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朋:努力必有回报
2017-12-26王益朋
王益朋:努力必有回报
王益朋,毕业于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在2017年高考中取得总分681分(语文127,数学149,外语147,文综258)的好成绩,夺得湖南省文科第一名,考入北京大学。这位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始终保持微笑的文科“状元”,会给我们分享什么样的故事呢?
星简介
我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孩子,没有过人的天资,也没有显赫的背景。从小地方一路走来,我没有学过什么特长。从小到大,所有人似乎都只记得我“成绩好”这个标签。我喜欢运动,小学练过三年武术,当然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高一时加入过足球队。音乐天赋不高,但很有热情,正努力自学口琴与吉他。我一般不看电视,偶尔也会追一些美剧,比如高二时每周回家看《闪电侠》……当然,大部分的空闲时间我都给了阅读,只有读书能让我呆坐一下午。大家还经常说我“心态好”。说白了就是有点没心没肺,天大的事压下来,我睡一觉基本就能全忘干净。这就是我,身高中等、皮肤偏黑、大大咧咧、爱开玩笑的男孩。来,交个朋友吧。
◆星故事◆
天道酬勤
第一个故事想说一说我学英语的经历。读小学时,英语学得一塌糊涂。学了几年就只认识“apple”“banana”等简单的单词。上初中后开始认真学,中考英语成绩才勉强没有拖后腿。进入高中,我的英语劣势暴露无遗,成绩经常在班级中下游徘徊。高一时有些自大,仗着总分排名靠前,我并未引起重视。到了高二,一次“北大之行”触动了我,深埋在心底的“北大梦”让我有了改变的勇气与动力。回到学校,我默默回想着北大校园那美丽的“一塔湖图”(北京大学校园内三个著名地点的概括,即博雅塔、未名湖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始了与英语的战斗。
“哪有什么诀窍,看你愿不愿意拼命罢了。”老师这样告诉我。于是,英语早自习长期打瞌睡的我开始大声朗读,因为我定下了一天背100个单词的目标。从没买过英语辅导资料的我搬来一摞试卷,计划两天做一套。有时兴致来了,每天早上5点起来完成一套习题,而老师只要求一周完成一套试卷。英语改错题总是完成得不理想,失分比较多。我一咬牙,利用周末半天的时间,竟做完了200道改错题,简直写到作呕……其实,这还不算拼命,但对我来说,已经很难了。很庆幸,我坚持了下来。120分,130分,140分,最好的一次考了144分。付出的努力终于看到了回报。
很“励志”,对吧?
然而事情没那么简单。全市统考我的英语考了个历史最低分,排名班级倒数第二,这还是我感觉临场发挥不错的结果。接下来的几次考试又得到一连串低分,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努力,到底起作用了吗?那时距离高考仅剩一百天,我的沮丧可想而知。在看到分数的那个下午,我大哭了一场。一想到那些拼命的日子,我就有种被老天爷欺骗的感觉。所幸我没有消沉,仍然选择相信“天道酬勤”。即使失败,又如何?所以我继续坚持每天背单词,不间断地做完形填空题,直到高考前一天。终于,在看到高考成绩的那一刻,我笑了。147分,这是高中三年来取得的历史最高分。过往的心酸与泪水在那一瞬间被一扫而空。尼采说过:“如果这世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无论何时,请不要怀疑自己的努力。天道酬勤,不会错的。
感恩父母
