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作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教育培训基地的意义
2017-12-26王鑫
王鑫
【摘要】当前博物馆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受众广泛、馆藏资源丰富,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层的人皆可利用博物馆来获取一定的知识。其中,博物馆最主要的服务对象便是中小学生。本文笔者主要讲了博物馆作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教育培训基地的意义。
【关键词】博物馆 中小学生 社会主义教育 意义
博物馆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教育、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优秀历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博物馆既有助于学生探索世界、丰富体验,又可以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教学的知识;通过提供实物为学生营造一种直观的、体验式的学习环境,使知识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势所趋,博物馆首当其冲成为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因此,探讨如何发挥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就变得非常具有教育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将博物馆纳入中小学校教育体系的新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成为社会转型期发展的重要标志,国家开始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此时,仅仅依靠正式教育来获取个人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国家及社会公众开始将目光转向非正式教育,希望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校外教育特别是博物馆教育能够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博物馆受众广泛、馆藏资源丰富,各行各业、各个年龄层的人皆可利用博物馆来获取一定的知识。其中,博物馆最主要的服务对象便是中小学生。他们通常以参观展览等方式来利用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因为博物馆拥有学校所缺少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学校还开始积极寻求与博物馆间除参观展览以外的更加有效的合作方式,使其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随着我国对博物馆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博物馆和中小学校之间已经开展了许多积极的实践及理论探索,以期通过彼此的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世纪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重视对博物馆教育资源和场所的利用,研究建立博物馆参与国民教育体系,特别是把利用博物馆开展教学活动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方面的长效机制,引导建立有效的馆校联系制度,实现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使博物馆真正成为青少年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和校外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为营造学习型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可见,我国已经意识到博物馆参与中小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开始有意的探索与实践。
二、博物馆在青少年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作为一种科学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馆与学校一样,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基地,在对学生的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在教育理论中,教学三维目标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博物馆是青少年德育实践基地,馆藏的每一件文物都代表了一段历史。透过他们,不仅可以让学生听到其蕴含的那一段历史故事,了解它从出土到博馆所经过的历程,切实加强学生的现实感、生活感和亲近感,而且通过这种“故事性”的课堂教学,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有利于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愉快学习,主动探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博物馆的环境是宽松自由和开放的,正有利于他们的主动学习。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学生更能学的进去,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供巩固课堂所学,从而真正发挥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功能。现在部分博物馆在展览方面都在积极利用多种多媒体展览技术和手段以营造更加逼真和形象的展览效果,这种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陈列方式颇受青少年喜爱。另外多种模拟场景如模拟考古现场和文物修复场景的展示,以及大型实景的展览方式,能够使展览更加的生动,从而吸引学生们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索和追寻。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博物馆是历史文化和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例如,古色古香的铜器、千姿百态的陶俑、清幽秀美的青花瓷、行笔潇洒的书法作品、精美的古玉等各类文物,能够带领学生领略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感受浓浓的古韵国风。另外,从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展览环境等方面也都能欣赏到艺术之美。因此学生在参观博馆的过程中,通过发现美和体验美,能够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现今在我国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有几千座,包括各类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天文博物馆、军事博物馆、铁路博物馆、工业博物館等,这些博物馆所提供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涉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方方面面,仅涵盖历史艺术等人文知识,还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的知识。博物馆作为科普机构,要充分利用自身科普资源,促进青少年学生去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高各种科学文化素养。
二、博物馆作为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教育的现实情况
当前青少年时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打下良好学科知识基础固然重要,青少年的自我发现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这便需要校外教育特别是博物馆教育的配合,以促使青少年在教师等的引导下,通过自我体验、自我探究,在巩固补充课堂所学的同时找到自身优势和兴趣、激发学习和创造的热情。博物馆拥有丰富的能够与学校课程发生联系,直接成为课程活动内容的素材或支持课程目标达成的各种条件,可以有效地补充和丰富中小学的课程。此外,博物馆还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相对自由活泼的场所。然而,实践中,由于缺少一定的行政支持与指导,并且考虑到青少年的年龄特点,一般的藏品展示并不能使青少年获得预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缺少经过合理设计的课程和有效的反馈评估机制及专业的师资力量等原因,博物馆的馆藏和场所等资源并未得到学校的有效利用。因此要想充分地挖掘出博物馆藏品、人力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教育教学价值,我们应当加强对馆校结合策略的研究,以期借助理论研究成果来指导实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对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博物馆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培训的方案
(一)配合学校教育,开设中小学特色课程
条件允许的博物馆,可以与中小学合作开设富有特色的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妥善安排,保障中小学生每周或每月接受一次文博课程的学习或实践,以实现博物馆特色教育与服务工作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博物馆工作者首先应了解中小学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目的,以及各所学校在日常教学方面开展的活动和个性化特征,知己知彼,才能主动为学校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实物素材和展览。博物馆拥有大量的珍稀藏品,其具有综合性、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与中小学开设的各学科都能找到契合点,是各学科的实物教材;博物馆的藏品具有丰富、真实、稳定的特点,可以充当学校教育永久性资料库。
(二)发挥场馆优势,开展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
中小学生的寒暑假生活一直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关注,为了让中小学生的假期健康、快乐而有意义,同时也为充分挖掘文博场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热爱博物馆事业,近年来由各级文化(文物)行政部门联合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举办、博物馆负责承办的各类文博主题夏令营和冬令营活动得到广泛开展。
(三)融入校园文化,搭建素质教育平台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配合学校教育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它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和优势,大胆走向校园,融入校园文化,贴近广大师生,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积极搭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平台,在关怀学生、研究教学、服务学校中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绩,最终可从校园文化中获得新的生命力,获得新的进步和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