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路女使者马闻笛

2017-12-25陈娟

环球人物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不丹口译文化交流

陈娟

她利用民间身份优势,奔波于不丹、斯里兰卡、比利时等国,5年建了20多个中外文化中心

马闻笛

1976年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曾在国家审计署、审计署上海特派办工作。一直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事业。现任上海华侨口译工作者协会秘书长、炫世界华侨文化促进中心主席和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学院院长。

斯里兰卡回国后,马闻笛的眼前常常浮现这样一个场景:在一个广阔的乐园里,各种肤色的人徜徉其中,说着不同的语言。蓝精灵、加菲猫、百变马丁、天才发明家、星际特工等出现在动漫和电影中的人物,在人群中唱歌、跳舞,偶尔还有中国龙的形象出没,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这是一个融合了欧洲动漫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乐园,她近三年一直都在为此忙碌和奔波着。

上个月底,作为上海华侨口译工作者协会秘书长、炫世界华侨文化促进中心主席,马闻笛飞往斯里兰卡参加中国-斯里兰卡文化中心办事处落成典礼。典礼后,她和斯里兰卡方达成一个协议:在斯里兰卡建一个炫世界乐园,让人们在一个充满魔幻和欢乐的王国中尽情玩乐,同时还能触碰和感受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文化。

“我们寻求的是国际元素和中国元素相结合的国际化主题,不那么有侵入性,容易被世界各地的人接受。寓教于乐,很可能会变成当地的一个坐标。”十多天后,在记者面前回忆起这次斯里兰卡之行,马闻笛还是难掩兴奋,这一项目的落成可称得上是中斯文化中心结出的第一个“果”。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协议达成:2018年1月22日—28日,上海炫世界华侨文化促进中心和斯里兰卡总统办、佛教协会三方合作,将在释迦摩尼真身佛牙舍利所在地——圣城康提共同举办“一带一路圣城康提世界祈愿峰会Kandy Monlam”。届时有来自中国、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等国的高僧及政要共同为世界和平祈福,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搭建新的文化高地,马闻笛担任此次峰会副主席和执行秘书长。

斯里兰卡是一个美丽的国度,被誉为“印度洋上的眼泪”。当年还在大学读书时,马闻笛就对它充满向往。参加工作后,她接触了不少斯里兰卡政府官员,听他们讲述当地的风景、人文以及佛教文化,更加增添了对这个国家的喜爱。“人们总是对异域充满好奇,而文化是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根本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这种感触坚定了她对自己人生的定位——民间文化交流使者。“文化是不怎么敏感的介质,可以温和、友善地把双方的心融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再讲战略、合作,就会容易许多。”

如果没有从事中外文化交流事业,马闻笛应该会按照一个学习语言专业的学生既定的轨迹行进着——中学就读于南京外国语学校,后被保送上海外国语大学,读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后到国家审计署工作了一阵子,又被公派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读博士。学成后回审计署上海特派办,一直从事外事方面的业务。同时,作为“国际译联”的成员,她也身经百战,曾经为联合国阿富汗代表、联合国全球和平妇女组织会会长等做过口译。

但她最终还是从翻译的工作中跳了出来。“做翻译是幕后英雄,舞台上的灯光不会照到你。”马闻笛说。当年在大学读书时,她除了上课就是泡在图书馆里读书,读的最多的是名人传记,拿破仑、撒切尔夫人等,“我也希望能成为那样的人,能够站到舞台的中央,哪怕是一个小舞台呢。”

因为多年从事外事和翻译工作,她积累了很多人脉,加上语言上的优势,让她更易于了解和接受外国文化。考慮再三之后,她从“铁饭碗”中走出,在2012年先后成立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学院、上海炫世界华侨文化促进中心,“搭建一个国际文化交流的民间平台,一方面将国际文化和项目引进来,一方面也带着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

5年间,在马闻笛的奔波和努力下,已成立20多个中外文化中心,包括中国和意大利、不丹、尼泊尔、斯里兰卡等文化中心,各种双边文化项目也陆续落成。在欧洲,她和欧洲动漫巨头、与迪士尼齐名的法国达高集团合作,第一次将欧洲动漫引进中国,并筹划在上海松江建设第一个炫世界乐园;她还把上海京剧院推到保加利亚文化节的舞台上,表演美猴王,赢得当地人的赞美。

在马闻笛的记忆中,这些中外文化中心的建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大都经历了长期的沟通、协商和磨合。

让她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和不丹文化中心的建立。不丹素有“心灵的故乡”“快乐的王国”之称,一直以来将“国民幸福指数”作为追求的目标。国民幸福指数研究院院长卡玛·尤拉是世界“国民幸福指数”研究领域的权威,也是现任国王的老师。2011年,卡玛·尤拉到中国出席一个国际论坛,当时大会翻译都是由上海华侨口译工作者协会提供的。就是在这次会议上,马闻笛结识了卡玛·尤拉,后来在他的引荐下和不丹王室建立了友谊。随着双方交流和沟通的深入,马闻笛在2014年代表炫世界华侨文化促进中心提出双方建立中不文化中心的想法。

一年后,不丹举行国民幸福指数研究论坛,邀请马闻笛在会议上发言。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马闻笛指出中国儒释道精神和传统文化也是对精神方面的追求,与不丹追求的国民幸福指数有异曲同工之处。这次发言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不丹的研究学者。会后,马闻笛与不丹方再次沟通,最终促成中不文化中心的建成。

“相对而言,民间的对外文化交流机构比较灵活,没有政治利益和政治冲突在,是一种比较柔性的、温和的外交方式。”马闻笛说,以她这些年在各个国家间行走的经验来说,在某些国际交流和合作上,民间机构要更容易一些,因为双方没有太多顾虑,更易交心。“当然,如果能和官方机构恰当地合作,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些年,马闻笛一直在中外交流的舞台上奔波着,没有停歇。生活中的她是一个安静的人,一有时间就打坐修行。但在工作中,她又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她有一个理想,“在‘一带一路构想下,建成一个大型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让更多国家的合作伙伴,更多世界文化人,在上面行走和奔跑。”

猜你喜欢

不丹口译文化交流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不丹:世界上第一个全面禁烟的国家
对中国口译近25年来的研究综述
不丹学者:中国比印度更尊重不丹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浅谈口译笔记重要性及功能
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