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灶神之妻》生存伦理冲突及成因分析

2017-12-26李彩黄吟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5期

李彩+黄吟

摘 要:本文以文学伦理學批评为理论基础,旨在研究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灶神之妻》的生存伦理冲突。该作品中女性生存伦理冲突最为典型,一是雯妮母亲婚姻自主与婚姻包办的生存伦理冲突,二是雯妮自我意识觉醒与“三从四德”的冲突。以此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并挖掘其生存伦理冲突的根源,以期为谭恩美及其作品研究提供启迪,引发对现代女性生存伦理冲突的反思。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灶神之妻》;生存伦理冲突

作者简介:李彩(1991-),女,河南安阳人,长春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方向;黄吟(1959-),女,吉林长春人,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2

引言:

基于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修树新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观点:生存伦理是人们基于生存需要与其他人或事物结成的关系,关注的是人的生存需要和生存与求生方式、生命的尊严、个体的独立和自由等方面的关系以及生存需要控制下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任何人的生存需要都是最基本、最首要的事情。生存为第一目标是人的本能,它几乎是不因肤色、地域、年龄和性别而发生变化的(修,2012)。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教授陈麟书在其《宗教伦理学概论》中将生存伦理定义为“以人的生存为核心的伦理关系”。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陈红霞也在其论文《谭恩美小说中的生存伦理研究》中提到:“生存伦理不仅包括人的物质上的生存,还包括人的精神上的生存”。鉴于上述学者们的生存伦理理论,本文剖析谭恩美《灶神之妻》的生存伦理冲突,以期探索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作品《灶神之妻》的途径。

在《灶神之妻》中,作者谭恩美讨论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女性生存伦理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作品中女性生存状况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女主角雯妮的母亲婚姻自主与婚姻包办的生存伦理冲突和雯妮自我意识觉醒与“三从四德”的冲突。雯妮母亲在婚姻包办过程中的生存伦理冲突表现为反抗-妥协-忍耐-逃离模式。女主角雯妮在“三从四德”封建礼制下,自我意识由懵懂到顺从,最后觉醒的过程也是为了生存,生存状况的恶化迫使她觉醒起来抗争。这些都是《灶神之妻》中生存伦理冲突总的体现。

一、雯妮母亲的生存伦理冲突及成因

1.雯妮母亲婚姻自主与包办婚姻的冲突

《灶神之妻》中雯妮母亲的生存伦理冲突是作者要表现的第一种生存伦理冲突,即雯妮母亲婚姻自主与婚姻包办的生存伦理冲突,主要模式为反抗-妥协-忍耐-逃离。本小节具体探析雯妮母亲包办婚姻的生存伦理冲突。谭恩美用她作为女性作家的敏感,认真刻画了雯妮母亲婚姻中的生存伦理冲突,主要表现在雯妮母亲的包办婚姻上。在其生存伦理冲突中,雯妮母亲在包办婚姻中先是反抗,然后妥协,进而忍耐,最后逃离,这就是她生存伦理冲突反抗-妥协-忍耐-逃离的模式。

雯妮母亲生存伦理冲突现象一是其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虽然雯妮母亲生于19世纪末的旧上海,沿袭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当时的婚姻模式都是由父母包办,但是她在教会学校接受过西方教育,与复旦大学学生,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刘相爱,想要婚姻自主。但是婚恋自主与传统的封建礼教观念背道而驰,这必然遭到秉持传统包办婚姻观念的雯妮外婆的反对。雯妮母亲“威胁说,要是不答应她嫁给刘,她就吞金自杀”(p97),与雯妮外婆代表的封建礼教抗争。这是一种冲突现象。

雯妮母亲生存伦理冲突现象二是其对包办婚姻的妥协。雯妮外婆包办婚姻观念根深蒂固,将雯妮母亲包办给雯妮外公的朋友江少炎做二房姨太。雯妮母亲妥协了,《灶神之妻》中提到,她“不知道能不能坚强到与命运抗争,有没有勇气为爱献身。两天后,她到了江家,做了江的二姨太。”(p98)雯妮母亲在封建包办婚姻与生存的冲突下,为了生存,选择妥协。这是第二种冲突现象。

