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这样来拨动读者心弦—以《母亲的情书》为例
2017-12-26策划杨淳茗唐惠忠杨鲲鹏
策划/杨淳茗 文/张 坤 唐惠忠 杨鲲鹏
作文,这样来拨动读者心弦—以《母亲的情书》为例
策划/杨淳茗 文/张 坤 唐惠忠 杨鲲鹏
编者的话:很多同学苦恼,自己写出来的作文为什么总是平平淡淡,不能打动别人?为什么找不到让人特别感动的材料?其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情感世界,生活中也都有过特别感动的经历,只是有些人能够把它传神地表达出来,而有些人习以为常,或者把它尘封在记忆深处罢了。风云人物、社会大事,这类题材固然能震撼人心;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件、小人物、小细节,题材虽小,也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方法指津●
写记叙文要拨动读者的心弦,应该从哪里下笔呢?
想一想
○那一次流泪是为了什么?那一次心跳为什么突然加速?那一件事为什么久久难忘?
○为什么一动笔就想到虚构呢?其实把你特别激动的那一刻真实地写出来就很好,也会很独特。
○那一次看新闻、那一次读小说、那一次看电影,是什么让你感动,至今还在回味?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试一试
○写大材料和大场面时不要忘了,大材料中有小故事,大场面中有小细节。大的材料写得太粗,反而空;小的材料也可以写得很感人,小中也有大世界。
○不要认为那一件事太小或太平常,一个生动的场景、一句饱含深情的话、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小小的帮助都能激起人们感情的涟漪。
○你不妨描述几个特别有人情味的细节,如果让动人的细节做文章的纽带,读起来既有味道,也能增添几分文学色彩。
○写人的记叙文,宜重点记叙自己最受感动的那一部分,利用多种修辞手法,或烘托,或渲染,你感动了,读者也会受到感染。
○仅仅有几个很好的材料还不够,要从材料中挖掘出人情和人性,让读者受到一次情感的洗礼。
○你写作文时自己会感动吗?要是一直流着眼泪写完一篇作文,无论你写的是什么,一定会感动读者。
●范文引路●
母亲的情书
李庆伟
我八岁那年,父亲远离故土,离家到千里之外的矿山去工作,一年难得回来两次。那时候,我刚上小学二年级,母亲便鼓励我,让我试着给父亲写信。记得母亲让我写的第一封信只有短短十七个字:他爹,你好吗?我和永儿在家都好,你别挂念。
第二天上午,邮递员路过村口,母亲把信交给他捎走了。从信寄出的第一天起,我常常发现母亲掰着手指计算日期。
父亲终于回信了。我至今还记得母亲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信时那激动的神情。她脚步匆匆往家走,一进院,就把我喊到跟前:“永儿,快拆信,看看你爹都写些啥。”我拆开信,一字一句念给母亲听。父亲在信中夸我会写信了,问奶奶身体好吗,问母亲心口疼的病又犯了没有,嘱咐我好好学习。我念信时,母亲聚精会神,脸上溢满幸福的笑容。
第二天,母亲就让我回信。我在作业本上一字一句记录着母亲的话。母亲把对父亲的爱隐藏在心底,即使想念他,也不露在表面。比如,她把自己想念父亲说成孩子想念父亲,说孩子夜里做梦常常梦见他爹,醒来之后就哭闹,非要爹爹回来。我把写好的信一字一句念给她听,满意了,她就点点头;不满意,就一本正经地说哪里需要改动。于是,我撕了重写,直到她满意为止。
后来,父亲调到了另一座矿山。也许因为工作太忙,临近年底,父亲还没有回来。母亲变得焦躁不安起来,常常对着西北方向出神。半夜里,我被翻来覆去的母亲弄醒。睁开眼,清冷的月光里,母亲仰靠在那里,我似乎看见有两行亮亮的东西在母亲脸上闪烁。
那天,母亲也许忍不住了,说:“永儿,给你爹写信,就说我病了。”我抬起头,不解地说:“娘,你不是好好的吗?”母亲的脸倏地红了,立即又板着脸说:“叫你写,你就写,这孩子恁不听话!”
我按照母亲的叙述写好了信。信邮出去的第五天夜晚,大雪纷飞,一阵风刮过,院子里忽然响起匆匆的脚步声。母亲支棱起耳朵听了片刻,忽然放下手中的活儿,站起来说:“永儿,许是你爹回来了。”
我刚拉开门,一个“雪人”出现在门口。母亲激动得声音都颤抖了,她上下打量着父亲,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爹,你……回来了?永儿,快!快接过你爹的包。”
母亲把父亲迎进屋,先是用毛巾把父亲头上、身上的雪拍打一遍,然后又让父亲坐在火塘前烤火。父亲缓过神来,端详了母亲半天,说:“你生病了?啥病呀?”母亲愣了:“没有呀。”父亲说:“那信上写着你病了,让我挂念得饭都吃不下去。”母亲羞红了脸,低下头说:“好了,好了,你一回来就好了。”母亲感到说漏了嘴,又“扑哧”一声笑了:“他爹,你还没吃饭吧,我给你做饭去。”
母亲走进灶屋,刚往锅里倒上水,就喊:“他爹,过来烧火。”我丢下作业,跑进灶屋。母亲见是我,嗔我一眼说:“谁让你来的?去,叫你爹过来!”
