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浙江省高职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
2017-12-25叶美丽
叶美丽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创造应用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人类的必备技能。对浙江省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高职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总体水平较均衡,基本能满足目前大数据背景下英语教学的要求。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建议包括:制定针对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标准;强化整合信息技术和英语课程信息;关注个体、群体差异,建立长效的学习机制。
关键词:高职;信息素养;调查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0-0031-02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步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1]
在这样的大数据背景下,个人的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广泛且不断发展的综合性概念。目前,它不仅包括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加工、传递和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有在新环境中独立学习的能力及创新意识、批判精神及社会责任感。[2]
二、研究背景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张霞等(2012)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进行分析得出:对于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教师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等情况的调查研究。
三、调查方法和样本特征
1.调查内容和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参照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分析研究浙江省高职英语教师教龄、性别等因素对教师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信息素养需求等方面形成的影响,以期为大数据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和提升提供可行性参考。
2.量表设计。问卷调查首先以浙江某高职院校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并通过SSPS17.0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综合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和国内外研究,以及高职英语教师职业特征,该问卷把信息素养划分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信息素养需求四个维度。问卷采用里克特量表的五级选项进行设计。
3.调查样本。此次调查在浙江省高职英语教师中以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共发出问卷150份,实际回收122份,回收率81.3%,剔除有缺失数据,答案排列完全一致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16份。其中,男教师37人,女教师79人。根据教龄分组,5年以下16人,6—10年52人,11年及以上48人。数据显示调查对象基本符合浙江省高职英语教师的性别结构和教龄结构,样本的抽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所得数据可靠。
四、实证分析与结果
1.描述性统计。本研究对所有调查项目进行均值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教师经常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使用在线语料库的频率较低。数据表明,浙江省高职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总体水平适中,且教师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方面的均值较集中。
2.影响因素分析。(1)各因素对教师信息意识的显著性影响检验。根据分析,性别因素和年龄因素对信息意识影响的统计结果皆为p>0.05,不同性别对信息检索频率没有显著性影响,不同教龄因素对信息检索频率也没有影响。教龄5年之内(含5年)、5—10年(含10年)、10年以上的教师在信息检索频率上两两比较没有显著区别。在对信息来源的各个途径进行比较之后得出,教师在利用相关数据库及网站方面的利用频率最高,排名次之的分别为“期刊或会议记录”、“同行推荐”、“教学参考书、经典著作等纸质图书”,利用频率最低的是“参加会议或讲座”。(2)各因素对教师信息能力的显著性影响检验。英语教师信息能力分量表从教师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信息展示能力、网络互动能力、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能力方面进行考量。通过spss数据统计分析,教师性别、年龄因素对教师的信息检索能力都没有显著影响。根据统计信息检索能力各项指标的使用频率显示,教师使用搜索引擎的频率最高,使用CNKI、万方等国内数据库的搜索频率排名次之,使用频率最低的是在线语料库如webcorp的使用,使用Springer、Cambridge、Oxford等国外数据库浏览新华网(英文版)、人民网(英文版)、时代周刊、泰晤士报等英文网站频率的排名略低。教龄因素对教师信息分析能力没有显著性影响。性别因素对信息分析能力有显著影响。男性教师的信息分析能力较强。性别对教师的信息展示能力没有显著性影响。在教龄方面,5年以下教龄教师的信息展示能力较低,但5—10年教龄教师与10年以上教龄教师没有显著区别。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能力方面,教师性别因素与教龄因素没有显著性影响。在信息互动渠道上,教师利用qq、BBS、微信等软件与学生进行互动的频率较高。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能力方面,教师性别因素没有显著性影响。不同教龄教师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能力有显著区别。5年以下教龄教师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能力比5—10年教龄教师及10年以上教龄教师较低。(3)教师信息伦理情况分析。教师信息伦理指教师应具备的辨别和判断信息,正确传播信息,并运用信息进行教书育人的能力。调查从教师是否详细标注引用和参考文献等角度出发,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教师信息伦理情况总体较好。
3.教师的信息素养需求。根据问卷调查,高职英语教师在教学及研究中获取更多信息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下,教师开展慕课、微课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资源和硬件的更新需求与学校的教学资源及硬件设施的建设略显滞后的矛盾。关于教师对信息素养的培训需求主要集中在有效获取、评价、筛选信息的策略方法上。
五、讨论和建议
1.通過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教师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上均数基本达到半数以上,说明教师们在教学、科研中基本能利用、处理和展示信息,并且均值基本相当。(2)在调查的问卷中,教师均值最高的是教师在课堂中使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情况,最低的是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在书籍、报纸杂志或互联网上寻找相关资料的情况。(3)在信息能力方面,教师获取信息的途径日益增多,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但是,教师的英语专业信息的检索渠道较少,数据库的使用和能力比较薄弱。endprint
2.關于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几点建议:(1)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师信息素养标准。教师信息素养概念一直以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建立了相关的内涵系统。但是,专门针对英语教师的信息内涵以及学习体系没有普遍的标准。因此,可以制定面向英语教师的信息标准,提高教师培训和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可以依据此标准了解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求,检测自身的信息素养情况,参与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提升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效果。(2)强化整合信息技术和英语课程信息。在当前慕课和微课、网络教学时代的背景下,英语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进行整合,根据慕课、微课、网络课程的特征持续改进高职英语课程的设计,促进创新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开发网络课程,建立英语资源库,将教学资源数字化。通过课程重组、资源共享的模式达到有效服务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3](3)关注个体、群体差异,建立长效的学习机制。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包括教师自身的学习、外语部门教师的合作学习、专家和骨干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指导系统的学习机制。基于教师的个体差异,可以对每位教师设立短期、中期、长期培训目标。同时,根据教师的课程特征、教研团队、信息化掌握程度等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团队特色培训。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中国电化教育,2012,(5).
[2]秦美娟,何广铿.大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内涵探讨[J].外语界,2009,(5).
[3]刘士新,谭淅予,刘敏.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英语学习信息素养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2).
Abstract:Under the big data environment,ability to process and apply information has become to be necessary. A survey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Zhe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shows the teachers are of balanced overall level,and they can meet the demand of teaching English under the big data environment.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each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clude:set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 based on English teachers;promote integrat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nglish course;focus on teachers' individual and group difference and establish long-term study mechanism.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information literacy;survey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