雯妮母亲生存伦理冲突现象三是其对包办婚姻的忍耐。在雯妮母亲嫁入江家做二房姨太太后,雯妮母亲与雯妮父亲的结合是包办婚姻的产物,俩人之间并没有爱情,加上两人一个是受过教会学校现代思想的新女性,一个是封建男权思想的传统老派,他们性格和思想观念的差异必然导致封建包办婚姻下矛盾冲突的激化,但雯妮母亲这时候为了生存一直在忍耐。这是第三种冲突现象。

雯妮母亲生存伦理冲突的最后一种现象是其对包办婚姻的逃离。雯妮母亲在教会学校所受的西式教育已深入骨髓,而这必然与她所处的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最终在一次与雯妮父亲争吵之后,她离家出走了。雯妮母亲的出走行为是对封建包办婚姻的一种逃离,她剪下了她的长发留在江家,表达一种决心。在与包办婚姻的生存斗争中,雯妮母亲最后的选择是逃离。这是最后一种现象。

综上所述,《灶神之妻》中雯妮母亲的生存伦理冲突体现在其婚姻包办上,她经历了反抗-妥协-忍耐-逃离这一过程。在与包办婚姻的冲突中,为了生存,她按照传统的伦理,对包办婚姻妥协。可是在包办婚姻生活中,她与包办丈夫因为性格和思想观念不同又发生冲突,一直在忍耐;最后下定决心为了生存,逃离了包办婚姻这一伦理冲突过程。

2. 雯妮母亲生存伦理冲突的成因分析

在上文中,笔者具体分析了雯妮母亲为了生存,对包办婚姻反抗-妥协-忍耐-逃离的行为模式。雯妮母亲在包办婚姻中反抗-妥协-忍耐-逃离模式体现出她的生存需要与包办婚姻之间的冲突。下文从四个方面简要分析《灶神之妻》中雯妮母亲生存伦理冲突的原因。

首先,从社会环境上来说,雯妮母亲生存伦理冲突的根源在于封建礼教制度。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制度是对封建女性人权和自由的压迫,“三从四德”封建伦理规范作为封建女性生存的准则,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雯妮母亲女性生存伦理冲突产生的深层根源。其次,从雯妮母亲个性上来说,她作为独生子女,性格勇敢倔强,敢于用激烈的方式向封建礼教抗争,争取婚姻自主。再次,从家庭环境上来说,雯妮母亲家是典型的封建家庭,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维护封建礼教的家庭成员不仅阻止雯妮母亲试图婚姻自主的行为,更是包办了雯妮母亲的婚姻。最后,从雯妮母亲的伦理意识上来说,她在教会学校接受的是西方平等自由思想的教育,所以在面对封建包办婚姻时,她不遵从封建伦理规范,渴望婚姻自主,这必然导致她与封建社会的生存伦理冲突。endprint

二、雯妮的生存伦理冲突及成因

1. 雯妮自我意识觉醒与“三从四德”的冲突

本小节分析《灶神之妻》女主人公雯妮的生存伦理冲突,主要体现在其自我意识觉醒与“三从四德”封建礼教观念的冲突。雯妮的生存伦理冲突主要体现在其生存与“出嫁从夫”的冲突上。雯妮的自我意识在其生存状况的改变下,由懵懂到顺从,经历战乱逃难式的生活和丈夫文福的虐待以及丧子丧女之痛后,最后觉醒。在其生存伦理冲突中,雯妮自我意识觉醒与“三从四德”的冲突具体表现为懵懂-顺从-觉醒模式。

雯妮生存伦理冲突的现象一是其懵懂的自我意识。雯妮母亲出走后,雯妮被送到乡下的叔叔家寄养。在长期寄人篱下的生活环境下,缺乏父母的教导,雯妮的自我意识处于懵懂状态。叔叔一家对雯妮是忽视的,对她毫不关心。作品中提到:“我(雯妮)没有母亲,一个能告诉我真正的感觉、真正的需要,能指引我满足期望的人。”(p104)其懵懂的自我意识是由雯妮的成长环境决定的。这是第一种冲突现象。

