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预习提纲使用效果的探究

2017-12-25唐一希

科教导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高中数学

唐一希

摘 要 本文探究了高中数学预习提纲的使用效果问题。新课程背景下,使用“预习提纲”的教学方式逐渐成为一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趋势。本文以高一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和EXCEL软件对问卷进行整理,得到问卷数据和问卷结果,最后给出建议。

关键词 高中数学 预习提纲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8.064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Using Preview Syllabus in

Se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ANG Yixi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19)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ffect of using the preview syllabus in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the teaching method of "previewing the outline" has gradually become a trend to guide students to study actively. This paper takes the students of senior one as the object, carries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uses the SPSS and the EXCEL software to arrange the questionnaire, obtains the questionnaire data and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 and finally gives the suggestion.

Keywords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preview syllabus;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0 前言

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我们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1]但现实情况是,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为主体,一是体现在教案的编写上是以教师怎样完成教学目标为主旨;二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以老师讲述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和被迫学习。[2]具体弊端体现之一是教师讲过多遍,学生仍然不会,使数学教学低效,不能很好的完成三维目标。[3]

在此背景下,山阳中学从高一开始,实行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预习提纲”的方式来解决课堂教学低效、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的现状。本课题主要探究学生对用了将近一年的预习提纲的看法和建议,以了解高中数学预习提纲的使用效果,从而改进预习提纲的设计并完善教学方式。

1问卷调查

1.1 调研过程

本项调研分为两个阶段:[4]

(1)调查阶段(设计问卷、确定调查对象、发放问卷、收集问卷);

笔者在任教期间曾参与数学预习提纲的编写,对预习提纲的设计进行了深入思考。在设计问卷的过程中,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媒介,通过查询资料、阅读大量文献、个别询问学生、和教研组其他资深老师探讨,了解师生在预习提纲中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及他们对预習提纲的各种意见。在此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访谈得到的素材,结合上述对调查问卷应包括内容的分析,归纳整理出我们最关心的12个问题,制成调查问卷。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山阳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发放问卷前选取了5名学生进行试验,这5名学生针对问卷中不清楚和不合理的问题与选项提出了疑惑与建议,笔者综合他们的意见对问卷的一些细节进行了修改和调整,最后确定最终问卷。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全年级学生人数为1708人,按照学习成绩分为火箭班、提高班和平行班,它们的人数分别为196、604、908,按照抽样比例,共发放问卷350份,火箭班、提高班和平行班分别随机发放问卷50,120,180,收回有效问卷346份。

(2)研究阶段(整理问卷、统计数据、分析统计结果、做出推断)。

问卷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5]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整理问卷时,笔者先给每一份有效问卷编号,然后把每一份问卷的选项逐个录入SPSS数据表格;统计分析时,每一个问题各个选项都给出了频数和频率, 并利用EXCEL制作出频率分布直方图或饼状图。

1.2 调研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到,我们的预习提纲在知识内容的体系安排,教材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完善,基本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和值得改进的地方。

1.2.1 使用情况方面

针对目前使用的预习提纲类型这一问题,28.1%的学生认为是引导我们自学的方案,6.2%认为是引发思考的学案,4.7%的学生认为是练习题,60.9%认为都有。说明我们的预习提纲在注重引导学生的自学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授学生以“鱼”,不如授学生以“渔”,学会学习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前提,更是学生成才的基础。[6]

针对学生使用预习提纲的方式这一问题,41.7%的学生是先预习课本内容后做题,38.5%是边看书边做题,9.4%的学生是课堂上边听讲边做,10.4%的是等老师讲完课后,当练习做。说明80%左右的同学在课前能通过独学和群学完成自主预习,还有20%左右的学生把学习看成是完任务,没有自觉预习的习惯。

针对每次的预习提纲能完成几成这一问题, 12.2%的学生能完成1~3成,25.7%的能完成4~6成,46.4%的能完成7~9成,15.7%的能全部完成。说明我们设计的预习提纲比较贴近教材,难度适中,大多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基本能完成预习。

针对预习提纲怎样处理这一问题,14.9%的学生抛弃,32.4%的学生只保存重要的,46.1%的学生全部保存,6.5%的学生还整理在笔记本上,以备复习之用。说明85%左右的学生比较重视预习提纲这一学习资料,15%左右的学生完全忽略它。

