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业务流程再造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017-12-26陈坤刘力卓

商情 2017年36期

陈坤 刘力卓

【摘要】当前,随着企业管理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已经成为改革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打破传统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可以实现企业经营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突破性的改善。实现上述目的主要举措就是实施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鉴于此,本文以业务流程再造为研究对象,针对业务流程再造的国内外相关理论文献进行了研究综述,旨在为业务流程再造相关领域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借鉴。

【关键词】业务流程再造 理论综述 国内外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信息化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成熟,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步伐,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商品供大于求,企业间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企业纷纷转型,由市场导向向以顾客需求导向转变。此时,基于分权理论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随之而来,分工过细使得企业同一项生产任务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来完成,造成企业成本过高,部门间一旦合作不同步,就会导致总体工作时间过长,组织层级的过多也导致了企业管理成本过高,管理效率低下的局面。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巨变,以往的管理理论已经不能解决现代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就应运而生了。

一、国外业务流程再造研究现状综述

“再造”(Reengineering)的概念起源于MIT在1984到1989年间进行的一项名为“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的研究。当时,基于3c(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三股力量对企业的影响日益曾大,“科层制管理”也不再适应企业的发展。该研究项目旨在借助计算机及其信息技术带爱的革命性影响力为企业管理指明方向。

到1990年,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教授在《再造工作:不要自动化改造,而是彻底消灭》一文中首次提出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认为企业管理不是简单使用信息化工具使工作自动化,更重要的是去挑战消灭非增值的工作。1993年,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和詹姆斯·钱皮(James Champy)合著了《企业再造一企业革命宣言》,书中系统阐述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思想,指出近200年来企业家基本遵循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来建立和管理企业,提倡把工作任务重新组合到首尾一贯的工作流程中去,并提出了采用端对端流程工作方式,同时给业务流程再造下了明确定义:“为了飞跃性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现代企业的主要运营基础,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至此,BPR在企业和理论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掀起了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浪潮,业务流程再造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席卷了整个美国和其他工业化国家,并逐渐将触角伸向世界其他国家。

随后,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和詹姆斯·钱皮(James Champy)继续深入研究和跟踪案例,不断完善和丰富业务流程再造理论。2002年,詹姆斯·钱皮(James Champy)出版了《企业X再造》,书中提出了x再造的概念,“X”是代表跨越组织之间的各种界限。并指出通过对可操作性技术流程的应用,将企业之间的商业行为,以及企业与客户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进行彻底再造组织间的业务流程,从而可以实现企业绩效突破性提升。2005年,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在《流程的战略力量》中,提出了运营创新,即产生竞争优势可以通过创造并部署全新的工作方式来实现。流程是工具,再设计是方法,突破性的绩效提升来源于以端到端为基础的再设计工作。

在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和詹姆斯·钱皮(James Champy)两位先驱的带领下,国外众多学者对流程再造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2008年,Paul H Alien指出,企業业务流程再造是帮助企业实现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邮寄结合,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自身资源的同时使之得到更科学的配置与更合理的运用。

二、国内业务流程再造研究现状综述

业务流程再造的管理理念引入中国的时间尚短。1994年,CIMS专家、清华大学教授陈禹在全国工业工程年会上首次介绍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这是我国真正意义上引入业务流程再造这一理念。随后,国内很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王凤彬是国内第一个对组织变革问题作系统研究的学者,她著作的《企业管理组织变革的理论与实践》,掀起了我国组织变革问题系统研究的新热潮。之后,众多学者对业务流程再造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郭中金、李非总结了1994-2002年蔡莉、霍国庆、孙淑生、黄艾舟、梅绍祖等相关学者对业务流程再造的观点及研究,进而对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演进过程的分析,指出业务流程再造演进的新趋势,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应与其他理论进行融合:纵向与战略融合,由业务流程提升为战略流程,横向与供应链及跨组织协助融合,形成跨组织的业务流程,并有显著的向流程管理发展的趋势。

2006年,华中科技大学的张千帆副教授在业务流程再造风险的识别与规避一文中,提出了企业在实施再造过程中风险的主要来源包括:采用剧变式的方式、企业信息化程度低、流程选择不准、缺乏有效的团队合作、企业宣传不到位、方法运用不当和外部市场不规范不成熟等诸多方面。同时,其也提出了以流程管理为原则、以选择正确的实施方式方法为前提、以组织扁平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支撑、以文化作为持久动力的风险规避方式。

2011年,南通大学的顾继光在六西格与业务流程再造疑问中对六西格玛和业务流程再造的集成进行了探讨。文章强调六西格玛和业务流程再造都以流程为关注点、都以顾客为中心、都强调跨部门的沟通合作,所以他们之间有集成的基础,可以是实现两者在组织管理、流程过程和最终目标等多方面的集成。

2014年,许金辉和李文嘉提出,我国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是为了自身利益进行的设计,而非真正考虑企业客户的服务需求,所以大多无法形成企业与客户双赢的局面。目前,我国企业应该开展以客户为根本的业务流程再造,并且在设计、改造业务流程时必须具备前瞻性、长远性。

总之,业务流程再造是一门比较新的管理科学,提出至今不到三十年,国内外的学者对该管理思想从未停止研究,并且一直联系实践案例对该理论不断深化,国内学者也依据我国国情以及一些企业流程再造失败的经验教训,对该理论提出了创新,对企业贴近市场、缩减成本以及全面提升产品服务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