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适应教育课程化体系的构建

2017-12-25陈华杨兴鹏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0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构建

陈华 杨兴鹏

摘要: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并影响整个大学阶段。目前大学新生适应教育定位不准、目标模糊、内容针对性弱、形式单一、时间不科学、资料零散、评价反馈机制缺失。因此,依据课程化理念,从课程目标、内容、教法、时间安排和评价反馈五个方面构建适应教育的课程化体系,以改进和提高适应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教育;課程化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0-0048-03

根据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心理咨询和毕业生的追踪调查发现:大学新生能否尽快掌握大学学习方法、正确定位、重塑目标、自我管理,决定了他们在大学四年能否学有所成,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发展。所以,适应教育为他们成长成才奠定了重要基础,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多年来高校新生适应教育总体成效不佳,主要原因是学校未能构建一个定位准确、目标明确、规范系统、能满足学生实际需要的适应教育课程体系。因此,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创新高校新生适应教育模式势在必行。本项目团队对随机选取的3000名2016级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和分析他们关注的问题与实际需求,依据课程理论构建适应教育课程体系。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000份,有效问卷2960份,有效率98.67%。

一、新生适应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定位不准、目标模糊。不少高校普遍将新生“适应教育”等同于“入学教育”,这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适应教育”就新生在新环境与学习阶段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新思维模式、新行为方式等给予系列教育和指导,旨在让他们理解大学精神与使命、尽快转换角色、确立新的成长目标、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入学教育”是让新生了解大学发展史、初识专业、熟悉各种规章制度而进行的预备性教育,目的是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确立角色意识。可见,适应教育的内涵、外延比入学教育广且深,入学教育是适应教育的一部分。许多高校的适应教育目标高,但内容多属入学教育范畴,实际效果未达成教育目标,这是定位不准、目标模糊使然。

2.内容针对性弱,不能满足新生的心理诉求。目前适应教育的内容往往拘囿于校史院情、规章制度、专业介绍、安全常识等。乍一看内容丰富多彩,但与新生的实际需求、心理期待存在较大差异。新生对大学有极大的期许,渴望了解大学的全部和自己在大学的发展,迫切想知道如何管理自己、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调节情绪优化个性等。而我们的适应教育在如何认识大学和适应大学方面却缺少必要的、具体感性的、针对性强的指导。调查显示,仅有31.64%的新生认为现有的适应教育对他们适应有一定帮助。

3.形式单一,难以引起新生心理共鸣。目前新生适应教育多以教师主导的讲座、报告会、集体参观的形式进行,以新生为主体开展的活动又常以比赛方式进行,如演讲赛、文体活动比赛等,结果是一部分新生忙于参加各种活动,一部分则无所事事,还有的沉溺于网络或钻进书斋。调查结果显示,73.75%的新生认为适应教育形式单一、枯燥乏味,52.35%的新生认为教育内容和形式不能打动与吸引人。

4.没有系统的教育资料。目前高校适应教育资料主要是由学生处、团委、教务处、保卫处、图书馆等部门编制的新生生活指南、安全教育、教学导航、图书馆运用等,缺少系统的教育资料或教材,教育内容与方式随意性大,这使得学生难以获得切实的帮助。调查表明,72.06%的学生希望有系统和高质量的学习资料。

5.缺乏持续性且时间设计不合理。目前高校主要采取“适应教育周+军训”的适应教育模式:在开学两周内以高速的集中方式进行。此模式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新生了解环境,但在指导如何处理生活具体事务、自我管理、学会学习等基本能力方面则显得“力不从心”。因为此时的新生尚未正式上课,问题未暴露出来,还处在新奇与懵懂状态,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与践行如此多的信息。当他们出现问题需要解决时,适应教育阶段已结束。处在人生发展重要转折阶段的新生,需要重塑认知、调整定位、规划发展、加强自我管理,这个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切实的指导,短期内难以完成。仓促的集中式适应教育既未遵循教育规律,也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现实需要。调查发现,68.82%的新生认为适应教育不能很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在入校后所遇到的适应问题,2.83%的新生因适应不良诱发心理问题,58.61%的新生自我认知降低,37.44%的新生存在人际关系困扰,43.68%的新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6.未建立教育结果的评价与反馈机制。新生适应教育在执行过程中只求完成任务的现象突出,缺乏教育效果检测机制[1],也没对适应教育作调研和反馈。评价和反馈机制的缺失,既不利于适应教育结合实际提高针对性与实效性,又形成重形式轻结果的不良教育模式。调查表明,61.52%的新生对适应教育印象不深,50.15%的认为适应教育更像是形式,97.83%的希望老师能真正了解其所思、所需,并给予具体的指导。

二、新生适应教育课程化构建的思路

1.确立课程目标。课程化适应教学目标有三个层次:初级目标是让新生了解校史院情,增强对学校的认可度与自信心;熟悉校规校纪,使之成为行为指南;学习安全知识、日常事务须知及相关信息,增强新生活的熟悉感。中级目标是通过专业教育、心理教育、有针对性地指导新生所遇困难,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教学和管理模式,实现角色转换。终极目标是帮助新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发展趋势,理解大学精神和使命,确立学习目标,学会生涯规划,培养和提升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与调适能力。

