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描写之异同

2017-12-26杨梅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5期
关键词:西厢记牡丹亭

摘 要:《西厢记》与《牡丹亭》是中国戏曲史上描写爱情最为动人的两部作品,但就其人物塑造、爱情所受到的阻力以及其爱情结局而言又有着很大的差异。本文试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论述其中异同。

关键词:《西厢记》;《牡丹亭》;爱情描写异同

作者简介:杨梅(1995-),女,重庆垫江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2

王实甫《西厢记》与汤显祖《牡丹亭》两部戏曲作品为众人所知的都是爱情这一永恒不变的主题。两部作品都称颂情,两位女主人公都是官宦之家的贵族小姐,都定情与后花园中,且正值花开茂盛之际,都因花开而将情欲寄托于其中。两位男主人公均是古代饱腹诗书的英俊才子,为了爱情勇于冲破一切险阻,是所谓至真、至诚、至情之人。两对有情人有着忠贞与纯洁的爱情,为了冲破爱情中封建制度、封建家长的阻隔,都通过自己的能力与方式,为维护爱情果实而做出了各自的努力。反之,两者由于所处时代背景差异,所表达的方式也有所差异。

一、崔莺莺与杜丽娘之差异

《西厢记》中的女主人公崔莺莺初试爱情时年龄十九,这个年龄阶段的女孩身心各方面都已成熟,相应的伦理道德观念与礼节都已在其脑中深深印刻,所以即便是自己心中有着对情欲的向往,但还是会时刻压制,以符合所谓封建礼教。在其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便因此形成了热情而冷静,聪明而涉狡黠。当她看到红娘与张生联系密切并将张生的“简贴儿”送与她时,马上流露出一副脸上满不在乎的表情,但却在心里早已做好了下次见张生时对他的策略。待到与张生相会于后花园时,又忽然故作姿态,表现出大小姐一般,细语数落张生一遍,这使得张生糊里糊涂,不知其意。

《牡丹亭》中杜丽娘年龄十六岁,相对于崔莺莺而言只相差几岁,而正因这几岁的差别,造就了其不同的性格,所尝试的爱情方式亦有所不同。身为太守之女,其父亲也很重视对她的教育,于是请来塾师教其读书识礼,做一个知书识礼的官家小姐。而另一方面,其自身的2内在因素,在读《关雎》是却认为其并非是歌颂后妃之德,而是以鸟寄寓爱情之意,于是就萌发的对爱情的向往。当她看到后花园中满园春色时,她感叹、惆怅、委屈与痛苦。使得她发出喟然长叹“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1]”由此可看出杜丽娘对情的向往。但比于莺莺,她追求爱情时表现得更为热烈,更为激情,所谓“梦而死,死而生”为了追求那份真挚的爱情,甚至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在梦中寻觅,与之相爱,真可谓又一至情种。

二、时代背景与阻隔之力

《西厢记》里所描绘的是唐代,那个另无数当代人都向往的朝代,也许是当代人在正史里所看到的那般繁华,所以都对此憧憬。然而在《莺莺传》里所写的唐代确是一个压制人的时代。王实甫所生活的朝代却与之有着无比的相似。元朝建国初期,虽然程朱理学有所发展,其地位慢慢提高,在统治者肯定的背后,也避免不了以后衰落的命运。蒙古族是一个有包容性的民族,主张文化多元化,以至思想文化发展上有所松动,宗教逐渐发展起来。这就使得在宋代及为鼎盛的程朱理学就势必会被削弱。所以,王实甫在写《西厢记》时,才把长期以来隐藏在人们心中的“情”大肆渲染,在文中最为宣扬的即“愿天下的有情人都成了眷属”。他主张情是爱情婚姻的基础,而无所谓功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蔑视,只要青年男女两情相悦均可以结成婚姻。

老夫人对莺莺的教育是要做一个符合地位身份的相国小姐,对莺莺的管教也是极为严格,还特意安排一个丫鬟红娘在其身边以随时监管莺莺的举动。在张生与莺莺的爱情中,老夫人一直贯穿全文,作为反对者。在开始之初,以“父丧未满,未能成合”的封建礼教为由,这是一层阻碍;其次,老夫人赖婚,让莺莺与张生以兄妹相称,不承认其结合;最后,又说“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的强硬要求,让张生考取功名后才能与之门当户对。全文通过 “赖婚”“拷红”等一系列情节的描写,把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势力刻画得惟妙惟肖。

