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策略

2017-12-26陈瑹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农村初中策略

陈瑹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文化学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且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更好的参与未来社会的人才竞争,彰显出人生的最高价值。如何利用先进教学方法,趣味教学手段,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是广大义务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笔者将凭借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新时期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几点新的看法。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困惑;策略;分析

引言:

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为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思路的及时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学生阶段性学习任务的快速完成创造了良好平台,在这种教育形势下积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强化,学习成绩的提升。阅读教学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内容,初中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影响,阅读积极性普遍不高,教师的指导方法相对单一,教学策略过于传统,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协同发展,并限制着学生个性魅力的张扬。

一、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

(一)教师认识不清

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对农村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导致阅读教学过于表面化、形式化,同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丧失,心理问题愈发严重。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始终停滞不前,无法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成长动态,造成教学脱离了实际轨道,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得到强化提升。教师没有跟随素质教育理念和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并对阅读教学存在着认知不足,理解偏差等问题,使学生的阅读思路相对局限,思维创新力与想象力的启发也受到了很大限制,学生无法感悟阅读、理解生活,学习主动性必然严重不足。上述问题的存在,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并对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

阅读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的问题是受客观教学条件限制产生的。阅读理解是一种文学形式见之于客观实际生活上的载体,作者所作的文章都有深刻的社会基础和事实来源,也只有社会阅历丰富,经历多的人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文章。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固定在教室里听课,以阅读教材为教学框架,学生远离社会实际活动,缺乏对生活的理解积累和感悟因此,将阅读教学从内容和形式上局限于课堂范围内的教学方法,无疑会导致学生丢了西瓜,捡了芝麻[1]。

二、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优化策略

(一)扩大学生阅读知识面

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只有不断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扩大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而且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寻找合适阅读材料及时推荐,以免学生不择而食。

(二)扩大学生阅读视野范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日之功。语文老师第一要解决的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只有大量的阅读书籍,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并学会如何在文章中收取有效信息。大量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知识,更能增强学生的语感,而语感正是学习语文的必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学生去阅读书报,只要是学生自觉的阅读行为,老师都应该鼓励。当然,首先书籍应该是健康的,看书时间安排应该是合理的。很多老师一看见学生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不能区别对待,死守一个原则:一律不许看。这样做不但严重挫伤了学生自觉阅读的积极性,还使学生形成错误思想:在校学习期间,不能看与学习无关的书。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就很难推进。只有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才可能拓展学生视野,才有可能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的各種阅读能力才有可能提高。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中外名著。各地中考也把名著阅读纳入中考考查范围。因此,对一些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时代著作、美文佳作,教师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不择而食,从而引领学生健康有效的进行阅读。如:1、童话、寓言、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等。2、诗歌散文作品:冰心《繁星春水》、鲁迅《朝花夕拾》、泰戈尔《泰戈尔诗选》等。3、中外文学名著: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马克.吐温《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海明威《老人与海》等。4、推荐的杂志:《读者》、《青年文摘》、《世界博览》等[2]。

(三)传授多样阅读方法

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根据作品文体特征,抓住阅读重点。如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如《故乡》一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闰土、杨二嫂的变化及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来理解文章的主题。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某个细节,某个动作,某种心理,或者某个贴切传神的用词,理解文章的某种思想或某种情感。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引导学生找出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时的神态、动作及语言,分析二人的不同心理和性格的差异,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情比纸薄的人际关系。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情况,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阅读文本,必然要将作者与历史、时代相结合,才能真正把握文本更深的内涵。如教学《藤野先生》一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鲁迅当年的思想状况,就不难理解文中对清国留学生的冷嘲热讽和对日本一些“爱国”青年学生的愤慨之词。

结语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想迅速走出困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语文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文化底蕴、文学修养,把自己修炼成一个书香味浓郁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从你身上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让我们一起从农村初中的阅读教学实际出发,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努力挖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亮点,探求新教法。

参考文献:

[1]谢艳飞.如何应对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J].青年时代,2016(08)229-230.

[2]刘群.浅谈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与应对策略[J].语文学刊,2015(31)75-76.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农村初中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