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的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思考

2017-12-25刘小杰刘佳王晓蕾赵思文李少琼

东方教育 2017年2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个性化大数据

刘小杰++刘佳++王晓蕾++赵思文++李少琼

摘要: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高等学校的教育、管理以及思维方式已经不能禁锢在传统的牢笼中。本文通过对大数据技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分析,思考如何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达到共性服务到个性化服务的转变。通过对数据的多方面采集、统计和处理,深入挖掘大学生就业数据中的潜在价值,帮助大学生分析就业趋势,为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数据和平台支撑。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

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的规模仍在不断膨胀,每一年涌入人才市场的大学毕业生都在递增,然而就业岗位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同时,近几年正处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结构性失业严重,就业形势越来越不容客观。如何让大学毕业生在众多工作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如何缓解当下大学生就业压力,成为现在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1.大学生就业指导现状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追求个体意识,叛逆心理比较明显,就业过程中经常出现偏激情绪。传统的面向大众群体的单一就业指导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需要,而是应该根据每个同学的个性进行专属的就业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对就业的积极性。现在很多大学就业指导工作依然是课堂传授理论知识,讲解求职技巧和就业形势分析,学生没有实践,没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自身就不会有自我认识和能力提高,无法树立正确的、积极地就业观和价值观。然而,指导教师针对每一个人去制定教学计划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一个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平台就成为了问题的突破点,也从另一个方面也体现了大数据时代的优势。

2.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信息时代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它深入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高等学校是教育深化的殿堂,包含着大量的人才、活跃的思维、前沿的科技研究成果,高校的教育、管理方式必定会受到大数据时代的影响。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已经成为当下时代的焦点。高校开展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是在帮助毕业生与社会接轨,而就业指导工作中,了解毕业生情况和就业市场发展趋势则是难点之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让数据统计变得简单,这就给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的坚实的基础。

学校的就业指导管理部门每年都可以整理汇总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人才市场的热门岗位、毕业生就业后反馈的职场信息等数据,学生事务管理部门则能够对学生基本信息、成绩、读书记录以及学生平时情绪、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信息进行统计。借助大数据的力量,高校可以更加轻松的完成大学生的信息统计工作,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从而为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提供更加客观、科学、准确的依据。

3.高校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大数据采集与整理

3.1 信息的采集

一是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建立并不断完善信息库,以学生基本信息作为就业指导的基础,如根据学生的生源地,性格,特长等内容进行个性化指导。二是收集已成功就业的同学和已就职同学反馈的笔试面试信息和工作内容信息,为求职同学提供更准确、客观的信息,提高就业成功率。三是收集企业的用人要求信息。四是收集多样化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信息,如面试技巧等。

3.2 就業网络服务平台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结合保障体系

一是要做到网络系统统一,保持其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各项信息能做到平台唯一且各种信息不断完善,如学生的荣誉、任职、成长经历等。二是进行动态管理,保持数据不断更新。三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为学生主动获取所需的就业信息搭建平台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出击获取信息。

4.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大数据分析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4.1防止“脱钩”问题

大数据分析应该特别注意“脱钩”问题。首先,应该防止大数据与大学生个体脱钩。将大数据运用到大学生就业指导,虽然实现了高效性、准确性、个性化的目的,但是大数据的载体是大学生,不能只关注大数据而忽略的大学生本身的角度。既要挖掘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又要注重大学生本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大数据系统的建立核心是指导大学生梳理正确的三观,保证大学生能够选择到满意的职业。

其次,防止大数据与真实脱钩,因为现在这个时代信息量很大,而且所有的信息都是动态的,变化速度非常快,信息的关联性也特别高,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不完全成熟,面对这些数据的时候不能辨别真伪,很多时候面对一些网络上的假数据很动心,而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悲剧。所谓海量数据中筛选出高质量的信息,是我们系统的第一要务,虽然数据会产生偏差,但是一定要保证真实性,这样的数据才有分析和利用的价值。

最后,防止大数据分析与社会现实脱钩。大数据的分析的价值是建立在社会现实上的,通过大学生对数据的了解,全面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市场的就业趋势,才是大数据分析的的目的。保证大数据不脱离社会现实,尤其是高等学校的大数据分析一定要结合学生初入社会面对的问题,不能忽略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和就业市场的现实性,避免学生进入社会抹杀掉个性的现象发生,注重大学生择业和社会现实需求的结合。

4.2提高大数据分析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增强大数据的针对性就要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大学生需求紧密联合起来,为大学生的成长服务,了解大学生的现状和学校现状,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保证的学生走出校门能够和社会接轨。数据准确性的提高就要实时更新数据,与网络信息及时比对,准确提炼,分析和加工,筛选出有价值的数据,发布到就业指导平台上。

结束语:大数据的核心是分析和预测,面对海量数据的收集和筛选。为大学生提供可靠数据,并且将大学生信息与汇总信息进行匹配,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个性化,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优秀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秋华.浅谈高校如何做好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J].科学咨询,2008,(10).

[2]林丽.新形势下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机制的构建[J].教育导刊,2009,(8):41-42.

作者简介:刘小杰(1986-),女,汉,河北秦皇岛,助教,研究生,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个性化大数据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