汤显祖所生活的朝代是大明王朝,是以程朱理学为正统思想的时代,并将之发展到了极致,“存天理,灭人欲”成为了束缚人们行为的外在伦理框条。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控制,尤其是要求封建女性要遵循三纲五常,对其日常行为有着及严格的规定。这只是统治者为控制人们思想所打出的幌子,但是时代总会向前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萌芽,追求个性解放与叛逆的精神在社会上得到广泛传播。汤显祖以其点石成金的圣手,把话本《杜丽娘暮色还魂》结合时代改造为一篇至情之作。于是,《牡丹亭》就在这样一个时代诞生。

《牡丹亭》中其爱情所受到的阻力相对于《西厢记》来说,更为巨大。最为深层的就是封建道德伦理,让其中的人们没有一丝松动,使得杜丽娘为了爱情燃尽生命之火,化而为在梦中相爱的幻想模式。以南安太守杜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和以陈最良为代表的陈腐迂阔的封建教化,他们缺情寡欲,心态反常,人格扭曲,不能理解杜丽娘惊世骇俗的举动。杜宝对女儿的重视还只是停留在表层教育,要女儿多学习一些知识以便以后能寻个好婆家,但是他却没有注意到女儿的心理发展。在他心里,官位比一切都重要,而老塾师陈最良思想里满是封建伦理道德,不允许杜丽娘有其他的情欲思想,充分体现出女儿重情父亲中官位。

三、爱情性质及结局

崔莺莺与张生、杜丽娘与柳梦梅虽然最后都是大团圆的结局,但就其性质而言,《西厢记》是根据唐传奇《莺莺传》改编而来,其固有模式是才子佳人;《牡丹亭》突出哲理。莺莺才貌俱全,独具风韵;张生英俊潇洒,饱读诗书,两人的爱情是建立在双方都有独特的气质与才情基础上的,这无疑体现了才子佳人小说模式的典型特色。所以张生的才情在整部作品中多次体现,莺莺婀娜多姿的体态屡次得以展现。张生的“才”使其在初见莺莺时,夜晚在佛寺里彈奏凤求凰的曲子的以初露才情,为情使才,才以情显。在其爱情一波三折中,才能适时抓住时机,将爱情顺利推进。他们的爱情是在红娘这一外力帮助下,最终还是以张生考取功名,符合封建礼教“门当户对”下,才结成夫妻。

《牡丹亭》倡导用爱情反对伦理道德。体现出一定的哲理,在其题词中就以表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2]”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将其当作以个典型事件以突出“情”,并将其与“理”相称。文章主题即以情反理,以突出两者的矛盾。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不像传统的爱情模式,而是杜丽娘在梦里见到柳梦梅,便一往情深。在惊梦一节后,便沉迷其中,为了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爱情,年付出生命。其间与阎王的据理力争,要求灵魂自由,寻求梦中情人,在复生以后,仍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而是杜丽娘在皇帝面前述说,最后得以“奉旨完婚”。

综上所述,在《西厢记》和《牡丹亭》这两部爱情题材剧作中,其时代背景,爱情本质,所受到的阻隔也大有差异。《西厢记》里的爱情是男女主人公奋起反抗,再有红娘这个有个性幻化为外力的帮手而终成眷属的,相比之下《牡丹亭》则又是另一种反抗道路,杜丽娘没有外力帮助,而丫鬟春香只是其性格的外化,只有依靠梦这一虚幻形式,来寻觅梦中情人。杜丽娘为了爱情而据理力争,表现得热烈而真挚,但莺莺没有自信;相比之下,这也许就是《西厢记》在《牡丹亭》之下而减价之因吧。

参考文献:

[1]明.汤显祖著.牡丹亭[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4月北京第一版.

[2]元.王实甫著.西厢记[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4年1月北京第一版.

[3]《西厢记》与《牡丹亭》爱情描写之比较[J].王万鹏. 社科纵横. 2006(12).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厢记牡丹亭
牡丹亭
试论《临川梦》对《牡丹亭》的再现与批评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明清瓷器上的《西厢记·佛殿奇逢》图像研究
叙事策略:对照莎剧,看《牡丹亭》
王季思注本《西厢记》补证(续一)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陈继儒评《西厢记》的刊本流变及其真伪
《西厢记》释词补证
读《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