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涯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2017-12-26陈玲
陈玲
〔摘要〕新高考制度将高中生涯教育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因此,架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及实施体系的任务摆在每一所高中学校的面前。海南中学通过几年的实践,将生涯教育融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整体上规划学校的生涯教育课程。通过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使学校的生涯教育与原有的课程有机地衔接,在抓住课程的核心素养的前提下,进行整合和融合,建构起具有学校特色的生涯教育课程。同时以“融入式”生涯教育的“大课程观”,整合各类资源构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幸福人生助力。本文阐述了海南中学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同时陈述存在的困难及思考与对策。
〔关键词〕生涯教育;课程体系;高中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5-0037-05
随着各省市高考改革方案出台,高中生涯教育被推到了教育改革的前台,特别是高中生涯教育既要着眼于当下,帮助学生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培养学生以选择能力为核心的人生规划能力,又要放眼未来,培养学生适应将来社会与职业变化所需要的核心技能与重要品格。因此,架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及实施体系的任务摆在我们每一所高中学校的面前。特别是如何将生涯教育融入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整体上规划学校的生涯教育课程,使学校的生涯教育与原有的课程有机地衔接,在抓住课程的核心素养的前提下,进行整合和融合,建构起具有学校特色的生涯教育课程,使之既满足于全体又服务于个体,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得以全面提高。我所在的海南中学在这两年里也做了一些实践探索和思考。
一、生涯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实践与探索
(一)在拓展型課程中,以心理课、主题班会课为载体,开设专门的生涯导向课程
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根据课程任务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1]
1.心理课加入生涯导向的课程内容
海南中学心理教师除了在原有的拓展型课程心理课上加入具有生涯导向的课程内容,如“生涯六岛体验及探索”“SMART目标管理”“生涯愿景之沙盘体验”等;还新开设了拓展型课程:心理选修课“电影人生――开启幸福生涯之旅”,以对学生喜爱的电影进行观摩与研讨的形式,与积极心理辅导相融合,为学生开启了解自我,了解世界的生涯选修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并让他们从中获益匪浅。
2.主题班会课开展系列生涯导向课
主题班会课也属于比较重要的高中拓展型课程。2014年底开始,海南中学的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就一起参与设计及开展系列生涯导向的主题班会课。特别是2015年以来,海南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平均每个班级开展生涯教育主题班会10次有余。通过这些生涯主题班会课,充分发挥心理教师专业指导作用和班主任具体落实作用,这既调动每位教师在生涯教育中的优势作用,又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
2016年底开始,海南中学承担起所在省份的高中生涯教育课教材编撰出版项目,学校以学生科牵头,学校心理教师和骨干班主任为核心力量的教材编写团队就着手开发编写适合本省省情的高中生涯教育课教材,目前《筑梦人生——海南省高中生涯规划(试用)》已由海南省出版社发行,并于2017年9月份开始由教育厅直属7所学校在新高一开始试用。
这本生涯教育读本主要是以服务于主题班会课、心理课为载体的生涯导向课程,以此激发高中生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在选择与规划中增强生涯意识,明确发展方向,理解责任担当,积淀核心素养。因此,教材分为五大单元,内容及目标如表1。
(二)在研究型课程中,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指导学生开展各类生涯规划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体验
研究型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2]
在研究型课程中,海南中学主要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生涯调查、生涯实践探索等方面的课题研究,以此培养学生放眼未来,培养学生适应将来社会与职业变化所需要的核心技能与重要品格,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生涯发展及个性化需求。例如,我校学生在研究性课程学习中,开展关于中学生生涯教育的调查研究不仅获得2016年海南省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同时他的调查报告还被海南省《新教育》杂志2017年录用刊登。而我校学生小徐和他的同伴们在研究性课程学习中,用镜头记录、微电影呈现的关于殡仪人的职业调查及研究报告不仅在第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同时被多家报刊和网络新闻转载,在社会上引起很好的反响。同时小徐同学和他的团队在研究性课程学习中还思考并拍摄了另外一部生涯教育纪录片《教育改革下的我们》,不仅引发家、校、社会对新一轮高考改革及对生涯教育的进一步思考和探讨,更是极大地促使这些学生对关于未来、关于社会、关于职业、关于自身的思考和行动准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在基础型课程中,以学科课程为载体,使学科教学与生涯教育融为一体
基础型课程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任务。基础型课程的实施着重使学生获得基础型课程的主要功能——基础学力的培养。[3]2015年开始,海南中学以“融入式”生涯教育课题研究推动更多的学科教师参与到生涯教育中,在基础型课程中将自己的学科教学与生涯教育进行整合融入。endprint
