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职院校蒙语授课大学生就业率及对策措施

2017-12-26乌力吉胡他嘎王明宇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就业措施

乌力吉胡他嘎+王明宇

摘要:内蒙古东部地区作为以蒙古族为主的主要少数民族地区,蒙语授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于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国家“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具有深远意义。蒙语授课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个特殊群体,同样面临就业难问题,并且由于其自身少数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综合能力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就业问题更为严峻。因此,做好蒙语授课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全面发展,而且关乎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稳定和人才培养及文化传承都有重要深远意义。

关键词:蒙语授课大学生;就业;措施

通过调查问卷及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当前蒙古语授课大学生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初次就业率低且低于汉生的现象依然存在,就业过程中仍然存在性别或语言歧视问题,初次就业收入低,很难维持其正常生活,总体来说,蒙古语授课大学生的整体就业态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一、蒙语授课学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需求与岗位提供不匹配

由于扩招导致毕业人数逐年递增,仅以通辽职业学院为例,2010届蒙语授课毕业生数为398人,2011届蒙语授课毕业生数为405人,2012届蒙语授课毕业生数为410人,2013届蒙语授课毕业生数为421人,2014届蒙语授课毕业生数为453人,2015届蒙语授课毕业生数为468人,对于全区来说蒙古语授课大学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及更具有挑战性的就业机遇。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大众化教育的推进,提供给蒙语授课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数量少。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为蒙古语授课大学生提供的公共岗位数量少、比例低。很多大型企业公司需要的人才是高端技术人才或是最底层的从事体力劳动者,针对中间力量的大学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少。尤其对蒙古语授课大学生而言就业空间更加狭小,很多外企及大型公司企业对外语成绩、计算机成绩差甚至普通话水平不过关的蒙古语授课大学生更是不感兴趣。

(二)一次就业率偏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的用人理念也在发生变化。用人单位除了要求毕业生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外,还对毕业生的非专业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例如: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同能力、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由于蒙语授课学生受到环境,语言等因素的影响,综合能力的发展收到了一定的限制,从而导致就业率相比汉授学生低。

(三)学科专业就业分布不均等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蒙古语授课各类专业在就业市场中逐渐出现了不匹配现象,在就业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理工类的毕业生就业率比文科类专业的毕业生高,伴随着内蒙古支柱产业的发展,煤、电、化工等产业的对理工科类毕业生需求旺盛,特别是对工科毕业生的需求量逐年上升。

但蒙古语授课专业理工科较少。如果蒙古语授课学生要想进入就业率高的其他理工类专业,因此,学校招生方面,专业设置还有待进一步调整适应市场改革。

(四)就业过程存在歧视

通过调查发现蒙古语授课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性别歧视和语种歧视。在同等学历条件下,蒙古语授课学生在就业竞争过程中,因为性别歧视而成为弱势群体。内蒙古区虽然是少数民族地区,但是很多单位、企业当中普遍存在日常工作的开展都是用汉语来主持完成,对于从小用自己母语来授课的蒙语授课毕业生来说,虽然是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但由于汉语水平、尤其是普通话标准不达标导致求职不成功的经历。

二、提高蒙语授课学生就业率的应对措施

解决好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关乎着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好高职院校蒙语授课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与大学生个人价值、家庭理想的实现,民族教育的未来以及社会的协调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有其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提高综合素质是蒙语授课大学生就业率的关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求职者要求不断提升。蒙语授课大学生应端正学习态度,熟练掌握计算机、英语等基础应用能力,提高语言交流、蒙汉双语书写能力等有助于缩短其适应岗位,更快的融入工作环境,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弥补与汉语授课大学生之间的能力差距。同时,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提升自身组织协调能力,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完善,提高竞争能力。转变落后就业观念,正确认识自我,更新就业观念,拓展就业地域范围,理性选择职业,提倡“先就业,再择业”,鼓励蒙语授课大学生到基层、中小企业就业以及自主创业,积累经验,适合自身的发展空间。

(二)学校应该适应地区经济发展要求,改革专业设置结构、加强蒙语授课教师师资力量建设。

随着市场需求的變化,一些蒙古语授课专业已经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这种不合理的专业设置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就业。适应市场需求多开设蒙授理工类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率。目前蒙语授课教师出现高龄化、断档现象,应该引进高技术蒙语授课人才,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三)政府应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特殊照顾、加大就业指导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就业政策。

要从根本上解决蒙语授课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必须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快经济发展、加强经济监管调控,扩大就业规模,增加就业容纳能力,从而促进蒙语授课大学生就业。

内蒙古东部地区作为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地之一,政府已经认识到蒙古族在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存在着诸多差异,也为蒙语授课学生就业做出了很多工作,但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作为就业弱势群体的蒙语授课学生,已经阻碍了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蒙语授课大学生能否及时、充分就业,直接关系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庞志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教育途径[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

[2]额尔敦,海明.蒙语授课班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