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煮酒论英雄

2017-12-26铁徽汤燕君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鲁达杜康鲁智深

铁徽+汤燕君

引言

“大学语文”作为通识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在“全人”教育中担负着重要责任。所谓“全人”,指学生除了具备专业素养以外,还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道德实践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人生审美能力,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形象思维、口头表达及写作在内的基本能力。然而这一“全人”教育思想观念,却在时下遇到了不少难题:面对跌倒的老人,我们是扶还是不扶?在友情与利益之间,我们该如何选择?在金钱与诱惑面前,我们又该如何自制?这些问题,我们在培养锻造学生的人文品质和精神素养时,又该用怎样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使其不落窠臼,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呢?

浙江财经大学通识课“大学语文”将《水浒传》名篇——《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收入其中,透过鲁智深千里救林冲,分析鲁智深与林冲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是如何理解鲁智深狂禅精神的实质及其时代性启迪意义。我们也试以这篇文章来回答前文所言之难题。

中国古代的侠义精神十分发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扶危济困、锄强扶弱的侠义之士史不绝书,侠义精神也成为文学表现的一个生生不息的母题之一。《水浒传》就塑造了侠义英雄的群像,其中鲁智深的侠义行为因其纯粹,因其既没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也不掺杂个人感恩报德的意识,令人赞叹不已。清代著名小说点评家金圣叹在他的《读第五才子书法》中对鲁智深不吝笔墨地写道:“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孔子云:诗可以兴。吾于稗官亦云矣。”(第二回回批)。明代著名文学家李贽则更将了鲁智深解读为“真佛”“真菩萨”的化身。可是喝酒打架的鲁智深怎么就成了“真佛”“真菩萨”了呢?鲁智深因“酒”打死镇关西郑屠而惹上官司,被迫出家;又因“酒”,大闹五台山而被派往东京相国寺,引出了《水浒传》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林冲。孙昌武在《中国佛教文化》中指出:禅宗发展到第三、第四阶段时,曾经出现过呵祖骂佛的现象,被称为狂禅。后人也用狂禅来形容狂放不拘的僧人。鲁智深说过:“洒家一分酒就只有一分本事,十分酒便有十分的气力。”正是这十分酒的气力帮助他完成了侠士与禅客的双重使命,成为“水浒一百零八人中唯一带给我们真正光明和温暖之人”。本文试以三种酒:花雕(女儿红)、杜康和清酒,梳理鲁智深的生平重大事件,抽丝剥茧,探寻其狂禅精神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性启迪意义!

一、花雕(女儿红)——无缘慈悲

主要事件: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核心词:纯净透彻与无缘慈悲。以“花雕”之花字对比鲁智深“花”和尚之“花”字;女儿红隐喻鲁智深为救毫不相关的女子而辞官远走。

鲁达一生的命运转折都与女人有关:为了素不相识的金氏父女,鲁达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迫放弃了公务员的优越地位,避祸出走,削发为僧,改名为鲁智深。为了素不相识的刘太公父女,他可以挺身而出与杀人放火的小霸王周通相斗,第一次领略了江湖恩怨。因此被人调侃说他是花和尚。不过他不像和尚裴如海那样勾引妇女,外面模样好看,佛性反倒全无。自古英雄爱美女,可鲁智深偏是个例外,周作人曾说“鲁达是一个纯乎赤子之心的人,对女人毫无兴趣,却为他们一再闹出事来。”水浒传中因为女人而投奔梁山的好汉不在少数,但是,他们大都是因为杀死了女人而被迫走入江湖的,譬如,杀死阎婆惜的宋江,杀死潘金莲的武松等,只有鲁智深是为了保护女人而一步步走上梁山的。金圣叹曾说鲁智深一生“遇事便做,遇酒便吃,遇弱便扶,遇硬便打”,只问是非曲直,不计个人利害,路见不平,连一秒钟也不踌躇。正是“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台湾佛学家南怀瑾先生说慈悲是佛性的种子,“人的慈悲是有对象的,爱子女,爱亲人,恨仇人,都有一定的对象,都有一定的原因。而菩萨的慈悲是无缘慈悲,是不讲原因的慈悲,也是最高慈悲。”

