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分层教学模式
2017-12-25陈杰
陈杰
摘 要:传统的班级授课中,忽视了學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屡屡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有利于克服这种弊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因人而异地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3-00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3.015
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努力使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有所进步,最终赶上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使每个学生都能素质合格,将来都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旧的差距在缩小,而新的差异就会出现,因此搞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施分层教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就是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工作,这种教学方法贯穿我国教育史。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教学实践中就实施因材施教,他曾经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朱熹说:“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忽视学生的真实感受和内心需求,就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反而会误人子弟。
在新课改背景下,因材施教同样值得我们借鉴,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学的需求是不同的,通过分层教学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内心需求,适应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心理,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对于同一个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小,对课堂教学的需求趋于一致,便于课堂分层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笔者对分层教学的课堂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具体实施如下。
一、了解差异,有的放矢
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材料理解能力、知识接受能力、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等,并对他们进行合理分类。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欲望较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积极主动,写作能力和阅读水平较高;有的学生学习努力、踏实、埋头苦干,但是语文学习成绩平平;有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畏惧写作,阅读能力较差;还有的学生虽然很聪明,思维敏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对语文学习并不感兴趣;也有的学生反应迟钝。根据全面了解,教师把学生科学分层若干等次,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要用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他们的差异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不断调整对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
二、明确目标,分类指导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配合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认知目标,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的良好发展。对学困生来说,先要树立自信,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整体提高班级语文教学质量。对于中等生来说,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向学优生转化。对于优秀学生来说,提高他们自学能力,不断拓宽学习思路,探究新的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很多学生谈起作文就害怕,不知道如何下手,没有东西可写,即使写出来,也是东拼西凑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首先,要让他们深入生活实际,积累素材,对生活有了触动,才能有话可说。其次,加强学生仿写训练,仿写不等于抄袭,而是从优秀文章中得到启发,借此写出自己的作品。再次,加强练习并不断修改,我们常说熟能生巧,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从而为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动静结合,因材施教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这和教学效率有直接关系。要想把课上成功,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实行分层教学,从学生各自的实际水平出发,稳步提升。
在分层教学中,实行动静结合,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以 “放”为主,“放”中有“扶”,在关键时刻进行点拨;而对于其他学生,应该以“扶”为主,“扶”中有“放”,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激发中等生和后进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然后指导他们开展自学活动,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讨论。而优秀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自学新知识,他们有着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对新知识会有所理解,他们能对中等生和后进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在解决疑难问题之后,教师要布置具有一定层次的练习题,让中等生和后进生独立完成,由此把握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他们在课下不认真完成作业的现象。与此同时,为优秀生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练习题,有利于挖掘优秀生潜力,拓宽其思路。分层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因人而异地提出不同学习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他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每个学生都获得了相应的知识积累,最终实现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分层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显著提升,这都是因为分层教学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当然,分层教学如果为每个学生服务,如何做到培优补差,如果在现有的考试体系中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等,都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和探索。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亟待解决,因此教学工作任重道远。
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教学活动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达到课堂教学的科学化、合理化,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曙光。
参考文献:
[1] 李国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小老师”开创语文教学的“大局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8):80-81.
[2] 王爱珍.让学生找回学习的自我——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课时目标的分层教学[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