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十日谈》对爱情的理解
2017-12-26朱菊香
摘 要:世界上文学作品众多,也有各种各样的主题,但是,“爱情”称得上是其中最永恒的话题。不论是古今还是中外,很多文学作品都会描写一些爱情故事,或者说,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爱情这个话题。薄伽丘在《十日谈》里就描写了很多不一样的爱情故事。它提倡个性解放,否定时代的禁欲主义,同时也歌颂爱情。纯洁的爱情也好,以情欲为前提的爱情也罢,不管是哪种都拥有最大的力量。《十日谈》中对爱情的理解大概就是这两种。
关键词:禁欲主义;爱情;本性;情欲
作者简介:朱菊香(1995-),女,汉族,重庆丰都人,大学本科,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新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02
《十日谈》是薄伽丘笔下最优秀的作品,它不仅拉开了文艺复兴的序幕,还对世界文学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欧洲文学史上一笔不小的财富。它不仅批判教会的腐朽,还抨击了封建特权和男女平等。不仅如此,在《十日谈》中男女之间的谈情说爱也用了很多笔墨来刻画。曾经就有人计算过,说《十日谈》中描写爱情的故事有73个。可见,爱情的确可以被称作是文学作品的永恒话题。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类型的爱情故事。在《十日谈》中就刻画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故事。有悲欢离合的夫妻纠葛,也有青年男女冲破时代的禁锢,收获完美的爱情。坚信所谓的神爱并不科学,是愚昧的说法。他甚至认为:“在所有的自然力量中,爱情的力量最不受约束和阻拦。”[1]80真正的爱情并不是过错,而是合乎常理的,难能可贵的。因此,神爱是无法替代情爱的,人有权享受爱情。
一.爱情是一种自然的力量
自古以来,人们对爱情有许多不一样的理解。那么爱情到底是什么?我们常说前生今世的爱情,这种说法似乎过于沉重,太注重前世今生,把命运看得太重了。但薄伽丘对爱情的理解并没有那么唯美,他认为爱情就是人的本性,是一种自然的力量,不可控制。这一点在《十日谈》第四天开始的引言里就有体现,这个故事讲的是:腓力·法杜奇在妻子去世后,带着儿子远离红尘,侍奉天主,并且在山里生活,不跟儿子提及世俗之事。后来,父子二人到了城里,儿子看见一群年轻漂亮的女人,立刻就对她们产生了兴趣。尽管他一直强调这些女人是祸水,儿子也依然想带一个回去。这时他才反应过来,原本他的教育就抵不过自然的力量。正如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一样,一个人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同情心,爱情也是人的天性。薄伽丘在《十日谈》中说道:“谁要是想阻碍人类的天性,那可得真正拿出点本领呢,如果你偏要跟它作对,那恐怕不但会枉费心机,到头来还会摔得头破血流呢。”[2]193
薄伽丘在《十日谈》里描绘了许多的爱情故事,有坚贞纯洁的爱情,与家庭背景和金钱物质无关。例如,《十日谈》第四天第五个故事,这是一个以悲剧收场的爱情故事,尽管悲伤却掩盖不了爱情带给人的美好。女主人公莉莎贝达是一个商人家庭的孩子,父亲去世后与三个哥哥生活在一起,靠父亲留下来的遗产生活。慢慢地莉莎贝达与在店铺工作的穷小子罗伦佐相爱了。后来被她的三个哥哥发现,三人合谋把罗伦佐带到野外,杀害了他。过了几天,莉莎贝达没有看到罗伦佐的身影,她梦到罗伦佐形如枯槁,指出自己被安葬的位置。她便带着仆人悄悄挖出恋人的尸体,并且把他的头颅埋在花盆里面,用植物遮盖住,每天守着花盆哭,很快就被哥哥发现,又将花盆夺走,她便伤心而死。通过这一种悲剧式的爱情故事,作者向我们描绘了一段人世间坚贞纯洁的爱情。
二.禁欲主义下爱与欲的相融
