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危机管理综述

2017-12-26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18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危机院校

南 昂 陈 洁

高职院校危机管理综述

南 昂 陈 洁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对于师生的安全、院校的管理及发展都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对危机事件进行有效的疏导管理显得尤为关键。本文从重视高职院校危机管理的现实意义入手,阐述高职院校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对提升高职院校的危机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重视高职院校危机管理的现实意义

重视高职院校危机管理是营造安全校园环境的必然条件。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必然会给高职院校的学习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消极效应。重视高职院校的危机管理,能够使危机事件得到及时迅速的处理,使原有的安全环境得到恢复;同时,一旦重视高职院校的危机管理,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重视危机管理的前瞻性作用,使危机事件得到很好的预防,保障师生乃至整个院校的安全稳定。

重视高职院校危机管理是提升院校管理水平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作为学习重阵,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其需要通过各种管理活动反映出自身的运行步伐和发展水平。而危机事件一旦出现,就考验着高职院校的处理能力和管理水平。重视危机管理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管理能力,使管理活动呈现较高水准,也利于高职院校对外良好形象的树立。

重视高职院校危机管理是发挥警示教育作用的合理契机。危机事件发生后,师生及其他工作人员必然会在思想意识上有所波动,而不可能完全没有任何反应。因此,重视高职院校的危机管理能够使学生、老师及其他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危机事件的危害及负面效应,从而使大家都保持清醒的头脑,使高职院校的警示教育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和推进的合理契机。最终,大家才能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考虑自身言行可能产生的后果,利于融洽氛围的营造。

高职院校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领导认识出现偏差,危机管理过于形式化。很多高职院校领导的危机管理意识比较淡薄,他们认为危机事件永远是院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个案,教学、科研及日常管理才是重中之重,没有必要将过多精力、人力、财力投入到危机管理中,否则会阻碍高校自身的持续发展。因此,他们往往将危机管理喊成一句口号,而很少体现在实际行动中。

危机事件处理简单,缺乏系统的预警机制。很多时候,高职院校一旦发生了危机事件,高职院校往往凭借一定的生活经验加以处理,而不能进行全面周密的考虑。究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对危机事件缺乏系统的预警机制。首先,高职院校无法对潜在的危机因素进行洞察和捕捉,为危机事件发生埋下隐患;其次,被动的应对危机事件,使高职院校付出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再次,缺乏事后的总结环节,危机事件发生后,高职院校对事件的总结往往流于形式,缺乏深刻的剖析和长远的预防打算。

管理体系综合协调度较低,事件处理效果不明显。高职院校出现危机事件后,缺乏专门的事件解决部门,往往是领导责令保卫办、学生处、校处等部门临时组成危机管理小组,对危机事件进行处理解决,然而一旦危机事件得以解决,这些部门自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对危机事件处理的经验总结工作等等严重缺乏,无法积累存储有效的管理经验。同时,工作人员及工作内容不具备牵连性,使工作效果不甚明显。

与各种媒体的合作效果不好,不利于事件的处理工作。出现危机事件后,很多高职院校怕影响到自己的对外形象或是影响领导的政治成绩,往往“报喜不报忧”,不愿意及时为各种媒体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和数据,导致媒体报道不真实不可信,反而使高职院校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承受了更多的误解。

心理咨询人员有限,不利于危机事件后续工作开展。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人员非常有限,其在发生危机事件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毕竟,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远远大于心理咨询人员的数量。这样一来,学生的心理疏导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虽然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都会有心理咨询人员陪护,但是事件过后的后续处理任务非常艰巨,影响了危机管理的整体效果。比如自杀未遂的学生,心理咨询人员可以帮助其打消自杀念头,但是后续工作更加重要,可能因心理咨询人员数量少,忽视了自杀事件后续疏导回访工作。

高职院校危机管理的有效策略

着力打消领导的思想偏差,重视危机管理的实效性。危机管理是高职院校的一条命脉,也是实现院校总体管理目标的前提保障。高职院校领导应当及时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危机管理工作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首先,高校领导要对社会发展形势形成清醒的认识,要学会从社会发展中体悟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及危机管理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毕竟,社会迅速发展容易使高职院校发生危机事件,其不利于高校的良好形象的树立,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危机管理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真正的重视起来,使危机管理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危机事件发生后得到及时化解,并取得良好效果。

重视危机事件的处理,构建系统的预警机制。面对危机事件,高职院校要学会预防,使危机管理工作具备强烈的前瞻性。首先,高职院校应当由相关部门对学生的日常进行全面的关注,一旦发现可能引发危机事件的因素就应当及时重视并加以化解,如此,才能将危机事件的出现频率降到最低;其次,高职院校应当在危机事件实现妥善处理后,针对危机事件发生的原因、相关细节、处理方法结果、人员协作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总结,使危机处理能力得到加强,一旦再次出现危机事件,可以从中吸取现成有效的经验方法,使危机事件的处理更加迅速到位。最终,高职院校解决危机事件时才会避免不必要的精力、物力、人力投入,使高职院校运行成本得到很好的保障。

设立专门事件处理部门,着力提升综合协调能力。高职院校应当从危机事件的发生原因、处理部门、人员配置、协调效果、处理效果等方面综合考虑,设置专门的危机事件管理部门,由专门的部门对危机事件进行全方位的处理。这样,对每个环节的处理都会了如指掌,避免了很多临时部门处理时的信息数据对接工作,使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更加及时迅速顺畅。当然,在专门部门处理危机事件时,可能会需要其他部门的大力配合,这就要求其他部门引导给予及时配合,使高职院校部门之间的协作意识有所保障,利于危机事件得到更加圆满的解决。

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正确对待危机事件处理工作。高职院校应当与各种媒体建立友好的关系,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后,在与媒体产生联系后,应当将真实可靠的信息数据提供给媒体,而不应当产生不良心理,实事求是地提供信息,才能得到媒体的认可,才能促使媒体更加真实地还原事件经过。如此,高职院校才能在媒体报道中处于主动地位,能够更加自然的把握住自己的发言权,使危机事件处理工作更加主动,脱离原有的被动状态,避免外界对高职院校的误解。

合理增加心理咨询人员,确保事件后续工作正常开展。高职院校应当适当增加心理咨询人员的数量,保证其在发生危机事件后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使有效的心理咨询技术得到应用,更好的疏导学生的心理。当然,高职院校不可能将心理咨询人员的数量定位得过多,毕竟,危机事件的发生频率比较有限。心理咨询人员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可以将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的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加以集中疏导,每组的学生数量也不可过多,可以通过谈心、让学生倾诉的方式进行沟通,使危机事件的后续工作更好的开展下去,并将疏导结果加以记录,保存必要的数据信息。

高职院校发生危机事件后,其危机管理工作承载着高校管理水平的高低,是高校管理水平的一个缩影。因此,高度重视危机管理是高校处理危机事件的必然选择。强化危机管理,我们必须正视现存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策略积极化解,实现高职院校危机管理水平的真正提升。

(作者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危机院校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停电“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