二、杜康——慈悲杀伐

主要事件: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核心词:慈悲心与杀伐心。杜康酒隐喻鲁智深千里救林冲时的忧思——“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徐克在电影《水浒传英雄本色》中描写《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片段时更改了文本中“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的语句,改为“谁敢杀我兄弟!”这一更改,更加凸显了鲁智深对兄弟林冲的担心与惦念!一声“兄弟”听得人热血沸腾。在权势、官司面前,“朋友”“兄弟”最受考验,昔日的好兄弟陆谦在高俅的权势面前,弃兄弟朋友于不顾,甚至痛下杀手!再看鲁智深,他与林冲交往时日不多,完全可以选择回避林冲事件,丝毫不需要承担任何的道义谴责!相反,管他对手是阴险毒辣的陆谦,还是位高权重的高俅,鲁智深只为不能得到更多关于林冲的消息而惦念忧虑!救下林冲后,林冲催着与他分手,免得他大热天陪着受罪,可鲁智深却执意雇车子陪送,说:“杀人须见血,救人需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金圣叹看到这儿,批注曰:“天雨血,鬼夜哭,尽此二十三字!”鲁智深的眼中只有两种人:好人与坏人,对好人他有用不完的慈悲心,对怀人他有使不完的杀伐心!台湾学者乐衡军说:“鲁智深是一百零八人中唯一真正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的人物,每当他大踏步而来时,就有一种大无畏的信心,人间保姆的呵护,笼罩着我们”。

三、清酒——禅客佛心

主要事件:杭州六和寺圆寂;核心词:禅客和佛心。借用清酒似酒非酒的朦胧性,对应鲁智深名花(花和尚)而不花,是和尚而又不做寻常和尚所做之事的特点!

当宋江力主招安时,他表达了明确地反对:“满朝文武俱是奸邪”,“洗杀怎得干净”!这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自由生命意识的觉醒!生擒方腊后,宋江曾劝他还俗做官,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他不感兴趣;宋江又劝他做一方宝刹的僧首,也可以光耀门楣。鲁智深对此不仅无动于衷,反而对宋江说“洒家心已成灰”。当他住在风景如画的六和寺,听闻八月十五钱塘江潮应信而来时,忽然想起师父智真长老的那句: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他意识到自己回归的时刻到了,于是换了一身御赐的僧衣,焚了一炉香,留下了颂子,坐化于禅床上:“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噫,钱塘江上潮新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个坦荡的英雄,直到圆寂的一刻还深沉地剖析着自己的缺点“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可他哪里知道,每逢改朝换代之时,上天总是要安排武灵下世杀人放火替天行道,他虽然没有人为地偏执于修善果,但他带给世人的精神佳酿却早已倾倒天下英豪!鲁智深一个固执的禅客,一生都在行侠仗义,只要他认为是对的,他就会坚持到底。名利、金钱、官位不过是束缚人生的枷锁。金银珠宝可以拱手相让,佛衣不沾铜臭。正是顿开金绳,扯断玉锁的真实写照!鲁智深虽然不是读书人,却真正具备儒者的“仁”与“信”,哪怕是对初次见面的金氏父女。把信用、信誉、信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就是鲁智深。八月十五月圆之夜,鲁智深也终于从自我迷失中觉醒,“今日方知我是我”。因此,水浒英雄中只有鲁智深是圆满的,也是最光彩的。他死后,有宋江率领众弟兄叩拜哭灵;有五山十刹几百禅师为他诵经祝告,最后遗体火化葬于六和塔。众所周知,杭州有灵隐寺、有净慈寺,规模都比六和寺大,施耐庵为何要将鲁智深葬于六和寺呢?“六和”取佛教“六和敬”之义,佛教所讲“六和”景象,也正是“和谐世界”的景象。

余论

翻开中国文学史,历代文人墨客、青史垂名之士,大多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杜康造酒,喝的是创世之酒;刘伶醉酒,喝的是避世之酒;李白斗酒诗百篇,喝的是炫世之酒;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喝的是忧世之酒;不怪糟糠怨杜康,曹雪芹喝的是悲世之酒。而鲁智深喝的则是时代之酒、醒世之酒!

鲁智深是出家人却不受束缚,喝酒、打架、吃狗肉表面是侠客,实质是功名利禄、美女财色不沾片身的内佛人(内化的佛人)。他像一壶好酒,通透纯净;他像一壶烈酒,对敌人如秋风扫落叶;他像一壶醇酒,对兄弟朋友掏心掏肺;人生在世,金钱名利如过眼云烟,唯有情谊永留心间。鲁智深以其仁爱(佛心)和正义(侠客)诠释了今天的我们该如何推己及人,由小爱(爱家人、爱朋友)走向大爱(无缘之爱,无缘的慈悲)!

参考文献:

[1]周莉.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从鲁智深的圆寂正果谈起[J].明清小说研究,2008,(4).

[2]何华珍,赵顺宏.大学语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4]王灵芝.鲁达慈悲情怀辩考——《水浒》人伦和谐之一[J].菏泽学院学报,2006,(28).

[5]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鲁达杜康鲁智深
Quantum speed limit for the maximum coherent state under the squeezed environment∗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特征探微
卖肉郑屠惨死街头 鲁达提辖“义”救民女
与鲁智深的“密会”
与鲁智深的“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