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低碳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2017-12-26李天琦
李天琦
【摘要】虽然我国已经开始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不过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要取得更大的突破,就要学习外国先进的低碳經济发展经验。外国在国际合作。政府体系、科技支持等方面有很多需要我国学习的地方,本文将以德国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范例,探究国外低碳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低碳经济 中国
低碳经济的发源地是欧洲,欧盟更是全球低碳经济的领头羊。研究国外乃至欧洲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更有前瞻性。而德国作为欧洲国家中发展比较迅猛的经济体,在欧洲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而现如今,发展低碳经济已经进入了德国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规划当中。从德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中进行分析,能带给我国在政府和社会的发展方向的层面上更多的启示。
一、德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
(一)制订合适的发展规划
德国为了让本国经济向着低碳方向转变,规划制订了三个政府主要发展规划,也就是人们熟知的气候一揽子计划(IECP)、国家能源效率行动计划(EEAP)以及欧盟气候变化行动计划(ECCP)。这里,EEAP计划中涉及到私人房屋、服务业、一部分工业、交通运输行业以及交叉等六个比较主要的能源消耗部门。而ECCP技术则是覆盖了交叉节能降耗、能源供给、能源需要、输送以及涵盖废弃物管理的一些工业、农林行业、R&D、结构和团结基金等八大类,这些计划多是中长期计划,但它们在德国的节能减排上已经发挥了比较良好的效果。
(二)开发利用低碳技术
德国早在2006年就启动了旨在发挥低碳经济的“德国高科技战略”,尤其注重对气候、交通、安全和通讯方面节能技术的研究,在施行后也证实了能源和环境技术在这里发挥的作用。德国将于未来十年内追加投入超过十亿欧元用于开发气候保护相关技术,相对的,工业领域也会在投入一倍的资金。为让清洁能源在国内发展,德国斥资四千亿欧元,在撒哈拉沙漠建立了直到现在仍是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到本世纪中叶,预计能为欧洲分担15%的电力,另外德国也建立了海上发电厂,预计可满足德国五万家庭的用电需要。
(三)利用经济手段刺激低碳经济发展
(1)征收生态税。德国与中国不同,能源储备并不多,所以减少能源的损耗,并合理配置能源架构是德国政府在节能方面的指导思想。故而德国政府按照其现实状况对矿产资源、石油气、电能等能源加征生态税,不过也采取了一些政策鼓励开发和使用诸如太阳能、水能、生物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德国政府把生态税中多收取的资金以减少工资附加税的形式归还于民,这样既可以让国内就业得到有效促进,也能提高人民的购买能力和福利层次:此外,因为工资的附加税收的降低,聘用劳动力的甲方所付出的工资也能够减少。相关资料表明,德国政府仅在这项税收举措上就节约了超过七十亿欧元的财政支出,经济效益极其显著。
(2)政府实行财政补贴。德国政府在低碳经济方面的财政支补贴大致表现在两个层面上:第一,基于资金支承,比如对低碳技术产品的生产者进行资助、对其部分税负减免或者在贷款上予以优惠、对消费者进行资助:第二,德国政府完全减免了低碳产品出口企业的投资税收,用来降低企业研究新技术以及产品的本金,进而减少低碳产品的出口成本(如表1所示)。
二、德国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的启示
(一)实施优惠政策,促使社会往低碳方向转变
低碳贸易的进行是基于是社会整体呈低碳经济发展的。在现在国际能源紧缺的前提下向着低碳经济方向发展不仅仅是对待危机的正确途径,也将是未来了各国寻求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国家的政策导向对与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关键的助推效应。我国政府可尝试以财政补贴、税负降低、信贷优惠等方式,来引导企业投入到低碳产品的研究和生产中,引领消费者购置低碳产品的导向,推动中国社会往低碳方向转变。
(二)适当征收碳关税或生态税
通过征收生态税的方式,在减少公共资源浪费的前提下将能让企业的竞争更加公平。政府以加征碳关税能调控碳排放量,从而减少社会的总成本,另外也可以让企业在决断怎样达成排放标准上有着更多的选择权,这样来更好的激励企业使用新型降排技术来减少不必要的污染。
(三)通过政府对企业的合理引导和培训来营造低碳风气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可以通过收集一些和低碳经济相关的资料,以进行研讨会、学习会等多种形式来促使企业更多的了解低碳经济,使得企业能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低碳贸易的优点有充分的认识,进而有学习低碳技术的动力,研究出受人欢迎的低碳产品,甚至将市场开拓至海外。此外,如果发达国家就我国有关出口建立贸易壁垒时,有关部门抑或出口商会就要主动为将政策咨询和法律服务输出到企业,来帮助出口企业找出应对的举措。
三、总结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在国外已经有了长时间的发展,已经被证实为是科学可行的发挥在那方式,并对社会经济、资源、贸易有着极大的益处,德国在这方面无异走在了前列。在发展低碳经济上向德国学习经验,能帮助我国在这方面不走弯路。相信在未来低碳发展会给我国带来更大的机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