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蒋介石与南京悲歌

2017-12-25许陈静

环球人物 2017年23期
关键词:幸存者南京大屠杀展厅

许陈静

80年前的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是一片丛葬地,掩埋着万余名被日军屠杀的中国军民;80年后的这里,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所在地,历史在此静默地伫立。

在纪念馆的展厅墙上,有三句话——

第一句是南京大屠殺时救助过中国难民的约翰·拉贝所说,“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

第二句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所说,“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

第三句是原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法官梅汝璈所说,“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在纪念馆馆长张建军的记忆里,有两个场景印象极深。其一是,日本教授村冈崇光应邀到南京大学讲课,其间参观了纪念馆。原本40分钟就能看完的展厅,他待了两个小时,对每一张历史久远、人物模糊的照片仔细辨认。他的父亲是侵华日军中的一员,他害怕在这个纪念馆里见到父亲的照片。参观结束后,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讲课的酬劳,递给了陪同参观的张建军:“我不能拿南京人的钱。这些钱在口袋里像一团火,实在放不下去。”张建军代其把钱捐给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援助会,然后把空信封留下来,夹在了书里。

其二是,自从2014年设立国家公祭日以来,北京101中学的校长每年都会带学生跨越1000多公里,来此参观。在纪念馆的悼念广场,校长总会对学生们说:“你们学习是为了什么?不仅是为了考上好大学,有一个好工作,甚至走向欧美。你们要记住这段历史,才会知道,你们不能仅为了自己而活,更要为这个民族、国家去做些什么。”

南京大屠杀过去了整整80年。日寇的残忍、杀戮、惨无人道,无论日本右翼分子如何否认,都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张建军希望,人们记住的,不再仅仅是30万死难者这个数字,而更应该是那段民族耻辱的历史。“纪念馆的研究团队、其他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一批非常宝贵的历史史料和研究著作。”这其中包括:南京保卫战是一场什么样的战斗?军事上是否战至悲壮?政治上是否战至最后?国之元首蒋介石为何表现出大量的矛盾性?一边誓言保卫南京,一边保留中日密谈渠道,所为何来?一度坐镇南京又最终弃城而去,何以如此变动?先是口谕撤退后又电令坚守,何以如此反复?一个“战时领袖”的决心和怯懦,仅仅是个人的性格使然,还是包含着更深刻的历史必然?

一场民族浩劫留给今日中国的,不仅是悲恸的情殇,不仅是血色的块垒,不仅是历史的郁结,只有这些是不够的,更应是国运的思考,道路的选择,民族的奋进。

以此,为南京保卫战和南京大屠杀80年祭。endprint

猜你喜欢

幸存者南京大屠杀展厅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党史展厅设计
党史展厅设计
烟草产品展厅设计
纪念
“我经历的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80周年谁的记忆与谁的哀恸
南京大屠杀审判从未终止
“慰安妇”幸存者黄有良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