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课,语文教师不应放弃的阵地
2017-12-26叶娟
叶娟
语言是门需要发声的学科,我国自古有将学生入学的行为凝练地称为“读书”的习惯,是因为在私塾教学中,大部分时间的语文学习都是在读书。从外在听,书声琅琅给人以纯正语文味的感染力;从内在觉,大声读书一方面能够有效抵挡外来干扰,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所读内容上,同时还能通过声音的外扩,在讲求语音准确、语言流畅的基础上,凭借语气、语调、重音等的变化,感悟来自文字深处的内涵。所以重视早读这一整块朗读时间,对增强学生的记忆、理解和自我认知等能力,提升他们的整体素养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早读就是早上一段时间的朗读,在今天,随着学习辅助硬件和学习方法等软件的不断开发,它就只是语文学习手段中的一种,已经不可能像古代学校那样霸占制高点,所以今天更重要的任务是,考虑如何用好、用巧有限的早读课,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相当紧张的高中阶段,提高时间利用率,这也应当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高中语文早读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观念偏差,其他科目占用
早读作为一种公共课,学校对其时间在科目的分配上是明晰的,一三五语文,二四英语,但因无需语文教师下班,所以学生并不一定严格遵循学校的安排,反而更多是根据其他学科教师每天布置的作业,自行利用早读做准备应对默写,如政史教师每天都要进行检查,于是学生便多在语文早读时间读这两科。而对于语文,学生认为高考背诵的内容固定,天天读很烦,而课外名句范围太大,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不知道读哪里,所以干脆读政治和历史,目标明确。
(二)学生长大,不愿放声读书
有不少人认为,大声朗读是低龄学生的专利,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应当逐渐进入更高级的默读模式,这种观点在教师和学生中间都很有市场;还有的学生越大越不好意思大声读书,只是单纯觉得这样做显得幼稚和丢人,并没有深究其中的道理;部分高中生甚至认为,朗读课文会影响他们对文句的理解,影响大脑的思维与判断等等。因此,语文早读渐渐没了学生的朗读声。
(三)教师懈怠,绩效消减热情
绩效工资的本意,是为打破大锅饭,以经济杠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所定考核制度不尽如人意,往往并不能达成其初衷,若运用不好还会适得其反。学校对于语文教师下早读的部署是十分明确的,高一、高二不硬性要求教师进班,相应的也就没有绩效分放在这里,学期最后两周要求班主任进班盯学生早读,这时有补助,但并不高,这点补助与高三毕业班的早读绩效考核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学校明显是将重心放在毕业班上,虽然这样的安排在整体布局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心理上,却极大地挫伤了非毕业班语文教师对于早读利用的积极性,这种过分功利,有些罔顾基础的安排,导致非毕业班语文教师心都不在早读课上,不想布置早读任务,也不想对早读课作任何有效的曲线遥控,久之则懈怠成为常态,结果就是极大地影响了语文的整体教学效果。
二、改善高中语文早读课现状的策略
(一)端正观念,合理分配早读
早读是一种重要的傳统学习方法,其实读是贯穿在所有的古代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现代课堂教学虽然增加了不少时代性元素,但形式的改变,终究还应围绕教学效果进行,所以在教师的观念中,若能够真正认识到朗读的功能与作用,领悟语文学习不止于眼的关注和脑的思考,还有嘴的发声与耳的接纳,在增加了听觉效果后,“语”的功能才会凸显,语文才会是“语”和“文”的有机交融。于是教师才会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进度和目标,设定好早读的内容和方式,让早读有效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我在仔细琢磨语文早读的功能时发现,倘若可以紧密配合语文教学进行,早读不仅能为课堂教学节省下大量时间,其功效甚至是超越所有其他零散时间的总和的,毕竟一来教师比较容易掌控,二来时间相对比较大块,能获得较为集中的效果。
原来政史教师每天的检查任务,无意间成为了学生调整语文早读利用率的杠杆,受此启发,我将早读课充分利用了起来,首先将高考要背诵的当学期的内容打印发给学生,一边有计划地安排检查进度,给学生指明每天的默写任务,一边多以自由读的方式进行,让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能从一学期的大目标下,作出个性化的熟读、背诵计划,同时还经常介绍一些同桌对背、三两背诵、高度集中注意力等诀窍,让学生们酌情采用。有时我也会将语文课上必须读,而又占用时间较长的环节,挪到早读课进行,比如整篇都需要反复朗读的课文《荷塘月色》《阿房宫赋》等,学前布置学生读通字音、读顺文句,读懂大意,学后要求细读、慢读,在字斟句酌中进一步自己加深、延伸体会和理解。在这样的“民主集中”氛围中,学生对语文早读越来越认真,运用率也越来越高效。
(二)引导学生,认清朗读实质
