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2017-12-26朱毕华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传统戏曲保护传承

朱毕华

摘要: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戏曲的发展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璀璨的艺术结晶,既反映了我国古代艺术文化发展的水平,又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如何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创新戏曲发展是摆在文艺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从中国传统戏曲的现状着手分析了对其保护的措施及其传承和创新的可行性途径。

关键词:传统戏曲;传承;创新;危机;保护

一、中国传统戏曲现状

(一)中国传统戏曲简介

中国传统戏曲是指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而逐渐形成了京剧、越剧、豫剧、评剧和黄梅戏为主的五大戏曲派别的传统的声乐舞蹈艺术表现种类,此外还有许多极具地方特色的小型流派的戏曲表现形式,如秦腔、湖南花鼓戏等。从这些流传下来的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来看,传统的戏曲文化内涵极深,既有文字、声乐、舞蹈等艺术性的内容,同时还兼具了武术、杂技等民间传统技艺,因此,戏曲的受众在一定时期内是老少皆宜,不分阶级的,更与观众的知识水平和艺术修养没有关联,是一种普世的休闲娱乐方式。

对中国传统戏曲的了解不仅要从其艺术价值上有所认识,还要对其所表现出来的与其他艺术流派的不同之处有清楚的认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会到戏曲的魅力所在,才能对其在现代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有所认识。首先,戏曲的综合性极强,融合了诗词歌赋、音乐、舞蹈等艺术元素,同时又用念、唱、做、打、舞的表现形式将戏曲所要表达的内涵展现给观众,对戏曲表演者的综合素質要求较高。其次,戏曲表演的形式和内容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其表现形式相对夸张,基于对某些文化价值的宣扬或对某些行为的谴责而在现实之中又超然现实之外,其目的就在于对观众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冲击,进而达到某些特定宣传的目的。最后,歌舞是戏曲最为常见的表现手法,在知识分子阶层的文化、道德价值的传承可以用笔墨来实现,而对于绝大多数底层劳动者来说,歌舞传唱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无论我们研究哪一种文化,其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总是最底层的广大劳动者,而传承的方式则是口口相传,戏曲的发扬光大也是如此,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根本没有文化知识的老人却总是能整段整段地将某些戏曲名段演唱出来。

(二)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

传统戏曲之所以能够在过去的岁月里流传至今,在于其独特的语言、表演内容、视觉效果等方面的艺术魅力与实际生活的高度融合,无论我们承认与否,在听到某些特定的戏曲唱腔时总会有一种莫名的体验,甚至会不由自主地哼上两句。一是传统戏曲的语言魅力,“春江花朝秋月夜”、“碧云天、黄叶地”等等戏曲的语言无一不透漏出浓浓的诗意,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却又不失“俗气”,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随口来上两句。二是传统戏曲表演内容的魅力,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戏曲的表演内容多是基于当时当地的社会发展现状的,《西厢记》、《窦娥冤》等等都是在现实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再由表演者用相对夸张的形体语言将戏曲的魅力展现给世人并代代流传。三是传统戏曲所展现出来的视觉效果魅力也令人叹为观止,在过去缺乏足够技术条件的支持下,在舞台上的灯光、造型、服装等等都经过专门的设计,既要有视觉冲击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剧中人的心理性格等,此外,戏服的设计制作样式有时也会引领当时的社会风尚。

(三)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现状及危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节奏也随之加快,当前人们更习惯于一种类似于“快餐”的文化娱乐方式,戏曲这种传统的慢节奏的艺术表现形式慢慢地被更多的人所忽视,而且其内容和形式的更新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市场,无论我们承认与否,中国传统戏曲正在没落。在年轻一代中,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更愿意接受音乐、电影等更具现代气息的娱乐方式,而且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许多内容和形式更加新颖丰富的娱乐方式的出现更进一步加剧了传统戏曲受众群体的缩减。

(四)中国传统戏曲危机解决途径

传统戏曲的内容和形式的落伍是导致其没落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社会发展变革愈加快速的时代,要想解决中国传统戏曲没落的危机就必须要在戏曲的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并且要紧密结合新技术手段来做好宣传工作,使戏曲能够再一次走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间。首先,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主题,对戏曲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改进与创新,使之符合当前大众的审美心理和习惯,尤其是要迎合年轻人,毕竟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需要有青年一代的参与。其次,要在戏曲的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无论是唱腔、舞姿还是整部戏曲的张力表现都要拿捏的恰到好处,要丝丝入扣引人入胜。最后,现代技术手段使得文化的传播变的更加便捷,戏曲的传播不能只依靠戏剧团的表演和电视台将老曲目的循环轮播,更重要的是要走一条与网络平台相结合的实时直播或传播的途径,方便有兴趣的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戏曲的魅力。

二、中国传统戏曲保护措施探讨

(一)中国传统戏曲保护意义

中国传统戏曲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文艺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瑰宝,保护中国传统戏曲使之传承下去势在必行。首先,保护传统戏曲是对文化的传承,戏曲作为传统国粹,其语言、文字、音乐、舞蹈、唱腔等等无一不代表着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发展水平,保护戏曲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可以有效维护中华文化的完整。其次,保护戏曲是对人民群众智慧结晶的尊重,更是对历史的尊重,无论历史的长河如何发展,戏曲自先秦萌芽发展至今,在人类文化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不应该让这种符号就此消失。最后,戏曲能够体现出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对于我们研究历史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在缺少必要的历史遗迹的情况下,戏曲文化可以作为一种见证来给我们提供必要的历史证明,所以保护传统戏曲意义重大。