一方面,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上引入和学科兴趣、职业发展等相关的信息,以此渗透生涯教育。例如,我校生物教师研究及实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讲解职业专栏、扩展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回顾生物科学史、关注科学前沿等方式,在课堂上帮助学生了解与生物学相关的职业,培养职业兴趣、进行职业体验、塑造职业品质并展望职业前景,达到开展生涯教育的目的。又如,物理教师通过研究分析高中物理教材,找出可以渗透生涯教育的教学素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还有信息技术教师通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到当今计算机技术所引领的全球各行各业,同时通过具体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操作,在选取教学素材和教学设计环节等等都渗透了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获益匪浅。
另一方面,生涯教育融入学科课程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学科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做出了调整改变,加入了生涯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例如逐步改变了传统的基于课堂的纯集体授课的讲解演示法,增加与扩展了小组协作法、体验教学法等新型的教学形式,从而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扩展与延伸,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学科知识本身的利用能力和水平,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我校有近10位学科教师撰写的生涯教育融入学科教育教学这方面的论文及课例10余篇,已发表在省内外相关杂志上了,2017年7月,海南省《新教育》杂志刊登了笔者所在学校七位学科教师,算是我们在这一实践探索中的初步成果。
二、以“融入式”生涯教育的“大课程观”,整合各类资源构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幸福人生助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如平曾提出過要树立一种大课程观,要形成一个学校一事一物皆教育、时时处处有课程的理念。他进一步指出学科内容是课程,班级活动、学校的文化讲座等都属于课程,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把这些内容系统化,并用课程载体的形式把其呈现出来。
海南中学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以“融入式”生涯教育课题来推动及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生涯发展助力。学校除了将生涯教育融入学校的课程谱系中,开设生涯教育导向课程,把生涯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内容里,更是不断探索如何将生涯教育融入社团活动、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家庭教育等多方面,一方面,整合资源,不断丰富和拓宽学校的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另一方面,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平台来了解自己认识社会,更好地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成长。
(一)利用学校社团的丰富资源开展各类生涯探索体验活动
海南中学社团联盟旗下共有社团35个,涵盖自然科技、社会公益、人文社科、体育艺术等几大类别。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为许多有专长和专能的同学提供自我发现、自我培养、自我整合、自我发展的平台,也是学校开展生涯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可以进一步探索自己的个性特质、兴趣方向的稳定性和发展性,不断地反馈和修正自己的生涯选择,对自己未来生涯的方向逐步清晰,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发展自己的生涯核心品质,为未来的生涯适应和发展做好准备。
例如,金融社多次组织商业精英模拟挑战赛,还赴北京上海等地参加全国商业模拟挑战赛。海南中学模拟联合国协会多次组织各种模拟联合国活动,多次赴北京及国外参加全国性乃至全世界性的模拟联合国大会。海南中学社团联盟及团委多次组织各样的社团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在社团中去体验生涯探索和提升自我,校团委也出面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生涯规划系列活动,如“空管知识进校园”——走近海南空管分局参观体验活动等。
(二)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各类生涯教育活动
海南中学对家长开展了大量的生涯规划普及讲座,进一步帮助家长认识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以此开发家长资源,发挥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形成生涯教育合力。如开展 “家长进课堂”的职场分享活动,以及“家长进校园”的职业推荐大会。前者家长进课堂分享职场经历和人生感悟;后者家长们进校园,和学生面对面进行类似招聘会的现场职业介绍大会,让学生可以接触及更深入了解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同时这些活动也是为了寒暑假开展的“JA职业见习日活动”(工作影子活动)做准备。
(三)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各类生涯教育活动
海南中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生涯教育。“走出去”活动之一就是沿袭我们学校具有特色传统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职业体验,人物访谈等,并撰写研究或调查报告,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另外每年的寒暑假,学生也要“走出去”参与社区服务,例如我们暑假开展的“职场体验与探访”主题社区服务活动、“JA职业见习日活动”(工作影子活动),寒假开展的“幸福生涯人访谈”主题社区服务活动等。“请进来”是利用校友及社会相关人士的资源,请他们到学校来开展各样的活动,如学校的“衍林讲坛”,邀请社会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和不同人士来做演讲,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分享知识,分享人生阅历或见识等。
学校还邀请大学校友返校开展活动,让大学校友和在校学生分享自己的高中生涯和高考经历,以及上大学后的收获和感悟,来帮助在校学生明确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增进对不同大学院校与专业的认识了解,更好地珍惜及把握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及加强相关能力素养的培养,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海南中学在2016年校庆期间成功举办的生涯教育电视论坛,邀请校友、家长、学生一起就生涯教育积极献言献策畅所欲言,该活动让在校学生获益匪浅,同时也在社会上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反响。
