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生活,绽放课堂精彩

2017-12-26张楚英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我会生活化文本

张楚英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由此可知,想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不能将思维封闭在教室,沉迷于书本,而要回归生活,以多元、新颖的角度切入文本,深入阅读,以此深化理解,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立足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加强感悟体验

“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文本是作者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学生只有深入其中,细细钻研,才能正确解读,把握实质内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才能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对话文本呢?这就需要我们积极调动学生生活体验,结合文本创设情境,抓住两者的契合点引导体验,促使其产生共鸣,加深感悟体验。

结合文本,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需要充分联系生活,将文本内容与学生实际结合,借助已有体验调动学生思维,让其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融入,积极感悟,在课堂上收获丰富体验。在教学《我与地坛》一课时,讲到父母子女亲情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家长给我的各种反馈:我行我素,不尊重爱护父母,认为其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忽略了起码的尊重。听到这里,学生神色黯然,低下头,“默认”了自己的错误。这时,我回到文本,与学生一起探讨,面对残疾的儿子,母亲是怎样做的?在生活化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品读起来十分仔细,抓住母亲的一举一动,充分体会其对儿子的包容与爱。学生指出,儿子因为残疾心中自卑失落甚至绝望,对母亲无视,但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关怀爱护,可见其对儿子的无私的爱与信任。谈到这里,学生开始自我反思,并深刻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当,对待父母不应该是粗暴、冷漠,而要尊重、爱护。情感熏陶过后,我着重于文本内涵的挖掘,试图引导学生透过表层看到本质。于是,我就播放感动中国人物刘伟的视频,让其欣赏用脚弹奏钢琴震撼全场的画面,将其与史铁生的遭遇、命运联系起来,深刻领会文本内涵。

二、品读批注,体悟生活情境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教材中都是名篇佳作,精挑细选出的文章,字字句句都寓意深刻,包含真情,彰显着作者的情感、智慧。为了帮助学生品读,提高其阅读感悟,我会联系其生活体验,借助提问引导:“这一句(字)写得很好,因为它写出了________,它让我想起了________。”以此促进品读,让学生在揣摩字句的过程中领会作者情感,并结合自身体验抒发出来,以此产生共鸣。与此同时,我建议批注,提倡学生在阅读时将对文章的感悟处、矛盾处、留白处以及创新处等及时圈点,加以注解和评语。这样一来,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把握住一字一句,还能批判性地理解,在体验中质疑、批判,展开个性化的解读,以此深化体验感悟。

延伸阅读——感受文化熏陶,促进自我反思

课外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由于内容丰富,具有开放性,学生在接触时不仅能发散思维,培养理解、运用能力,拓展自身语言实践领域,还能补充学习,及时弥补课堂认知的不足,在了解过后加深文本感悟,达到预期目标。那么,如何实施引导阅读呢?下面,我就从二个方面指导实施。

(一)名著经典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纵横上下五千年,文学著作是当之无愧的瑰宝,阅读价值远远超过想象,值得珍藏品鉴。然而,课堂阅读始终有限,学生想要提高素养就得在课外补充大量阅读。考虑到学生认知、经验有限,有些名著离其生活较远,贸然接触难以理解,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打击兴趣,我会适当推荐,选择合适的内容引导阅读。在选择时,我会结合教学设计,像在讲解必修二“和平的祈祷”专题时,我就会推荐学生阅读《战争与和平》,借助其中的历史引导学生反思战争,守护和平。此外,我会引导学生阅读《老残游记》《骆驼祥子》等,让其接触大量名著,从文字思想上汲取智慧养分,丰富视野后尝试与作者、历史对话,以此促进反思,进而与时俱进,更加关注自然、社会和人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习惯,每当接触新专题,就会自主拓展,在新课学习后寻找相关的书籍阅读,不断拓展丰富,在原有基础上有效提升,促进自身素养的发展。

(二)时尚科技

“时尚阅读”以时文经典为主,符合新课标提倡的“现实阅读观”,这是一种新概念阅读,内容大多与时尚、现实以及富有生活意味的东西有关。不同于名著经典,时文阅读是一种入世脱俗的美,兼顾思想与艺术,含蓄生动地展现人文魅力。为了落实这一阅读,我会定期开展美文欣赏课,以班级为单位指导阅读,促进其分享交流。通常,我会推荐学生阅读《时文素材》《特别关注》《文化苦旅》以及《守望的距离》等,让其在提高文学品味的同时触摸时尚,提升思维的开放性。此外,考虑到学生多元化的认知需求,我会引入科技阅读,促进其了解信息科技的发展,与时代接轨,近距离了解科技发展。科技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天文现象,下至地理奇趣,只要学生感兴趣都可以去了解。平时,我会推荐其阅读《百兽物语》《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在课余适当丰富拓展,为融入社会,成为“社会人”做好准备。

三、综合实践——开展文化之旅,深化人文感悟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除了阅读,高中生还应该去外面走一走,世界那么大,总会有精彩事情发生,等待我们参与。课堂学习后,学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启发,不仅加强了心灵感悟,还产生了实践愿望。对此,就要适当满足,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以此促进学科生活化,加强学生人文体验,深化其文本理解。

(一)体验之旅

语文学习不能一直停留在教材上,要适当拓展,借助实践增强体验,让学生在内容的留白处、朦胧处以及不解处有独特的体验,最终实现个性化理解,加深感悟。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便是这个道理。考虑到班集体人数较多,贸然外出学生安全无所保障,可以参与学校或者文化公司组织的拓展活动,像攀爬、过桥、徒步等,将其看作是一个微型的生活场景,鼓励学生直面困难,自我突破,在经历体验的过程中生发感悟,进而联系生活、认知,得出别样的体会。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发挥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在自我感悟的基础上将其提炼为人文经验。

(二)自然之旅

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要想提高学科生活化,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充分感受生命魅力。在文本学习中,学生时常会被自然奇景吸引,这时就可让其利用假期时间旅游,和家人一起去观赏名胜景点,像春天可以去丽江古城、西塘古镇,夏天可以去海南三亚、凤凰古城、秋天可以去拉萨、九寨沟、冬天可以去大理、西湖等。这些尽管是难得的生活,但是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很大,不仅能帮助其放松,也能使其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还能触发灵感,积累宝贵的写作资源,提高对生活化学习的敏感度,促进文学素养的提升。

(三)社会之旅

社会实践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不仅是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也是其自我反思的有效途径,积极参与其中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快其“社会化”的速度,培养其适应社会、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比于课堂学习,社会实践更能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其社交能力,像脚踏实地、勤劳苦干等。这些素养不是能从书本轻易学来的,而是要通过学生实践,让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提升。此外,学生还可参与一些公益活動,借助自身力量去帮助别人,感受社会关怀,成为一个有情义的人。

总之,生活化的引入是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能让课堂更加生动、活力,彰显教学的魅力。具体实施时,要结合实际精心设计,将生活看作是一泓活水,源源不断汲取,借助生活的灵感引导学生,让其成为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猜你喜欢

我会生活化文本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我会玩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