2.精选课程内容。依据适应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既要满足新生短期内迅速适应大学之需,又要着眼大学四年和将来更长远的发展。因此,课程内容需“横向”与“纵向”结合,具有系统性与持续性。“横向”即涵盖大学生活的各个层面;“纵向”是对新生整个大学生活和未来发展具有指导性。调查显示,84.36%的新生认为有必要了解校史校情与规章制度、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能力培养(96.57%)、就业前景分析(94.73%)、学习方法(90.46%)、生涯规划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92.69%)、自我发展能力提升(91.48%),这充分说明新生希望获得涵盖大学生活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其具有促进未来发展的能力。①认识大学、传承文化。通过校史馆的参观、校训校歌的释义与表演,让新生了解校史、杰出校友及其对社会的重大贡献,理解大学精神与使命。激发其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形成知校爱校荣校意识。②熟知规范,适应生活。大学强调依据校纪校规进行自主管理,新生对此既陌生又新鲜,但都必须了熟于心,在日后学习生活中自觉规范行为。其中,教学和安全的相关规章制度尤其重要。③掌握方法、善用资源。大学的学习模式和教学风格与中学有很大不同,如果新生不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会导致学习上的困难、引发心理问题。所以,新生适应教育需纳入如何学会学习的内容,包括图书馆的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获取。美国、英国有很多大学采取了强化大学第一年教育的策略,将“如何听课与提问”、“如何完成大学作业”、“如何管理时间”和“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制成人手一本的小册子,指导新生“如何上大学”。[2]“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所以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④认识专业、生涯规划。新生非常关心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与就业情况,这部分内容可以从专业发展趋势、就业定位与前景、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设置。将专业认知与生涯规划相结合,使新生全面了解专业的基本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以便合理规划、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设计学习实践等相关活动,为今后的学习成长打牢基础。⑤心理教育、提升素质。当代大学生相对优越的成长环境以及独生子女的身份使得他们依赖性强、抗压力弱、自控力不足、心理调节机制缺乏。实践证明,新生入校以后,这些问题将逐一暴露。因此,急需对新生开展系统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会他们如何对待人生挫折、化解压力;怎样管理情绪调适心理;如何优化个性、挖掘潜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提高心理素质水平。[3]endprint

3.创新课程教育形式。形式是内容的外在呈现方式。只有创新教育形式,才能契合新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方式,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①新媒体式教育。通过微电影、Flash、快闪等新媒体方式对学校进行全方位呈现,让大学学习生活的理念、方法和基本范式渗透到新生的思想意识中。②体验式教育。通过素质拓展、游学等互动体验方式,训练和培养新生基本的学习与生活技能。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的“90后”大学生反感单方面的灌输教育,问卷调查中87.53%的学生更乐意接受体验式、参与性强的适应教育。③合作式教育。教师提出多个与新生成长发展密切相关和他们关注的问题,让其依据对问题的兴趣组成学习小组,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去获取知识,引发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以此激发新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这种合作式教育让学生“动”起来,教育“活”起来,充分挖掘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④情景式教育。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体的情境,让新生身临其境并进行角色扮演,在寓教于乐中达到教育目的。让学生在别开生面又令人难忘的角色扮演中,在笑声、掌声和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明白道理、掌握方法。⑤案例式教育。教师根据新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精心编成生动有代表性、典型性、针对性的案例,组织和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这种富有启示、吸引力、互动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改善了枯燥沉闷的被动式教育,大大增强了教育效果。

4.保证课程教育的持续性。新生对环境不适应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心理学将这一时期称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这个时期远远长于传统适应教育的时间。因此,适应教育是伴随新生在校成长的一个持续性过程。按照课程化设计要求,适应教育需延长至一学年乃至整个大学阶段,结合第一第二课堂,实行学分制和学习考核。一改以往“密集进攻”教育模式为“润物细无声”模式,使之遵循教育和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与现实需要。

5.建立评价反馈机制。为确保适应教育课程化内容的有效实施,需建立与之配套的评价反馈体系。结合定性定量进行考评,重点评估新生在适应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与能力的进步。一段时间后需了解新生对适应教育的意见、建议,以此对教育内容方法及时改进,同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教育模式的日趋完善。[4]

三、实施设想

我们依据新生的心理特点、实际需求,围绕三个层次的目标实践新生适应课程教育。第一阶段,以初级目标切入新生适应课程。开设“大学新生起航课程”,以多媒体方式对学校文化历史、规章制度、公共事务与安全、图书馆功能、专业认知进行教育指导,让学生了解学校学院,熟知各服务部门及其职能。此课程由学生处安排,各学院组织实施。第二阶段,围绕中级目标实践新生适应课程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让新生认识大学的管理模式和大学学习(教师教学风格、学习方法、查阅文献资料);需要针对新生在自我认知、寝室关系、情绪调适、压力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予以指导。第三阶段,从高级目标强化新生适应课程。针对新生个性优化、生涯规划、潜能开发,在“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中进行指导教育。所以,新生第一学年可以通过三门课程完成适应课程教育:“大学新生起航”(10学时,入校后2周内完成)、“大学生心理健康”(28学时,第一学期上课期间进行,与起航课程合计为2学分)、“大学生生涯规划”(第二学期进行,2学分32学时),这也符合教育部对高校开设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的要求。同时,要加强新生适应教育教材和系统规范的资料库建设,在新生接受适应教育的同时为其提供科学规范的学习材料。

参考文献:

[1]徐晓泽,等.团体咨询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5).

[2]季宜敬,等.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内容及方式探究[J].高校辅导员,2010,(10).

[3]徐娜.新生入學教育课程化建设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2).

[4]杨骐菲.朱玲.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体系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5,(8).

Abstract:College freshmen adaptiv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system,it affects the whole college stage of studens. At present,freshmen adaptive education is incorrect positioning,target fuzzy,contents lack pertinence,single forms,irrational time,scattered reference,appraisal feedback mechanism missing. Therefore,according to the curriculum idea,in terms of objective,content,teaching method and evaluation to build a curriculum system of adaptive education,improve the relevance and effectiveness.

Key words:college freshmen;adaptive education;curriculum system;structure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构建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