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信息化改造

2017-12-25顾海洋孙艳辉苗文娟李双芳刘淑兰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专业

顾海洋 孙艳辉 苗文娟 李双芳 刘淑兰

摘要:专业信息化改造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发展趋势,符合国家发展规划。本文结合滁州学院办学定位,阐述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信息化改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化改造;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0-0267-02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现状

食品质量与安全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对食品领域高素质人才的需求[1]。中国是一个工业大国,同时也是农业大国,食品原材料丰富,食品工业原料是农产品的80%以上。随着食品原材料的丰富,食品结构已由温饱型消费逐渐转向为营养健康型消费。同时,由于环境污染、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人为因素等,直接致使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频发[2,3]。因此,食品质量与安全培养的高层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符合国家食品行业发展方向,满足食品企业用人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大规模扩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生源和毕业人数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事业单位对食品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ISO 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规定,食品质量与安全主要培养工程技术、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和检验技术方面人才[4,5]。传统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食品化学、食品快速检测技术、食品营养学等,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6];运用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中的相关课程,增强学生对工业化生产的认识;通过食品工厂企业管理技术、食品安全卫生学等,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7]。这些能力素养的培养能够为学校解决食品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然而,随着国家对食品“互联网+”和食品可追溯系统等信息化相关产业的重视,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加强食品“互联网+”和食品可追溯体系人才培养和引进。

本文结合自身在滁州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信息化改造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介绍了食品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为滁州学院乃至其他高校专业信息化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作用。

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信息化改革方式

1.课程信息化改造。课程信息化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部分。为实现这一目标,以专业核心课程信息化改造为重点,加强信息化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以食品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安全可追溯、食品“互联网+”等为核心课程;食品标准化、食品质量管理体系、食品专业综合实验实训特色课程为重点,带动专业方向、专业基础、创新素质、专业拓展課程的建设。完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大纲的制定和修订,扩大信息化相关选修课程的开设,突出信息化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中的定位作用。每年启动1—2门课程进修信息化重点建设和改造,逐步完成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信息化改造。

2.信息化教材选择。扩大信息化相关教材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例,突出信息化人才培养特色和定位,加快信息化专业改造步伐。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引导食品行业、事业部门共同研究信息化教材改造计划,制定符合社会发展和生产实践需要的教材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信息化体系和内容。教材选择要充分符合信息化产业和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实践需求,减少非信息教材比重。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食品质量与安全可追溯体系,包括食品可追溯基本理念,以及如何采用二维码、条形码和无线射频技术等构建食品质量与安全可追溯体系。(2)食品“互联网+”技术发展方向,包括通过近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构建成数据采集系统,组成传感器网络,通过计算机或云计算对采集数据进行智能处理。(3)食品生产和消费管理系统信息化,以信息化方式对食品生产、贮藏和消费等环节进行管理,加强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化监管力度。

3.课堂教学信息化。在现有教学方式、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信息化课程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中的比重,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习环节、毕业设计、课程考试等方面考核标准向信息化方向倾斜,并且作为正确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依据。完善理论教学信息化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中的信息化比重,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把食品“互联网+”、食品物联网和食品可追溯系统等食品信息化课程搬到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食品信息化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完成理论课堂和实验课堂学习的同时,将“课堂”搬到企业中去,合作企业提供相关工作岗位,学校选派指导教师跟随指导,实施以学生信息化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多重指导和考核机制。

4.实践教学信息化。滁州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对本科生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以企业生产实践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型人才培养方案。依据食品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状况,结合滁州市的优势资源和滁州学院的教学与科研特色,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信息化方向划分为食品“互联网+”、食品物联网、食品可追溯系统三个教学和研究方向。同时,大量采集用人单位对已毕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反馈信息,认真总结和分析信息化方向毕业生相比其他方向毕业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将其作为修订实践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部分的重要参考依据,邀请企事业专家共同参与制订实践教学计划。

改革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信息化方向实践考核方式,确立考核方式以实际操作、实验报告和实践变现为主,实验理论知识掌握和预习情况为辅,进行多层次考核,以学生表现最突出的部分作为考核依据。通过实践操作,反映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5.考核方式改革。目前,高校学生考核方式有待完善,主要是通过期末考试来检验和评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和理解程度。通常以成绩高低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知识多少,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抑制了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好奇心。对于一些较为新颖和前沿的知识,传统的考核方式难以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信息化课程方面,应以多元化考核方式取代单一化考核方式。考核的方式和形式可以由课堂展示、课程论文和产品制作等组成。对于需要以团队合作来完成的考核,每位团队成员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各自负责的部分。进行答辩考核时,每个团队成员委托一位负责同志演示本团队成果,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随时提出相关问题和建议。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组织能力,同时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只有通过多元化考核方式改革,才能改变应试教育缺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三、结语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型转向健康营养型,人们对食品质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專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高。食品类相关的专业型人才特别是信息化人才,比较匮乏。因此,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信息化课程改造,符合当代潮流发展,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实施专业信息化改造,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专业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方勇.食品安全与营养学科的发展及其必要性[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210-212.

[2]钟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问责制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5):52-54.

[3]颜萍.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有效控制[J].微生物学杂志,2012,32(6):105-105.

[4]季任天.论中国食品安全法中的食品安全标准[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24(4):122-127.

[5]冯悦红,胡维双,梁英杰,等.《食品卫生法》与《食品安全法》关于食品进货查验的概况及有关规定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1,18(4):320-326.

[6]郭秀春,魏金凤,康文艺.“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6,14(18):153-154.

[7]陈小葵.构建中国中小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新模式[J].中国食品,2010,552(8):44-47.

Abstract: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specialty subject of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is information reconstruction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plan of China. In this paper,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reconstruction on specialty subject of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is discussed,coupled with the school-running orientation of Chuzhou university.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 novel method to train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 for student.

Key words:food safety and quality;information reconstruction;specialty subject;personnel training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专业修脚店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