第二个故事关于亲情。高考刚结束,父亲便陪我去北大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我知道自己水平一般,没对加分抱期望,胡乱考了一气。考完后,父亲见我情绪轻松,以为加分有把握,很高兴。实际上我有些心虚,但没有向父亲坦白。我想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是自己的事,就算失利,父亲再怎么失望也比不上我吧?应该是他需要考虑我的感受,我哪顾得上他的感受呢。事情似乎如我所料,自主招生考试结果出来了,一场空。我打电话告诉父亲,他在电话那头顿了一下,马上又笑着安慰我。感觉父亲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失落,我松了口气。两天后,高考成绩出来了。看到结果的父亲一时有点控制不住自己,使劲拍着我的肩膀大笑着,很是高兴。接着,少言寡语的他眼睛变得红红的,嘴里噼里啪啦倒出一大堆话来。我这才知道,自主招生考试失利后,父亲没睡过安稳觉,翻来覆去地想各种事情,整天像丢了魂似的。他担心我的未来,心疼我的付出,独自承受着本应由我承受的痛苦——白发骤增。而我还以为他是“心态好”,以至于本应失落的我却毫无愧疚感。我上前紧紧抱住了父亲。那一刻,我感慨万千。
总以为自己早已长大成人,为显示一点主见故意与父母唱反调,尽管我明知父母是对的,是为我好。高三时我经常向父母发无名火,他们的包容甚至被我看作是理所应当。我继续倚仗高考这件“人生大事”变得有些肆无忌惮,尽管有时会听到父母退让后低低的叹息……高考后的我再去审视高三时的自己,只觉得可悲、可恶,令人无法忍受。而父母默默陪我走过这一年,从未有过抱怨。其实,我依然没有长大。现在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可笑,也才知道自己有多么幸运,原来一直有大爱伴我前行。
勇敢去闯
第三个故事关于勇敢。所谓勇敢,绝不是蛮闯蛮干,意气用事,而是在认清自己的目标后,敢于迎难而上,去打破那些既定的规则。我从小就是个听话的孩子,向来遵规守矩。我自认为做的最勇敢的事发生在高三下学期。
那时距离高考还剩五十天,教室里的紧张气氛常让人喘不过气。第二次模拟考试结果如期而至,我的成绩排名仍在下滑,北大梦日渐缥缈。最苦恼的是,自己感到越来越迷茫。试题越做越多,成绩却越来越差。如果按照老师的复习计划学习,要到高考前一周才能基本复习完。至于总结易错题、做高考真题,恐怕时间完全来不及。但不做的话,自己又担心短板无法弥补,成绩难有改观。我不知如何是好。一向要好的一个同学找到我——他的成绩也不容乐观。那天我们在走廊上讨论了整整一个晚自习的时间,终于决定——我们要自学!也就是脱离老师的计划,自主安排复习。这种方式前几届都有人试过,没有一例成功。但我和他已经想清楚了,与其跟着全班同学亦步亦趋地全面复习,不如自己找准弱项进行针对性训练。这样做即使失败,我们也绝不后悔。于是我们找各科老师谈,找年级主任谈。他们都很惊讶,但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激烈反对,反而是认真听完我们的想法后,一致表示支持,这让我俩很感动。第二天,我们把所有书搬到楼下的一个空教室,准备大干一场。正当我们庆幸一切顺利时,麻烦来了——竟然来自同学!自己班级的同学还好,他们在五楼(我们班的教室)为我们加油鼓劲,但同处四楼几个班的同学竟扎堆凑到空教室外偷瞄我们,还指指点点,仿佛在动物园里看猴子。我们不胜其烦,出去劝阻了几句,似乎让他们颇为不爽。围观人数不减反增。他们在外面大声说笑打闹,甚至拍打玻璃。有些话我在教室里面都听得很清楚:“成绩好了不起啊,还特殊待遇……”“等着看他们完蛋吧……”“不知天高地厚……”一句一句钻进耳朵里,让我心乱如麻,哪里还能高效学习?本就信心不足的我,一时竟有点想退缩。但怎么能退呢?我们好不容易战胜了对未来的迷茫与惶恐,说服了老师和家长,甚至连书都搬下来了,难道就这样放弃?绝不,自己选好的路,无论如何也要勇敢走下去。所以,开始吧!教室外依然人声鼎沸,教室里我们心如止水。黑板上写满密密麻麻的每日计划,身边堆满厚厚几摞课本、教辅资料,笔下是一本本自己总结的易错题集或高考真题……管什么冷嘲热讽,我们就是要与众不同。我们再也没有理会外面的喧闹声,连上、下课铃声也不在意。安静时,是我俩在奋笔疾书;热闹时,是我俩在讨论解题心得……一晃十天,我们做完了近五年的高考文综真题,又各自做了十几套语数英的试题,易错题也大致梳理了一遍。感觉达到自学的目的了,我俩便重新搬回原来的教室。不出所料,第三次模拟考试,我们成功了。高考,更是大获全胜。
我分享的这三个故事,都是个人经验,也许并不全都正确。但我觉得有些东西还是值得肯定的。比如,相信努力会有回报,认真体会父母的爱,在面对选择时勇敢一点……如果你也这样做的话,或许,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你。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我期待这些改变的发生,我为你祝福。