1.2.2 使用质量方面

针对教师使用预习提纲的方式这一问题,44.1%的学生认为教师是提前发下去,并且收上来批阅,34.9%认为是提前发下去,第二天课上直接讲解,11.4%认为上课时发,边做边讲,9.6%认为上完课后发,留做课后练习。说明教师是比较负责的,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预习。

针对预习提纲的使用数量和质量的问题,57.2%认为使用较多,质量较高,13.2%认为使用较少,但质量较高,25.7%认为使用较多,但质量较差,3.9%认为使用较少,质量较差。数据表明:还有30%左右的学生认为预习提纲在质量和使用上有问题,说明我们在设计问题时没有从实际出发来了解我们的学生,造成教师在上课时不想使用预习提纲或脱离学生实际。

针对课堂的教学方式这一问题,32.5%学生是教师讲预习提纲答案,学生听,51.6%是教师利用预习提纲引导学生自主探讨,6.9%是教师参与,学生小组互助学习预习提纲,9.0%的是以鼓励学生自学为主。数据显示:教师已经尽量把课堂留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讨,但有些时候还有教师不敢把课堂还给学生,仍采用传统教学法。

针对学生对预习提纲的学习状态的问题,42.9%的学生以听老师讲为主,28.1%与老师同学能互动,产生思想碰撞,26.9%的选择性听讲,2.1%学生觉得不重要,压根不听。数据显示:有43%左右的学生还是要依赖老师,不能主动学习,55%的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到讨论问题中,而有2%左右的学生对课堂无所谓。我们不能抛弃这些学生,而更应该反思我们自己,是否我们的预习提纲备写有缺陷,无法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7]

1.2.3 使用感觉方面

针对预习提纲是否好用这一问题,和以前的练习卷比较,25.1%的学生认为好用,6.7%认为不好用,62.7%认为还行,5.5%的觉得没变化。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认可了预习提纲,少数学生认为二者之间没有变化,可能有时我们的预习提纲问题设计得不够科学,没有以学法指导为主而以习题代替。

针对总体难度是否应提高的问题,19.9%认为应提高,8.2%认为应降低,45.7%认为不要变,正好符合我,26.1%觉得都行。说明我们的预习提纲难度比较符合学生水平,难度可稍微提高一点。

针对学生更喜欢哪种类型的预习提纲这一问题,30.7%的学生更偏向于以教科书知识点大纲为主,37.4%喜欢以能引发思考的问题为主,11.7%喜欢以小组探究合作为主,20.2%认为应以练习题为主。数据显示:大多数的学生希望预习提纲倾向于能以引发思考的问题为主,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为更好地促进教育服务,我们在预习提纲的问题设计上应采取一些措施和手段。

至于学生对预习提纲的设计建议,学生认为预习提纲应简而精炼,重在基础,能让他们自主完成预习,同时出一些经典题型。

2建议

预习提纲是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和能力培养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一方面要帮助學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牢固、完整的知识体系。[8]根据以上的结论,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知识问题化:首先问题是设计要有启发性,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其次设计问题要紧紧围绕本课的学习目标,抓住问题的关键点。

(2)内容上要突出学法指导:例题应该对应相关方法、规律的总结。让学生从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中总结出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预习提纲,如新课中的问题型提纲,复习课中的总结型提纲以及专题性提纲。

(4)教师使用预习提纲时要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时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如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注意事项等。[9]

通过“预习提纲”的课堂方式,让学生意识到:看书不仅要看详细,还得认真思考,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参考文献

[1] 丁虎,杨德新.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策略研究[D].阜阳市城郊中学,2011.

[2] 朱月祥.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写模式的案例分析[J].中学数学,2014.

[3] 李静.高二数学导学案教学效果评测[D].固镇二中,2011.

[4] 李海东,张唯一.高中数学课标教材使用情况调查与研究[N].数学通报,2009.

[5] 叶向.统计数据分析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6] 邹英.高中数学导学案问题设计问卷调查报告[D].定边县安边中学,2011.

[7] 高凌飚,张廷凯.基础教育教材评价:理论与工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8] 李建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9] 孙雪梅.学案导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探讨和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2007.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高中数学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