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
2017-12-26李祺
李祺
[摘要]大革命期间,毛泽东深刻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他在认真分析农民对于革命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后,围绕农民议题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据阶级分析、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群众路线等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工农联盟教育为内容,把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农民协会、讲习所和农民运动全过程,助推了革命运动向前发展。
[关键词]大革命 毛泽东 农民 思想政治教育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只注意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这是右倾机会主义;另一种是只注意工人运动,同样忘记了农民,这是“左”倾机会主义。这两种机会主义都感觉自己力量不足。毛泽东对中国社会进行阶级分析,并亲自到农村实地考察农民运动,从中看到了农民力量的强大,清醒认识到农民是中国革命中的最主要的同盟军。农民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但农民阶级有其阶级局限性,毛泽东深知,要让这个最广大的同盟军投身无产阶级革命,必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毛泽东对农民地位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
1.对农民地位和作用的认知。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围绕农民问题展开积极探索,在1925年到1927年间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几篇著作,都体现出毛泽东对农民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知。
第一,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体。近代中国人口基数大、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是典型的农业大国。毛泽东曾指出近代中国半自耕农、半益农、貧农的数量大约是1.7亿人口,农民在数量上构成了人口比例的绝大部分,庞大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农民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
第二,农民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村是革命最薄弱的环节。中国的民主革命不同于俄国,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民主革命把农村作为着力点,把农民看做主力军,决定革命成败关键就在于农民,农民是革命的基本动力。马克思指出,农民参加革命,“无产阶级革命就会得到一种合唱,若没有这种合唱,它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1]p665。如果中国共产党不去发动农民,革命得不到农民的广泛支持,中国革命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第三,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毛泽东曾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是农民[2]p3。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把无产阶级领导权变为现实要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领导。党的四大也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与工人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至于成功,必须尽可能地系统地鼓动并组织各地农民逐渐从事经济和政治的斗争。没有这种努力,我们希望中国革命成功以及在民族运动中所处的领导地位,都是不可能的。”[3]p610
2.对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的认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使毛泽东认识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直接关系民主革命的成败及共产党能否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大问题。
第一,农民问题能体现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本质上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是革命的中心所在。大革命时期农民生活困苦,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地主、富农手中,贫农和雇农鲜有属于自己所有的土地,无法进行属于自己的生产活动。富农、小中地主、大地主数量大致占农村人口总数的32%,但这部分人所拥有的土地却占中国土地总数的81%;贫农占农村人口大约为44%,但仅仅拥有土地的6%。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中国民主革命要反对封建主义压迫,核心就是让广大农民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
第二,农民多重诉求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理想契合统一。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共同的契合之处成为两方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农民阶级是一个饱受剥削与压迫的阶级,贫困是生活常态;政治上任人宰割,毫无民主权利与自由,有着强烈的革命意愿。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远大革命理想的先进政党,其革命纲领要求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先进的革命理论,对革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能天然契合革命的迫切要求。农民渴望摆脱压迫,求得翻身解放的要求与党的革命纲领不谋而合,使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农民之间构成政治默契,统一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当中。
第三,教育农民能提高农民思想境界。农民教育是中国革命的应有之义,对农民进行思想整治教育应是推进中国革命的重要抓手。农民有鲜明的双重性:一方面,革命要求强烈,迫切希望通过革命解决利益相关的土地问题;另一方面,又对革命持保守态度,担心革命损害个人利益。农民虽然是革命的主力军,但其阶级局限性使得他们存在诸多非无产阶级思想,“绝对平均主义”“雇佣观念”“家庭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二、毛泽东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教育者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准则[4]p198。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依照一定原则,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展开积极探索。
1.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与阶级分析法相结合。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法,毛泽东运用阶级分析法来处理中国革命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毛泽东把中国社会结构分为地主阶级、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六个阶级,同时详细分析了每个阶级内部的不同阶层。在1926年1月1日于《中国农民》第一期发表的《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革命的态度》一文中,毛泽东以占有他人的剩余劳动为评价标准,即以是否剥削或受剥削以及剥削量的多少为衡量尺度,进一步把农民划分成为地主、自耕农、半自耕农、半益农、贫农、雇农及乡村手工业者和游民八个阶层。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他提出要依靠贫农、团结中农的方针,同时也指出“乡村中一向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贫农”,“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2]p20-21等著名论断。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和对农民的各阶层的分析,毛泽东为在统一战线中对不同阶级采取不同策略提供了依据,从而也就为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依据。endprint