◆星访谈◆
脚踏实地 刻苦努力
记者:你在自我介绍中提到“大部分的空闲时间都给了阅读,只有读书能让我呆坐一下午”。你的阅读习惯是如何培养的?阅读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
王益朋:我的阅读习惯是从小培养的。这要感谢我的母亲。在我不识字的时候,她常常抱着我,给我念书听。待我稍大一点,她经常带我到书店、图书馆看书。从她教我读到我自己读,从《老夫子》《哆啦A梦》到《十万个为什么》《童话大王》,我很快便离不开书了。对书有了兴趣,读书的习惯自然就形成了。
阅读带给我太多。小时候,阅读意味着快乐,形形色色的人物与故事让我着迷不已;长大后,阅读意味着思考,它让我更好地理解世界,换一种方式成长。回望过往,那一本本书早已伴着墨香渗入我的灵魂。我的举手投足、字字句句,都隐约闪烁着思想的光芒。“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人莫不如是。
记者:中学时期,你发表了相当数量的习作,还出版了文学专著。你认为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吗?进入大学,会继续坚持写作吗?
王益朋:虽然写作功底一般,但我非常喜欢写作。有时突然感觉灵感来了,我四处搜寻纸笔及时写下来。完成之后,“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那感觉很不错。进大学后自然学业繁重,但我不会停止写作。
记者:部分文科生会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特别是数学。你在高考中数学考了149分,几乎满分。能谈谈学数学的心得吗?
王益朋:我不敢自夸数学成绩好,实际上数学一直让我头疼。高考结束后再回头总结经验,以下几点帮助了我。一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不怕数学,摆正心态,才有进步的可能。二是多做题。高中阶段多做题是屡试不爽的好方法,试过的同学都知道。三是认真对待每次考试。不抱侥幸心理,锻炼应试能力,保证发挥出应有水平,不留遗憾。总之,脚踏实地,刻苦努力。念念不忘,终有回报。
记者:有什么话想对初中生读者说的吗?
王益朋:永远相信自己,永远与众不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老师说◆
王益朋同学是澧县一中特色班的佼佼者。他的习作散见于《创新作文》《美文》《意林》《高中生学习》《新作文》《城头山文学》等期刊,在同龄人中产生了一定影响。他还是澧县一中第一个出版文学专著的少年。
他酷爱写作。大凡写作之人多有短板,但他没有明显的短板。他写人,如见其人;他描景,穷形尽相;他叙事,行云流水;他抒情,酣畅淋漓;他议论,切中肯綮。好像没有哪一种文体是他的特长之处,也没有哪一种文体是他的不足之处。这对于写作者而言,弥足珍贵。他能将各种表达方式自由驱遣,写作上似有天赋。
王益朋有一股开掘的劲。玩文字,码文字,抑或真的搞文学,孤陋寡闻不行,雾里看花不行,浅尝辄止不行,非得有一股开掘的劲。博观约取,提要钩玄,条分缕析,直到水落石出,满载而归,登堂入室。王益朋涉猎广泛,经典也读,非经典也看。观阳春白雪,赏下里巴人。古今中外,他都想“染指”。于是,写作时,故事跑来了,意象涌来了,哲理飞来了。一部《笑林广记》,一部《水浒传》,一部《边城》,一部《肖申克的救赎》,故事入耳入心,意象异彩纷呈,哲理醍醐灌顶。他热爱文学名著,尤其热爱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并且对这部名著进行了深度开掘。要知道好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学教授早早就“煮烂”了《水浒传》。要想再在《水浒传》中捞点什么,对于一个少年而言,岂不难哉?但王益朋从小处立足,专谈其中的衣食住行,收获不小。看一个孩子未来的成就,我们不能仅仅看他现在有多大的探究能力,取得了多大的创新成果,还要看他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看他能否在卷帙浩繁的各类文献中独辟蹊径。
李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