(二)中国传统戏曲具体保护措施研究endprint

就当前我国传统戏曲发展的现状及其危机来看,想实现有效的保护使得传统戏曲能够得以传承下去就必须要从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来采取必要的措施。

一是政府层面的保护性措施有:首先,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进入到戏曲界,鼓励戏曲发展走市场化道路,不断创新戏曲发展的模式扩大其受众群体,让其在市场化进程中依靠自身发展来不断完善和进步,从而实现自我保护;其次,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应该重视起来,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让更多的民众认识并参与到对传统戏曲的保护中来;最后,重视学术研究,不仅要支持国内的关于传统戏曲的研究,还要鼓励和支持相关学者走出去与国外学者就西方戏剧的发展与创新等进行必要的交流探讨,尤其是在特殊时期我国流失的一些重要的传统戏曲类的资料文献等在国外尚有收藏,必要的交流对于传统戏曲的研究与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是依靠民间来对传统戏曲进行保护:首先,具备戏曲底蕴的民间艺人可以组织成立专业的戏曲团队,并邀请相关学者进入到此类组织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研究,不断将传统的戏曲文化发扬光大并赋予其时代的特征;其次,民间戏曲团体的巡演对于宣传戏曲文化有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在巡演的过程中丰富和娱乐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同时还能在此过程中扩大戏曲的影响力;最后,业余的戏曲爱好者的社团建设对于保护传统戏曲也有重要作用,通过业余爱好者的口口相传,或在公园、或在广场,他们随时亮出的戏曲表演都是一次宣传,都能引起人们再次对传统戏曲的关注。

三、中国传统戏曲创新发展研究

(一)中国传统戏曲创新发展现状

在新兴的娱乐方式不断出现又不断消失的现代社会,人们本着快速消费的观念对于传统戏曲这类慢节奏的娱乐项目的兴趣越来越低,甚至某些小的戏曲种类已经彻底消失,究其原因在于传统戏曲在现代社会的创新表现不足,无论是其内容形式还是传播方式都难以吸引到更多人群的关注,尤其是在缺乏古典文化的氛围里,戏曲的传承缺乏必要的环境。一是现代从事戏曲工作的群体数量不高,创新的基础薄弱,音乐、电视、电影等现代娱乐形式都离不开市场化的发展,取得一定社会影响力进而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是发展娱乐产业的目的,而戏曲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由于受众群体不断锐减,其可带来的社会影响力与经济效益极小,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从事戏曲表演、研究群体的减少,其创新的动力不足也就不足为奇了。二是由于创新的基础薄弱导致的创新的意识不足及创新的方式方法缺失,在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下,从事戏曲表演、理论研究创新的困难可想而知,当前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无论是内容、形式亦或是其所表达出来的核心思想价值观念等都难以与当今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完美融合,亟待创新的戏曲创作内容、表演及传播方式的缺失进一步加剧了戏曲受众群体的流失。

(二)中国传统戏曲创新发展相关探讨

中国传统戏曲是基于传统文化的发展进步在特定历史时期经由文艺工作者创作并由表演艺术家通过舞台展现给普罗大众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经济、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传统戏曲在娱乐大众传递价值文化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现代社会新兴的娱乐形式和内容的发展极大地压制了传统戏曲生存和发展,创新是保证生存谋求发展的唯一选择。首先,当前从事戏曲的表演者、理论研究者要敢于创新,传统戏曲的传承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无论是哪一种戏曲的发展也都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创新才最终形成一定的模式,但在细节上的创新和改进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因此,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创新必须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从中心思想、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其次,戏曲的内容、表演形式及主题思想的创新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需要年轻一代的广泛认可,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可以尝试与其他元素进行必要的融合,如在声乐选择上可以尝试现代乐器与传统乐器之间想协调、舞蹈上可以适当结合西方的芭蕾舞等现代舞、制作出戏曲动漫等,总之,传统的内核不能变,在此基础上要创造一种人们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表现形式,使之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最后,传统戏曲没落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其传播方式的落后,要实现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创新戏曲的传播方式也是一個必然的选择,实地演出、电视、电影等传统戏曲的三大传播形式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的局限性非常大,借助新兴的网络直播平台、自媒体等渠道来进行必要的现场直播可以极大地扩大戏曲的传播范围,也可以使其潜在的受众群体规模有所提高。

(三)中国传统戏曲创新发展重要性

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戏曲使之受众群体扩大对于保护好这种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都有可能受到极大的限制,创新是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选择;二是戏曲的创新发展是戏曲自身不断完善进步的必然选择,传统戏曲由于受到过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限制,其社会局限性必然存在,创新发展是基于现代社会的发达程度来促使戏曲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必然;三是从艺术价值上来说,传统的戏曲的表演形式和方式方法等对现代艺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传统戏曲的创新发展是对艺术的一种传承,也是不断促进其艺术价值发扬光大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林一.《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的创新模式》.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14年11月

[2]王云庆、李夏.《以昆曲为例谈中国传统戏曲保护的对策》.艺苑.2012年第6期

[3]石力夫.《戏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传承》.戏剧文学.2009年第7期

[4]马琳华、肖永亮.《多媒体对中国戏曲文化的影响》.戏剧文学.2014年第10期

[5]刘男.《浅谈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华章.2014年第20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戏曲保护传承
舞台装置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