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文言文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17-12-26廖玮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古文记叙文文言文

廖玮

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一直以来都倍受众多教师的关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言文。传统的文言文课堂多半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这是由于古文这种文体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学习起来较为吃力。高中语文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艺术瑰宝,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打破文言文枯燥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深入挖掘文言文的趣味知识点,从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对古文的好感,收获理想的学习效果。

一、联系古今,强化参与意识

很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文言文,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文言文都要求全篇背诵,并且字词含义用法多种多样,难以掌握。但是,如果我们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字词障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那么学习的难度就能大大降低了。教师在教学古文时,要将解读语言变得趣味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古今之间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古文看起来复杂,但是很多内容都与现代息息相关,可以站在现今的立场去分析古文,拉近学生与古文的距离,强化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比如韩愈的《师说》,作者以议论文的方式阐述了自己对从师重要性的认知。古代有的人从师,有的人不从。贤人尚且尊师,众人却忽视从师。教师在揭示文章的主旨时,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提问学生平时遇到难题时会如何解决,有多少人会主动去问老师。接着,再次提问学生,他们的父母在生活中碰到不解的知识,是否会去请教知道的人。了解表明,全班大概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会主动要老师问问题,而学生的家长主动去学习、提升自己的则是寥寥无几。这两种现象跟文中提到的“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和“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紧密契合。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发现,文言文揭示的都是与我们生活相关的道理,从而会增强对古文学习的兴趣。

除了文章主旨联系生活外,在分析字词含义时也可以联系现实。比如文言文中的“走”,现在的意思是“跑”,现在的词“妻子”在古代是指“妻子和孩子”。虽然释义有变化,但是现在很多词的含义都是从古文中延伸出来的,只是随着时代的流逝,不断地发生改变。阅读古文时,要鼓励学生站在现代的角度去解读文章,再对照着正确释义分析自己理解的异同。

二、积累素材,丰富知识经验

积累古文素材并非只是单纯地在课堂上做笔记,将一些好词好句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然后放在一边,置之不理。这种方法只能在当时产生所谓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效果。实际上,在不理解的基础上做笔记,只能是无用功,甚至丢失了思考的好机会。这里的积累素材是指在理解文章的前提下,将自己认为重要的(而非教师认为重要的)整理出来。反复与以前学习的知识进行比较和归纳,进而丰富知识经验,起到质的改变。

文言文上至秦,下到明清,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记载了无數的典型人物和历史事件。无论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思想,还是孟子的浩然正气,陶渊明的清闲怡然,苏轼的豪放豁达都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把自己认为的古文中经典句子当作自身的座右铭,起到警醒的作用。也可以把古文提到的文学哲理摘录下来,在课后进行反思,品味其中的丰富内涵。比如在学习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者记叙了兰亭周围的山水之美和聚会时的欢畅心情,抒发了自己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其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成为后世流传的名言。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对生死的理解。学生会想到,这句话表面看来,作者有些乐极生悲的意味,但是仔细品读,实际上作者的胸怀广阔,把生命看得十分透彻。只要我们珍惜好生命里的欢畅时光,生命就拥有价值和意义。

文言文背后让人感动和铭记的事迹人物数不胜数。他们的故事可以再现,经历也可以对照着自己的人生去还原,这不仅是知识经验的积累,也是人生经验的丰富。在教学时针对文言文中的重要观点提出问题,去引发学生思考,可以起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层次。

三、学习谋篇,提升运用能力

文言文的篇章结构是值得学生学习的。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要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让学生模仿原文的写作结构,试着将它转换为现代文。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学到了写作方法,也强化了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篇古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其中记叙文写作开头的方法。观察发现,高中生写记叙文大多开头都是絮絮叨叨,不能一针见血。而《烛之武退秦师》的开头直截了当。“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简单明了地交代了矛盾发生的原因,将郑国被围困的处境说明清楚。并且还为接下来烛之武妙言离间秦国和晋国埋下了伏笔。文中并没有直接描写烛之武对郑国的衷心,只用了四个字——“夜缒而出”来侧面烘托臣子对君王的奉献精神。秦王的内心世界变化作者也没有交代,而用了一整个段落来描写烛之武的劝退语言。秦王的反应只用一个字刻画——说。(通“悦”,欣然同意的意思)。再次突出了烛之武的聪慧品质。劝说成功,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了,结尾却又出现一个子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气氛陡然紧张起来。而晋文公面对这样失败的局面却束手无策,只能选择放弃,又表明了烛之武劝说艺术的高超。

所以学生在写作时,也应该借鉴优秀文言文的写作技巧。记叙文要条理清晰,人物形象鲜明;议论文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把它们当成范文来学习,学生的写作水平必然能取得大幅度的提升,产生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四、设计活动,增强学习趣味

文言文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原因还有一点,教学流程千篇一律。无一例外的朗读、翻译和背诵,一节课下来,毫无生气可言。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设计一些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快乐。

像古文诵读评比活动、分组讨论交流活动、演讲活动、分角色扮演活动等等。都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为语文课堂注入新鲜动力。比如在学习《劝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文中提到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那么你们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有哪些帮手?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学习工具,还是其他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交流学习经验,共同分享对这句话的理解。接着,以最后一段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为演讲话题,让学生在台下即时准备3分钟的演讲材料,主动走上讲台,锻炼自己的勇气。比如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坚持对学习的重要性。也可以适当地延伸出去,不仅仅是学习,其实小至个人的习惯、爱好,大至事业、未来,都需要有驽马那样功在不舍的精神,才能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对于学生的演讲表现,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明确的建议,增强学生的信心,促使学生在日后的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

课堂活动为文言文教学增添了乐趣,突出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活动的设计要遵循多样性、灵活性、实践性的原则。另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作业,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尤其是翻译环节,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才能全面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不同的文言文题材要有侧重性的讲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通过联系古今、积累素材、学习谋篇、设计活动等方式让文言文课堂焕然一新,将语文教学更上一级台阶。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文记叙文文言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如何写好记叙文
称象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