雯妮生存伦理冲突的现象二是其对“出嫁从夫”的认同,即对丈夫顺从。雯妮父亲在雯妮出嫁前交待她,到夫家之后要听丈夫的话,自己的想法再也算不了什么,深深体现了雯妮父亲“夫为妻纲”的封建思想。雯妮对夫妻关系本来是懵懂无知的,没有人教过她,此时父亲的教导她自然是言听计从。雯妮的自我意识从懵懂转变为顺从。嫁到文家后,婆婆告诫她要顺从服侍自己的丈夫,父亲和婆婆的封建观念“出嫁从夫”成功输出到雯妮意识中,以至于后来文福如何变本加厉虐待她,甚至出轨,她都逆来顺受。这是第二种冲突现象。

雯妮生存伦理冲突的现象三是其自我意识的觉醒。经过丈夫文福日积月累的虐待以及丧子丧女之痛后,雯妮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多年非人的虐待和亲生骨肉的夭折促使雯妮一点点觉醒,文福是如此恶劣的一个人,即使这个人是她的丈夫,也不能一味忍耐包容原谅,为了生存,慢慢开始无声反抗,再到带着儿子离开,最后勇敢离婚并追求新的幸福。这是雯妮在其生存伦理冲突下意识觉醒并成长的过程。这是第三种冲突现象。

从上文的梳理中可以看出,《灶神之妻》中雯妮的生存伦理冲突主要体现在其自我意识觉醒与“三从四德”封建礼教观念的冲突。为了生存,雯妮的自我意识在其生存状况的改变下逐渐觉醒的过程。在雯妮自我意识觉醒与“三從四德”封建礼教观念的冲突中,雯妮的自我意识由懵懂到对传统伦理的顺从,最后觉醒的过程。

2. 雯妮生存伦理冲突的成因分析

在上文中,笔者具体分析了雯妮生存伦理冲突,体现在其自我意识觉醒与“三从四德”封建礼教观念的冲突,具体表现为雯妮自我意识的懵懂-顺从-觉醒模式。雯妮自我意识的懵懂-顺从-觉醒模式体现出她的生存需要与求生方式的冲突:她在婚后依靠丈夫生活;她的生存与尊严的冲突:丈夫对她尊严的践踏等生存伦理冲突之下,雯妮自我意识的觉醒。雯妮生存伦理冲突的成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从社会环境上来说,雯妮生存伦理冲突的根源一方面在于封建礼教制度。当时的中国是半封建社会,对女性的伦理规范仍然是“三从四德”,雯妮的婚姻也是包办婚姻。另一方面,由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影响,传统女性开始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女性意识开始觉醒,女权主义逐渐形成,帮助女性脱离封建包办婚姻。其次,从雯妮的个性上来说,她长期寄人篱下,性格温和顺从,在苦难和虐待面前逆来顺受,忍受了文福多年的虐待才觉醒。再次,从家庭环境上来说,雯妮自小缺失父母教导,在叔叔家长大,长期被忽视,缺少关爱。成长的家庭没有给她任何自我意识觉醒方面的帮助。婚后遭受长期非人的虐待和丧子丧女之痛后,雯妮无法忍受,被迫觉醒反抗。最后,从雯妮的伦理意识上来说,在封建伦理观念的熏陶下长大的雯妮,对封建伦理观念的顺从和忍耐不断威胁到她的生存。她耳濡目染新思想新文化,其自我意识在求生中慢慢觉醒。雯妮意识到了时代的改变,也意识到了女性地位的改变,这必然引发雯妮的生存伦理冲突。

三、结语

综上所述,谭恩美在《灶神之妻》中认真刻画了女性的生存伦理冲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雯妮母亲婚姻自主与婚姻包办的生存伦理冲突和雯妮自我意识觉醒与“三从四德”的冲突。在上文中,笔者分别具体分析了雯妮母亲在包办婚姻中的反抗-妥协-忍耐-逃离生存模式和雯妮自我意识的懵懂-顺从-觉醒模式及成因。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以该理论中的生存伦理为切入点,分析作品中雯妮母亲和雯妮的生存伦理冲突,并分别研究了两种生存伦理冲突的成因,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们带来启迪,引发读者对女性生存伦理现状的反思。

参考文献:

[1]谭恩美. 灶神之妻[M]. 张德明,张德强,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2]陈麟书. 宗教伦理学概论[M].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193.

[3]陈红霞. 谭恩美小说中的生存伦理研究[J]. 学理论,2014,(35):144-145.

[4]修树新. 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生存伦理——以《秀拉》和《宠儿》为例[J]. 外国文学研究,2012,(02):108-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