央集权国家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官僚制作为国家政治体系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是近代社会的产物,是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二元化的过程中逐渐生成的。在西方,大致在18世纪中期,大陆国家就开始了对官僚体系的认识。到了19世纪后期,英国文官制度的出现则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官僚制作为一种行政体制而正式进入政治生活的领域。
2 当今官僚制面临的挑战
官僚制作为一种“经典组织范式”在政府机构得到了广泛的推行。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官僚制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一是过分强调组织层级节制。在公共组织中,官僚制要求下级对上级要绝对服从,忽略下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缺乏民主精神的体现。民主精神的缺失即体现了法制化程度不高。二是过分强调组织利益和组织效率。官僚制过度看重组织效率和组织利益,导致其不能适应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全面有效的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三是过分强调专业分工和职能权限的划分。官僚制认为行政管理官厅活动明显区别于私人生活领域,导致宏观协调不足以及消除本位主义。
四是过分强调人员的稳定性。人员稳定性能为官僚制组织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撑,但过分强调人员的稳定性,实施无过失便终身任职的制度,最终导致行政人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混日子的状况。然而,这只是组织在形式上的稳定,不利于组织长期的稳定和发展。
3 对于官僚制发展的展望
3.1 超越历史:坚持科学与价值的统一
官僚制是以科学和技术性为原则建立的,它好比一台庞大的机器,放弃了对人的关注的同时,也放弃了对人价值观念的关注,即否定了人的主体性,最终脱离了人类发展的正轨。在官僚体系中,应当看到人的主体性,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官僚体系或许连一台机器都不如。
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重要意义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然而,事实上是科学技术只是给我们提供生活方式,或者说它在改造和重建人类的生活方式。信仰作为生活方式的基础因素,科学精神在本质上就是信仰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与宗教相似。如同科学精神要和人文精神相结合,科学与价值也要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才会符合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轨道。因此,官僚制的发挥必须坚持科学与价值的统一。
3.2 科学发展:坚持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
官僚制由于自身的形式合理性、工具理性,要求组织的体制安排和结构设计要以权力本位和效率第一为目标。当然,不能完全抹杀工具理性的作用,一个进步的社会要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其中工具理性从属于价值理性。在建设新的公共体系过程中,需要体现人的本质,即恢复公共行政组织的价值内容。对于行政人员来说,必须增强其在自身的责任心、义务感。
在本质上说,工具理性是反普遍理性的,一个社会的公共领域越变得工具理性化,它就越远离人的普遍性,继而导致以权谋私、官僚主义等现象的泛滥。官僚制在20世纪的失败源于它以工具理性为原则,排斥了道德价值的正向介入,所以受到了行政人员不正向的侵扰。这就要求在行政体系建设中,超越工具理性的思维,引入政治和行政的道德的价值,走以德治国和以德行政之路。对于中国而言,在政府建设过程中,要把价值因素引入政治体制来,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公共利益作为其价值导向。
3.3 展望未来: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世界各国的行政改革运动本质上没有真正超越官僚制,通过改革保留官僚制的优势,消除其劣势。在未来的行政改革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继承和创新反映了动态开放的过程,都都有助于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官僚制的继承要培养理性精神,以尊重法律和秩序为价值观;要以实事求是的价值原则为客观化取向;构建重视程序和秩序的组织理念;树立法律优先观念,自觉维护并防止人为破坏组织工作的秩序。
官僚制的创新首先要求必须树立开放理念。官僚制组织的发展必然导致行政组织在规模和权力上的膨胀,进而导致行政组织僵化,活力不足,不能适应生态环境动态发展。因此,树立开放的理念,就要建立政府与民众的有效互动机制,在开放中求生存,以及在开放中求发展。其次要求坚持变革与组织创新。公共行政组织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其自身要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调整。对于公共行政组织系统而言,缺乏创新的缺乏,必然导致组织封闭停滞,只有不断冲破传统束缚,才能产生新成果。另外还要注重灵活性与个性发展。官僚制作为一种形式合理性设计,要想适应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个性化的发展要求,就必须重视。灵活性与个性发展。
4 结语
总之,官僚制应当是以人为中心的体制。这就要求突出人的主体性,并且要具备肯定人的价值及人的价值观念的作用。这样官僚制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就可以转换为人的主体性和道德优先性。所以,死亡和制度的兴旺并不是对立关系,我们希望制度的兴旺能作为为人的支持物。具体地说,就是公共行政的法律制度等因素成为政府行政人员行政过程中的支撑物,而不用来制约行政人员的工具。只有依靠公共行政的法律制度的不断建设完善,行政人员才能更高效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1][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47页.
[2]张康之:《韦伯对官僚制的理论确认》,《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6期,第32页.
[3]韦伯:《支配的类型》,康乐等编译,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第22页..
[4][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第313页.
张朋(1992—),男,山东省青岛人,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政府治理。
余碧莹(1991—),女,广东人,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孟里中(1990-),男,湖北天门人,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治理。
陈包(1991-),男(土家族),贵州省沿河人,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