《十日谈》抨击了天主教会的这种禁欲主义,宣扬爱情是人的天性,人生在世要及时行乐,不要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它把爱情放在了一个很高的地位。它一开始就表明了反对禁欲主义的态度,从瘟疫爆发后,十个青年男女逃出凄凉的死城,来到了阳光明媚的地方,就可以把它看作是从禁欲主义的阴霾下逃了出来。在这些故事中始终都体现着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欲是爱的根源,爱是欲的产物,爱与欲是不可分割的统一过程。[3]391薄伽丘强调顺应内心的欲望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幸福,所以,他在《十日谈》中除了歌颂爱情以外,还肯定情欲。里面有很多对男欢女爱的描写,甚至还把一些我们现在看来都认为不正当的男女关系都描写了出来,就比如我们现在所说的婚外情,也看作是爱情,并且还十分欣赏这种私情。他还安排了很多因为私情而不得不找各种借口来蒙骗丈夫的故事,比如妻子私会情人,却遇上丈夫突然回来,为了蒙骗痴傻的丈夫就谎称情人是来买缸的,还让丈夫进缸里清理污垢,自己却在外面与情人做那种事情。由此可见,在那个时代,批判禁欲主义的同时,还兴起了纵欲的风气。这样以爱欲为主的爱情故事,在第三天表现得比较明显。故事中不管是平民还是修女,亦或是修士。他们都无视道德伦理,尽情放纵自己,一切按照自己内心的欲望,纵情声色,不仅平民百姓没有受到世俗的惩戒,就连神职人员也还受到了上天的庇护,并且还找到了纵情声色的乐趣。
第三天第一个故事就讲述了一个叫马塞托的哑巴,当然,他并不是真正的哑巴,而是装的。在街上听说修道院需要园丁,他为了与修女们寻欢作乐,混进一个修女院修剪花草。为了不让外界知道这些,坏了修道院的名声,就对外声称,在她们的虔诚的祈祷下,圣者终于显了灵,让哑巴能重新开始说话。于是,在宗教神学的掩饰下,就出现了这样一些纵欲主义的故事,实则只是自私的人为了自己私欲看起来更加合理而找的借口。这个似乎还是比较幸运的,成功的隐藏在了宗教的外衣下。而在第四天的第二个故事中就反映了纵欲过度的不良后果。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坏蛋亚尔贝托为了愚弄一个叫莉赛达的女人,居然化身成为一个神父,骗她说是加百列天使已经爱上她了,然后这个坏蛋就装扮成天使去与她约会。不幸的是后来被莉赛达的亲戚发现,便前来捉奸,于是他只好藏到贫民家里。第二天,他被当作野人,拉到了广场,被当众揭露了这一事实。最后,院里的修士把他押回,关进牢中。一个披着神学的外衣,靠着神学的庇护,纵情声色,无恶不作的人最终也不会有好结果。对这一点,薄伽丘有着理性的认识,纵欲尽管能给禁欲主义最有力的打击,可以冲破禁欲主义这个牢笼,但过度纵欲又有很严重的不良后果。他们完全放纵情欲,最后陷入情欲无法自拔,成为欲望之下的牺牲品。《十日谈》中安排了很多故事,将爱与欲融为一体,不论是披着宗教的外衣,背地作恶的人,还是为了私情欺瞒丈夫的。在薄伽丘看来,都不过是反对禁欲主义的手段而已。尽管,有很多为了情欲不惜欺骗对方,企图成功隐瞒的做法在今天看来是很不道德的,但对薄伽丘来说,这些毫无疑问的都是爱情。在爱情里,很多时候都是不择手段的。道德允许下的情欲是爱情,不被道德承认的私情也是爱情,只不過我们看法不同而已。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十日谈》具有丰富的内涵、精巧的创作手法,还有深刻的思想,这些都对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后面的《一千零一夜》就深受影响,不论是题材也好,形式也罢。除此之外,它对爱情的描写更是精彩,对爱情的理解也表现得很清晰,不仅刻画了坚贞纯洁的平凡爱情,还有爱与欲结合的大胆的爱情。它歌颂爱情,觉得爱情是人的本性,它是一种原始的力量,不可控制。就像自然规律一样,人只能顺应它的发展,不能尝试去压制或改变。并且也看到了爱情对人的积极影响,它让人的品格变得更加成熟,人格更加完整。在享受爱情的过程中,不断地探寻爱情的真谛,发现爱情的伟大力量。同时又肯定情欲,反对禁欲主义,甚至是有些放纵,无节制,它把爱看作是欲望的附属品,而欲望则是爱的源头,只要有欲望就会有爱情发生的可能,这是不可否认的。因为爱与欲本就是一体,不能割裂开来。在这里,似乎把爱情看得太过重要了,也许,爱情的力量并没有那么大,但它就跟善一样,是每个人多少都会有的,在成长的路上,爱情的确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会期待拥有爱情,只不过不同的是纯粹平凡的爱情和以欲望为主的爱情罢了。
参考文献:
[1]郑克鲁、蒋承勇主编.外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0-81.
[2](意)薄伽丘著,戴冕译.十日谈[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12:190-250.
[3]李雪梅.《十日谈》爱情观的根本特征[N].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