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宋词风迁移及成因浅议

2017-12-26孙正涵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5期
关键词:辛弃疾李清照

孙正涵

摘 要:词自唐五代兴起,历经两宋而蔚为壮大,成为有宋一代最具代表特色的文体,这与宋代繁荣的商品经济,外敌入侵的尴尬政治,以及宋代词人的南渡经历息息相关。

关键词:市民情怀;词风拓展;靖康之变;李清照;辛弃疾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01

词自唐五代兴起,历经两宋而蔚为壮大,成为有宋一代最具代表特色的文体,这与宋代繁荣的商品经济,外敌入侵的尴尬政治,以及宋代词人的南渡经历息息相关。

一、商品经济带来的市民情怀

有宋一代,商品经济达到了封建社会的繁荣顶峰。宋太祖曾发布诏令:“所在不得苛,留行旅,赍装非有货币当算者,无得发箧搜索。”又诏:“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宋代历朝统治者对于商业的解压与鼓励,藏富于民的执政思想,使得从都市到村镇,商品贸易空前繁荣:打破市坊界限,店铺随处可设,农村中出现草市;打破日中为市限制,出现晓市、夜市;至南宋,偏安一隅的地理位置更是带来了对于南部地区的全面开发,直接推动了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繁荣带来市民阶层的空前壮大,而作为娱乐消遣之途,常常流传于市井之中,不同于士族大志的诗作且带有典型市民情怀的词也随之兴盛。

词的市民情怀以柳永最具代表,词至柳永,中长调开始流行,但体裁内容以“多情自古伤别离”的市井词为主,由于中长调的形式较之小令更长,写作手法亦多为铺陈手法,写来回旋往复,铺叙展衍、恣意渲染,使词得以增加了表现容量,也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

二、士族阶层的参与所带来的的词风拓展

词至柳永,体量乃大,而词至蘇轼,气魄乃大。随着柳永将词的容量扩大,以及市井的流传推崇,词这种文体逐步在宋文坛上崭露头角,而随着士大夫阶层参与,其品格与境界也得到了提升,不再拘泥于儿女情长,闺怨情思。而将词的创作题材拓展的边塞朝堂,家国天下。苏轼更将词的作用扩展到了等同诗的“言志”作用上,词所能抒发的感情也更加开阔,再一次提升了词作为主流文体在宋代文坛中的地位,这为词能够在宋代崛起奠定了基础,也为词在靖康之变之后品格的提升提供了先决条件。

三、靖康之变促成的词风转变

靖康二年,金兵破城掠君,是为靖康之变。靖康之变是南北宋的分界点,更是宋词词风转折的分水岭,是宋代词人心上的一道永久的疤痕。

同样的事物却激发词人不同的感受是两宋词人词作所折射出的靖康之变的影响。在苏轼的笔下,山是“叠叠青山,环绕溪东注”,他的山是“归来分取闲中趣”的,总是带有恬淡与闲适。尽管词人偶有感怀之情,但社会背景较为乐观。而同为豪放派的辛弃疾,他的青山,不再是靖康之耻前的青山,而是“带雨云埋一半山”,浓云密云给人以压抑,不只是词人自身的不得志,进谏之路受阻,更有感伤国事之情,谁又能说,云埋着的山后没有敌人的铁骑,黑云即将压城呢?

直接经历靖康之变的词人,词风变化更为显著。即便是婉约派代表的李清照,其词风的转变也是巨大的。少年时她的词作多为闺中生活的写照,长日难遣,醉酒解忧,纵有愁情无外乎闺中百态,女儿心事,更多着眼于自身,其时,家尚未与国相衔接。但家始终在国中,王朝危机四伏,赌茶猜书的生活自然不能长久,丈夫的亡故以及金人的南下,词人也被迫从闺房中走出,重新审视这业已改天换日的世界,她的词也沾染了家国之痛:“南来当怯乌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词人原本生活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击碎,词的每一个字都浸染了亡国的血与泪。

靖康之难后李清照一直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寓居临安,临安的一草一木都不时地勾起她对故乡回忆,《菩萨蛮》中词人说只有在醉梦中才能忘记思乡之情,然而细细体会,这种亡国的切肤之痛以及浓厚的思乡之情就是在梦中也是无法排遣。这一时期,李清照的词作不再局限于个人的悲欢离合,而是与整个国家的兴衰命运联系起来,词作风格也由前期的清新明快、色彩鲜明转变为凄苦哀婉,色彩灰暗。

经过靖康之变后的女子尚且如此,男子的激昂就表现得更加明显了。谈到南宋词人不得不提到辛弃疾,他的一生就是在抗金和回忆抗金中度过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千古兴亡多少事”一句引起了词人对往事的无限回忆,千古兴亡中既有下文里的曹刘、孙权,又何尝没有词人自己。词人将曹刘作为展示孙权文韬武略的陪衬,他所赞赏的正是孙权那种敢与天下豪杰争雄的豪情与勇气,他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也将孙权当作英雄。推测其内心,在三国时期,孙权雄踞江东,地理位置如南宋相仿,但孙权奋发有为,任用良才,也曾使中原霸主曹操落荒而逃,词人心中所向往的,仍是北上伐金,收复故国山河,替君主完成国家的统一大业。

在靖康之变后第五十个年头,辛弃疾也悄然老去,“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年轻时的词人离开故乡,投奔南宋,以为国建功,收复失地,为己志,却只能“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令词人心碎的不是“体衰多病”,而是一生理想的葬送,将平戎策换了种树书,是英雄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

靖康之变不仅仅改变了宋朝的政治格局,更是改变了词自隋唐五代一直以来绮靡秾丽的风格,给词注入了慷慨激昂的悲壮豪迈之气,为“清瘦”的宋词注入了亡国的沉郁、进取的激昂,也促成了宋词的大成。

参考文献:

[1]宋 辛弃疾 《辛弃疾词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2]宋 李清照 《李清照词集》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3]宋 苏轼 《苏轼词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

[4]朱光潜 :《谈美》 北京:中华书局,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辛弃疾李清照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点绛唇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如梦令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