父亲脱下大衣,走进灶屋,往火塘里添起了柴火。红红的火苗把母亲那张秀丽的脸映得红艳艳的。父亲也不知说了句什么笑话,逗得母亲“咯咯”地笑了起来。母亲的笑声像玉珠般在寂静的雪夜里跳荡。
(文章有改动)
●范文赏读●
本文为什么动人?是因为父母之间相互关爱、相互体贴、无私奉献和无怨无悔的至真至纯的爱情。毫无疑问,这是一篇以真情感人的美文。没有浪漫的爱情表白,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有的只是平凡的日常生活举动,然而就是融化在这样平凡举动中的真情才如此感人。于细微处见真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细节来刻画人物,是本文获得成功的一个亮点。细节是文章的血肉,强化了文章的感情,增添了语言的意蕴。信在文中既是文章的纽带,又是一个饱含真情的象征物体,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年不见,又当如何?在那个通信条件落后的年代里,母亲用一封封由“我”代写的信表达着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在等信时,她“掰着手指计算日期”;在收信时,她变得无比激动;在听信时,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没有信的日子里,她变得焦躁不安,甚至半夜里以泪洗面,最后竟然撒谎说自己病了,把父亲骗回家来。通过这些神态和动作的细节描写,一个活在信里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这些信件的内容多是生活问候,家长里短,甚至没有一个“爱”字,却让人感受到信纸背后那份发自内心的牵挂,以及虽相隔千里依然两情相悦的甜蜜。
母亲的信朴实、真挚、细腻,像一条明净的小溪,流淌在那段艰难岁月的河床上,滋润着两个人之间忠贞的灵魂,也以最传统的方式启迪现代人:爱,不在于距离有多远,而在于心有多近。
●仿写佳作●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佚 名
爸爸是医生,妈妈是护士。两人在同一家医院上班,科室仅隔三层楼,几乎每天都是一同骑着自行车上班,又一同回家。
然而,我向来不认为他们的爱情或婚姻是幸福的。他们的爱情,太平凡,太普通;他们的婚姻,太匆忙,太急迫。这样的爱情,这样的婚姻,又怎能称得上“幸福”呢?
然而妈妈并不同意我的看法,她说:“孩子,你还太小,妈妈幸福着呢。”说完她就笑了,笑得似乎甜蜜要从心里溢出来。
真的吗?难道是我自己看错了吗?我把生离死别、山盟海誓、轰轰烈烈与幸福画上等号,这些一直都在他们身边吗?我开始寻找,寻找我眼中的幸福。
我看见妈妈生病时,爸爸做好饭菜,坐在妈妈旁边,一口一口喂给她吃,又像哄小孩一样哄她吃药。妈妈那原本病恹恹的脸色在刹那间变得阳光般灿烂。
我看见妈妈闲来无事时为爸爸梳头,梳着梳着便感叹:“唉,怎么这么多白头发了?”爸爸便回头一笑:“不都老了吗?”接着两人便开心地笑了,彼此眼中都有一种会心的甜蜜。
我看见妈妈下班回来,说:“好累啊,还要做饭。”刚才还喊累躺在沙发上的爸爸立马鲤鱼打挺般跳起来,说:“我去做!”妈妈面带笑容随爸爸进了厨房,一会儿便听到妈妈温柔的呵斥:“你出去,你出去,尽在这里帮倒忙。”我还看见……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耳旁传来熟悉的旋律。我想我已经明白了,爸爸和妈妈的幸福,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在琐碎的柴米油盐里,也在他们一起走了二十年的那条路上。
不是每一份爱都需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样苦苦追寻;不是每一份情,都需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肝肠寸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就是幸福!
【亮点评析】读罢此文,真的让人心生感动。作者说得多好啊——“爸爸和妈妈的幸福,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在琐碎的柴米油盐里,也在他们一起走了二十年的那条路上”。文章很注意镜头的生活化、细节化,如“一会儿便听到妈妈温柔的呵斥:‘你出去,你出去,尽在这里帮倒忙。’”;很注意语言表达的个性化,如“笑得似乎甜蜜要从心里溢出来”。欲扬先抑的手法,更是运用得娴熟自如。不过,行文上偶有欠妥处,比如细节描写不够具体,略显简单。
●名师点拨●
怎样写出感人的记叙文呢?
叙事,是初中生写作的基本功。学生学习写作,一般从叙事开始。可是,有超过半数的同学不知道如何叙事,甚至厌恶写记叙文。究其原因,大抵是:虚情矫饰,平淡乏味,难以感人。优秀记叙文的标准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就一句话:所叙之事能让人感动。那么,怎样才能让所叙之事感动人呢?
一、以“真”动人
“真”有两层含意:一是生活实录,二是生活“仿真”。
“真”有两个方面:一是事情真,二是感情真。
二、以“实”动人
“实”是指叙述事情要力求丰实,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情景要具体,情节要完整,细节要细致,形象要鲜活。
最后,请同学们牢记一句话:要让文章感动别人,先让自己被生活感动!
杨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