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汉民族谚语中的“家庭”观念分析

2017-12-26赵秀玲彭娇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5期
关键词:家庭

赵秀玲+彭娇

摘 要:本文主要围绕俄汉民族谚语中的家庭观念进行研究,从俄汉民族对待家庭的看法、家庭的缔结方式、家庭成员关系中最主要的亲子关系,以及如何维系家庭方面进行观念分析,由此来反映出俄汉民族家庭价值观的异同。

关键词:家庭观念;家庭观念的体现;异同分析

作者简介:赵秀玲(1966.11-),女,教授,东北林业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语言学、俄语标点法;彭娇(1993.5-),女,吉林省长春市人,东北林业大学学生,研究方向:文化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2

引言:

观念是在人的思想意识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凝结在一起的思维单位,它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人的心智世界。观念不仅可以反映出表层的文化内容,而且也深入到民族的意识深处,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观念分析是以观念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研究方法,多围绕“关键词”进行研究,观念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深入地探讨民族个性、民族意识等问题,从而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内涵。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华部分,是多年积淀的一种语言瑰宝,与其他的语言形式相比,它更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及价值观念。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基础,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谚语可以反映民族家庭价值观的方方面面,包括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生活习俗、道德规范等多个方面。

1.俄汉民族的家庭观念

家庭是以血缘和婚姻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家庭的成员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亲属。随着家庭的产生,家庭价值观也随之产生。家庭价值观是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深入到日常家庭生活中的价值观念。婚姻规范、日常行为、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都可以体现出家庭观念,因此家庭观念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情况下,对待家庭的态度、家庭的缔结方式、家庭成员间关系和如何维系家庭等与之有关的观点、认识及态度等都是我们讨论的范围。

1.1婚姻及对待家庭态度中体现的观念

家庭是以血缘和婚姻关系为纽带的一种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婚姻是家庭的起点和基础,从对待婚姻和家庭的态度中可以体现出家庭价值观。

俄罗斯民族非常重视婚姻,所以俄羅斯人民对待婚姻的态度非常慎重。俄罗斯人非常重视家庭的和睦及温暖,很多俄语谚语体现出了俄罗斯人民的这种重视婚姻、希望家庭幸福的观念。谚语有:

Замуж выходи, гляди в оба. 出嫁一定要慎重。

Жениться – не напиться воды. 结婚并不是像喝水那么简单。

Семья - опора счастья. 家庭是幸福的基石。

В семье где лад, счастье дорогу не забывает. 只要家庭和睦就会有幸福。

На что и клад, в семье коли лад.家里和睦就是福气。

中国人也非常重视婚姻,在选择婚姻方面也非常谨慎。家庭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国人的重视家庭观念主要体现在希望家庭和睦及对家庭的眷恋方面。汉语中体现出重视婚姻和家庭的谚语有:

只要嫁得好,不要嫁得早。

结婚不宜早,只要配的好。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一家安乐值千金。

黄金万两米为贵,家庭和睦值千金。

家和百事成,不和万事空。

家和万事兴。

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己的穷窝窝。

金家银家不如自己家。

1.2家庭成员关系体现的观念

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子女和其它共同生活的亲属。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称为亲子关系,是除了夫妻关系之外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中也可以体现出两个民族的家庭观念。

汉民族非常重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其主要体现在父母对子女的疼爱和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之道。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特别强调“孝道”,在汉民族的谚语中,也有很多表达出来父母疼爱子女和子女尊重并爱戴父母思想的。谚语有:

儿女都是父母身上肉。

儿行千里母担忧。

孩子再丑也是自己的。

打在儿身疼在娘心。

饮水要思源,为人不忘亲。

乌鸦反哺行孝义,羊子跪乳报养恩。

千里烧香,不如在家敬爹娘。

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成。

水有源,树有根,不认爹娘如畜生。

中俄两个民族都非常看重亲子关系,俄语谚语中也有很多表达父母对子女的喜爱之情的,俄罗斯传统的家庭教育同样要求子女尊重和爱戴父母,俄罗斯民族也提倡子女应该有孝心,在俄语中,也有很多谚语表达父母疼爱子女和子女对父母的孝道之情的,俄语谚语有:

Кто девку хвалит. Отец да мать. 只有自己的父母夸奖自己的女儿。

Всякой матери своё дитя мило.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

Хоть детя гнило, а отцу с матерью всё мило. 孩子虽然不好,但是父母也会会疼爱。

Кто почитает родителей, тот во веки не погибает. 孝顺父母的人一生平安。

Корми деда на печи, сам будешь там. 人人都会变老,人人都应该敬老。

1.2家庭维系中体现的观念endprint

维系家庭也是探讨家庭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过去,中国的普通老百姓生活非常贫困,有的家庭的孩子多达几个甚至十几个,要养活一大家子人非常的困难,因此就出现了很多表达维系家庭比较困难思想的汉语谚语。如:

兴家难,败家易。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拿秤怎知斤和两。

不理家务事,不知生活难。

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子方知娘辛苦。

当家三年狗也嫌。

成家容易养家难,创业容易守业难。

在汉语谚语中有很多表达维系家庭困难的思想,但表达这样思想的谚语在俄语谚语中几乎见不到。

2.俄汉民族谚语中的家庭观念异同分析

2.1俄汉民族谚语中家庭观念的相同点

家庭观念在俄汉两个民族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两个民族在对待家庭和婚姻的态度上是一致的,谚语中均有表达希望家庭和睦幸福、重视婚姻的思想,在选择婚姻上也崇尚自由选择。与西方国家相比,俄罗斯的家庭结构模式和家庭关系更接近于东方,和中国的很多传统都非常相似。从家庭成员关系中的亲子关系角度,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民族家庭观念也非常相似,父母疼爱子女和子女孝顺父母的思想在谚语中都可以体现,这是因为汉民族受儒家思想影响,俄罗斯民族受东正教影响,虽信仰不同,但两种信仰中都有父母疼爱子女、子女孝顺父母的思想。

2.2俄汉民族谚语中家庭观念的不同点

俄罗斯民族的谚语中有表达认为婚姻是美好的思想,但同时也有很多谚语表达结婚后会给姑娘带来痛苦。例如:В девках сижено - плакано; замуж хожено - выто. (婚后的姑娘眼泪会更多。)Девушка красна до замужества. 出嫁前姑娘才有美貌。(形容结婚会让女子失去美貌。)俄罗斯地跨亚欧两洲,受到欧洲文化和亚洲文化的双重影响,由于历史、宗教等因素,使得俄罗斯民族的性格中充满矛盾的思想,这种矛盾的思想在他们的婚姻态度中也有所体现。在维系家庭方面,我们可以在汉民族的谚语中找到维系家庭难的谚语,但在俄罗斯民族的谚语中找不到体现这种思想的谚语,这是因为在过去,中国的普通老百姓生活贫苦,每个家庭差不多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孩子,对过去的中国人来说要养活一大家子人非常的困难,因而出现了很多表现“养家难”思想的汉语谚语,而俄罗斯民族相较于汉民族而言人口基数较少,家庭中相对而言不会出现孩子众多的情况,因此在俄语中找不到体现这种思想的谚语。

结语:

本文通过运用文化语言学中的观念分析的方法,主要两个民族从对待婚姻及家庭的态度、家庭关系中的亲子关系、维系家庭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俄汉两个民族在谚语中家庭观念有很多相似之处,由于多種因素,两个民族的“家庭”观念也存在很多差异之处,这与两个民族的地理因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等等有很大的原因,当然,针对其“家庭”观念异同的原因我们在这里不做深入探讨,本文也只是浅析地分析了两个民族谚语中的“家庭”观念的异同,由于两个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粗浅地分析也只是沧海一粟,希望也能有些许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Сергеева А. В. Русские: стереотипы поведения, традиции, ментальность

[M]. Москва: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Наука , 2008.

[2]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3]吉虹.实用谚语两千条[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4]彭文钊,赵亮.语言文化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秀杰.语言文化学的观念范畴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6]赵爱国.语言文化学论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庭
有趣的家庭辩论会
家庭“煮”夫
我的家庭
家庭阅读角
“家庭癌”到底是怎么回事
家庭光伏爆发
真正的好家庭,一定是拼妈的
恋练有词
6个“家庭”20个“娃”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