这些“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活动都为学生的生涯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资讯和强大动力,引导其朝着自己的梦想,更科学更理智地规划自己的幸福人生。
(四)以生涯档案袋记录学生的生涯成长发展过程。endprint
在生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觉得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值得记录的,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不断回顾和反思自我,同时也是自我的肯定和激励。因此我们请每个学生为自己建立一份生涯成长记录袋,汇编一份自己的生涯成长记录册,同时也将为学生建立了生涯成长电子档案,帮助学生把成长中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汇编。这既是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珍贵礼物,也是作为学校生涯课程的一种评价。
可以说“融入式”生涯教育“大课程观”还有许许多多大有作为的地方,记得北师大实验附中的杨文芝校长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努力去落实“无时无处不生涯”的理念和实践。不管如何,当我们以大课程观将生涯教育融入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时,也是生涯教育聚合资源形成最佳合力的时候,更是为学生的生涯发展添加重要的成长助力。
三、存在的困难及思考与对策
(一)如何在学校课程整体架构中对生涯教育课程目标进行顶层设计
如果说生涯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以选择为核心的人生规划能力以及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和重要品格。那么我们需要解决的第一点是如何依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及接受能力,形成分年级的目标序列,从而能够形成在学校课程实施的框架下形成各年级纵向衔接、各类课程横向贯通[4]的生涯教育实施体系。第二点是如何将生涯教育目标分阶段体现于各学科课程标准之中,从而结合不同课程种类的不同特点,统筹规划、精心设计,将生涯教育课程更清晰地呈现在学校的课程谱系中。特别是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凸显学科教学生涯教育的价值,尤其是如何将生涯教育的目标“化为”课程标准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并形成相对成熟的操作范式。这些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成熟的操作范式可参考。
(二)如何构建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培训系统
教师是课程的主授者,是学生成长的协助者,是构建基于提升学生生涯能力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者。那么,如何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增强课程培训效果呢?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重視教师队伍的多样化建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经验不同的授课教师。生涯规划课程并不单单是心理教师的私密花园,不同学科不同知识背景的教师在生涯规划课上同样有可发挥的广阔空间。二是严格进行教师选拔。储备教师在真正走上讲台之前,必须经历系统培训,需要有一定的业界背景。例如,海南中学2017年暑假派出10名教师参与全国首届“生涯规划辅导种子教师”工作坊学习,获得结业证书。只有具备相关资历的教师才可以真正实施生涯教育课程。三是重视教师培训。选送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参加生涯教育课程师资专题培训,校内也可自主开展此类专题培训。海南中学自2014年起分批次选拔派出近70人次的班主任和学科骨干教师参加生涯规划教育培训,同时也邀请专家到校进行专题培训。
(三)如何构建生涯教育课程考核、评价系统
如何对生涯教育课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特别是如何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来进行评估考核,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生涯教育课程重视学生的学习经历,重视学生的体验感悟,允许学生在体验感悟上的不同。因此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核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他评来进行,以学生参加生涯教育课程成长收获的自评及同伴、老师给出的一些评价和建议来作为考核内容。同时还可以采取一些专业的标准化测评量表等对学生进行课程前后测对比,以数据来说明学生各个维度的变化,总结问题,反馈给学生。另一方面,课程评价可以考虑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实施成效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但其中涉及多种因素,目前也还没有较为成熟的方法和经验,都还在不断探索之中。
总而言之,高中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生涯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实现学校课程从单一向多元的跨越,从封闭向开放的跨越,从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的跨越,从课程体系向课程谱系的跨越。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需要继续努力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2]选自百度百科,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3]许雪梅. 研究性学习与基础型课程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D].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2003.
[4]沈建民 谢利民.试论研究型课程生命活力的焕发——兼论研究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的关系[J] 课程.教材.教法,2001(10):1-5.
(作者单位:海南省海南中学,海口,571100)
编辑/巨明珠 终校/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