2.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物质利益是人民最关心的问题。要团结农民、获得农民对革命的支持,就必须解决好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这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大革命时期,农民问题的中心就是土地问题。毛泽东深刻认识到,面对缺少甚至没有土地的农民,如果能够解决好土地问题,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团结农民。在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提出一个农民运动决议案,主张解决农民急需解决的土地问题,建议广泛地重新分配土地,但大会没有采纳,甚至未予讨论。不过,毛泽东的主张为他开展土地革命提供了思想准备。
3.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党在长期革命过程中始终坚持的重要法宝。1927年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充分肯定了农民运动,“政治宣传的普及乡村,全是共产党和农民协会的功绩”[2]p35。通过各种形式的农民运动,党与群众密切联系,团结了农民、发动了农民,将坚实的统一战线不断扩大,赢得了群众基础,成为革命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则。
三、毛泽东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理论教育的内容关系着教育的成效,作为党的骨干力量,毛泽东同志开展了丰富的农民教育实践,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文化知识、工农联盟理论等方面展开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5]p23作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对农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应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重要内容,这符合广大农民需要先进理论指导的现实要求。毛泽东高度重视思想教育,高度重视对农民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改造。他鲜明地指出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是思想教育,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重要内容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直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另一方面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来动员农民。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
2.工农联盟教育。建立统一战线,实行工农联盟,是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由于近代农民阶级受封建思想侵蚀已久,阶级局限性导致农民难以主动向工人阶级靠拢,工农联盟教育作为农民教育重要内容显得格外重要。早在1923年4月,毛泽东就派水口山工人、共产党员刘东轩和谢怀德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他们建立了农工会,在农工会领导下,以农民运动为形式教育农民。联合农民,农民与工人并肩战斗为推进革命增添了动力。
3.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近代中国,广大农民群众生活在封建蒙昧之中,缺乏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是最基本的国情,在大革命前毛泽东就曾提出教育先行,通过教育改造国民性、改造人心。1917年,他提出须创立新教育“以洗涤国民之旧思想,开发其新思想”[6]p639。从文化上教育农民,开展扫盲运动,是使农民接受革命、支持革命的前提。通过一系列努力,毛泽东通过革新教育开辟道路,对推动革命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毛泽东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实践
通过原则的确立,毛泽东把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农民协会、农民讲习所、农民运动之中,产生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1.建立农民协会。农民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基层自治政权组织,是“乡村政权的一个正确的形式”[7]p151。1926年6月到1927年6月,规模不断壮大。在湖南、河南、广东,农民协会广泛动员农民。河南荥阳县农民协会开办农民夜校以提高农民革命觉悟,杞县农民协会通过夜校形式对农民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商城县农民协会成立平民学校、读书会、通俗讲演所[8]p234。在毛泽东等一大批共产党人领导下,广大农民协会将农民组织起来,教育了农民,使农民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为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在相当程度上动摇了封建中国旧社会的政治秩序,有力冲击了封建中国农村的旧思想,极大巩固了工农联盟,为革命向前推进提供了可靠保障。
2.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配合农民运动的重要阵地是农民运动讲习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农民运动骨干。大革命以来,毛泽东主要通过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展对农民的理论教育,通过理论和实践方法的讲授,培养大批组织人才,掀起了各地农运高潮。1926年5月,毛泽东在广州举办了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等课程,772名毕业生和25名旁听生从广州讲习所中走入农村。到1927年末,全国多个地区都举办起讲习所,培养党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宣传者。讲习所的举办为党深入农村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骨干力量,这批骨干把革命的种子播进农民心中,打破农民思想的束缚,为国民革命开展扫清思想障碍。
3.发动农民运动。大革命如洪水般汹涌而至,工农阶级革命热情迅速高涨,在毛泽东领导下,两湖地区农民运动高潮迭起。1925年毛泽东赴湖南领导农民运动,利用多种方式向农民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农民思想,建立农民武装,打倒都团、地主。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毛泽东指出农民在农民协会领导下做了“十四件大事”。“就其基本的精神说来,就其革命意义说来,请读者们想一想,哪一件不好?说这些事不好的,我想,只有土豪劣绅们吧!”[2]p41可见,农民运动对于国民革命具有非凡意义。
综上分析,在1924年至1927年间,毛泽东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积极探索,通过建立农民协会、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发动农民运动等形式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又高度重视教育内容的合理性,把内容、原则、形式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为革命火种的燃起奠定了思想基础,为党今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國共产党宣传工作文献选编(1921-1937)[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6.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列宁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6]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7]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斗争史料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8]李永芳.近代中国农会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马永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