即便学生认真早读语文了,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明白了读的意义和作用,他们只是知道如何完成与读有关的任务而已,我觉得仅此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切实充分利用起早读,我还要让他们由表及里地知道得更多。于是我在让学生读的同时,灵活地插入介绍一些自己对早读的思考,以期提高他们对早读课的认知,促成我们双方的共鸣,这样的理论会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提升学生的早读利用率,而巧妙地应用,早读课还能成为一枚与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相得益彰的神器,与语文课堂教学交错穿插,形成不一般的合力。
如对现代文、现代诗等学生觉得没什么难度的内容,我会让他们先读先背,尽量自学在先,在掌握了一定的读法后,学生在读中自会有不少收获,不仅是在背功上,在理解上、领悟上和内化上,都能有所促进;对学生有能力自学或通过合作弄懂的文言文,可以让他们利用早读时间,允许短暂探究后长时间读背,于是这时进行的就是程度比较深的理解性读或有感情地读了;对学生难以弄懂的文言文,可以让他们在早读课上先读通顺,然后边学边背,学到哪背到哪,鼓励边背边默……。这种利用早读课,由读入手,先读后教的方法,是贴合新课程改革“以生为本”的理念的,也是对提高学生的认字、体情、品境、感思等能力,具有切实的提升效果的。endprint
学生了解了早读的本质后,对于这样的学读交错法基本上都会形成自己的个性运用,他们能很明确地知道自己现在读的作用是什么,还能自然地思考,怎样做可以增加怎样的附加值,进而付诸行动进行实践尝试、改进。早读进行到这一步,我感觉如果失去这一阵地,失去的就不止是一片树叶,很可能是整个森林了。
(三)激活热情,教师深入钻研
学校的绩效工资,其本意是提高工作绩效,因此在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时,应当广泛征求教师意见,顾及到每一个层级在各个教学阶段的利益,至少二上二下,形成民主與集中的两个轮回,才能让直接彰显学校实力的高三教师受益,并减少其他两个年级教师的抱怨,也才能让正课教师努力,而早读课教师也不松懈:只有全体教师戮力同心,在所有教学时间都心存重视,学校才不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也才能有长足的发展。当早读课成为绩效盲区的时候,有功而无劳,就谁都不愿意去用心经营了,早读课的独特功能也很可能就此丧失。所以,不求绩效考核多么公平(也难以做到让人人都觉得公平),但至少得让人心不冷,信心不失,只要能不伤害到教师的热情,他们对于教学都是不缺责任心的。
笔者在绩效出现之前,曾非常用心收集过语文课上各种朗读的形式:全班齐读、分组轮读、个人自由读、接龙读、领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配乐朗读、表演读,速读、细读、默读等等,研究过将它们合理利用到早读课中的方式:让学生建议,课代表选择学生喜爱的音乐作背景进行配乐读;个人自选角色,全班参与齐读进行全文表演读,或者自由组合小组分角色读;或者领读与慷慨激昂的齐读结合等。高中生的朗读兴趣是能够被形式所调动的,但这不是目的,能够让他们在读中带上文本的情感与思想,在体验中领会、感悟和内化才是重点。
随着绩效的出现,笔者的探究兴致有过由浓转淡,我的实践行为有过全面停滞,我的心绪情感也有过彷徨黯然,但随着名人传记的阅读量增加,我觉得自我成长的渴望压倒了一切,于是继续追随我心中神一般存在的老师——余映潮的脚步前行,他是倾心教学的语文教师中,对读作过精心研究的人之一,他将朗读作为线索、教学设计手法甚至课型来进行设计,这些都是我当时从未接触过的新方法,它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获得了更多的钻研线索。
我想,绩效是学校领导提升教职员工积极性的一个措施,但一个有追求的教师,是不会囿于眼前一点利益,而放弃他的职业生涯大规划的。
早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在读书的任何一个时期都不会改变,或许有人上中学以后就再也不愿意大声朗读作品,又或许有人本就更钟爱默读的学习方式,但这都不足以否定早读是一种优质学习方式的本质,以一个具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的体验而言,我觉得如果说放弃语文早读,在学生是对语文学习的偏颇认知,那么在教师则是对学生学习语文所犯的不可饶恕的错误。读之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早已无可置疑,今天我们应该做的,是要跟着社会的进步,跟着学生的步伐,跟着教改的要求,使其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具有促进效果。
参考文献:
[1]谢明霞.读出效率——论高中语文早读课的优化改进[J].教育,2015,(26).
[2]徐青松.“五法并举”提升高中语文早读课成效[J].语文天地,2015,(34).
[3]王岩.浅议高中语文早读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10).
[4]肖映闽.关于高中语文早读课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6).
[5]陈小东.不要让高中语文早读课褪色[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