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构建江苏现代化经济体系

2017-12-25江苏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群众 2017年12期
关键词:江苏实体现代化

江苏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战略目标,并且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六个方面描述了新时代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路径。江苏作为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具备率先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优势的省份,要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来引领经济行稳致远,既应从全方位把握六条路径,更应特别重视从三个维度发力。

一、将做强实体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任务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未来经济建设的总纲领,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六条路径中,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的着力点。十八大以来,江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先后跨过6万亿元、7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二。今后,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的供给体系质量的全面提升,是江苏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特定阶段的基本标志,是增强江苏经济国际竞争力的核心目标。近几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市场相对疲软、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企业“弃实投虚”的背景下,江苏与全国一样,实体经济出现了供给质量不高、盈利能力下降的问题。所以,在实体经济占比超过80%的江苏,若想率先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来引领经济行稳致远,那么,改善实体经济的供给质量和提升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仍将是长期而持久的动力与压力。

实体经济是江苏发展的根基,制造业是江苏发展的优势。目前,江苏已经初步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000多家,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行业“隐形冠军”、“单打冠军”达到2000多家,为改善实体经济的供给质量、提升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打下了基础。今后要加快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必须紧紧围绕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目标,做好增量带动、以“新”促“高”和存量提升、推“陈”出“新”两篇文章。一方面,要加快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智能装备、智能电网、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技术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集中资源、政策,跟踪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广应用百项关键新技术、千个重点新产品,加快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传统支柱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纺织、机械、冶金、石化等传统产业中的融合与应用,打造制造业升级版,促进江苏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同时,还应围绕“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来调动企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积极性。要全面培育具有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经营管理者和新型劳动者,引导企业推进生产管理优化、业态模式创新,着力占据产业制高点。

二、将实施创新驱动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十九大报告50余次提到创新,并且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是源于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战略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经济的竞争力,都必须紧紧依靠创新驱动来实现。

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40%,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创新型省份建设已经取得新的重要进展。但是,在全省创新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亟待解决,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激励创新的社会氛围还需要进一步培育和强化。为此,必须按照十九大精神的最新要求,立足江苏经济发展的实际,率先从几个重要维度增强创新驱动的战略支撑力度。一是实现从应用研究为主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重大转型。要注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强化前瞻性、原创性、颠覆性研究的基础上,高水平地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且加快建设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要研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是支持新业态新模式。要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等,实施技术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支持企业以自主研发、联合开发和网上众创等多种方式,进行大力度的产品创新;激励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广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三是挖掘和培育新增长领域。要高度关注国内外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变化、新趋势,依托本省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充分挖掘和培育石墨烯、人工智能、卫星应用等新增长领域,开展行业增长分析、供给优势分析和竞争分析,组织系统化、专业化推介和营销。

三、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支撑,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是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性制度保障和制度安排。所以,江苏要在全国率先构建成功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按照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十分重视通过深化改革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让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和预算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与做法,加大精准性、组合型政策制度供给,以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全面激发市场潜力、产业活力、企业创造力。

对于江苏而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行至中流,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深水区改革”之难,改革决策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在总体把握上,紧紧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个核心问题”和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这“两个落脚点”。一是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完善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在未来一个时期,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可能越发激烈,一些过去隐藏的矛盾会次第显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不同领域的发展难题将盘根错节,任何环节处理不当,均会阻碍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展,甚至可能让改革止步。所以改革需要在业已确立的主体框架下不懈深耕,全方位、深层次和开创性掘进,才可能彻底破除既有观念束缚和固化利益藩篱。二是要加强对改革方案的战略性设计。战略性设计包括对改革的整体理念、方向目标、操作方法等进行战略层面的设计,它是改革的出发点,对改革的其它方面具有依据性、统筹性、限制性和规范性意义。强调改革的战略设计就是要打破地区和部门的壁垒,加强改革的统筹领导,保证改革的系统性、全面性和科学性。三是要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改革的突破口。政府要为经济活动提供严格的市场秩序,保证各种经济主体享有的权利不能因所有制、区域、规模大小等有所偏颇。这就要求政府在深化改革中,进一步清除可能产生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的各种制度和规则,特别是要建立有效制约“潜规则”的监督、举报、投诉和治理制度。

(执笔人:邹红,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金 雯

猜你喜欢

江苏实体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江苏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