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里里家族,暴富神话与暗杀悲情

2017-12-25何正冯璐

环球人物 2017年23期
关键词:真主党逊尼派什叶派

何正++冯璐

父亲曾是黎巴嫩5任总理,终被暗杀;儿子两度出任总理,欲罢不能

萨阿德·哈里里

1970年4月生,黎巴嫩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次子,现任黎巴嫩总理。2017年11月4日出访沙特时突然宣布辞职,并于11月21日返回黎巴嫩,暂缓辞职。

一直想辞职的黎巴嫩总理萨阿德·哈里里(下称哈里里)还是没辞成。

11月22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举行了阅兵活动,庆祝结束法国委任统治、实现国家独立74周年。一大早,哈里里就与黎巴嫩总统米歇尔·奥恩、议长贝里参加了阅兵仪式。不过,他有些心不在焉。

这是哈里里自11月4日在沙特宣布辞职以来,首次在黎巴嫩公开场合出席重大活动。

阅兵后,哈里里与奥恩闭门讨论起自己的辞职事宜。讨论后,哈里里告诉媒体:“我递了辞呈。但奥恩要我缓一缓,我就没再坚持。”

他这个决定暂时平衡了微妙的黎巴嫩政局。

出走,暗示受到暗杀威胁

11月,哈里里在沙特停留了两周,又访问了法国和埃及,但迟迟不愿回黎巴嫩。

一切源于他11月初对沙特的访问。

据随行人员透露,从一开始,这次沙特之行就有些不寻常。

11月2日,哈里里出发前告诉总理府工作人员,自己去几天就回来。他还跟媒体团队约定,3天后在埃及沙姆沙耶赫会合,参加“世界青年论坛”。

结果哈里里去了沙特,卻没按时返回黎巴嫩。

当飞机降落在利雅得后,他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以往,沙特方面会十分友好地在机场迎接,但这次异常冷清。

11月4日一早,哈里里接到一个电话。沙特官员请他去见沙特王储穆罕默德。他应声赴约。但没人知道两人具体谈了什么。

会面后4小时,哈里里就发表电视声明,撂挑子不干了。他面无表情,一字一句地读着辞职信,矛头直指黎巴嫩真主党:“过去几十年,真主党用武力建了一个特殊政党。他们号称自己是抵抗组织,却攻击叙利亚和也门的兄弟,甚至是黎巴嫩人民。”同时,哈里里还暗示自己受到暗杀威胁。

谁也没料到他会突然请辞,而且是在海外宣读辞职信。奥恩表示,一切等哈里里回国后再说。

哈里里挺沉得住气,没回国。

不过黎巴嫩国内的人坐不住了。11月10日,奥恩在会见沙特特使时坚定地表达了立场:哈里里必须回国。而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哈桑·纳斯鲁拉也发表电视讲话,称“确信”哈里里被逼辞职,沙特“拘押”他无异于向黎巴嫩“宣战”。

哈里里澄清了。11月12日,他在沙特接受黎巴嫩未来电视台采访,否认了被软禁传闻。他表示,只要真主党保证黎巴嫩不卷入任何地区冲突,他就收回辞呈:“我在沙特行动自由,想走随时能走。”

“黎巴嫩优先。”哈里里哽咽着说完这句话,结束了采访。

11月1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邀请哈里里一家人到法国“待上几天”。哈里里是11月18日搭乘私人飞机前往巴黎的。他这次只带了夫人和长子,把较小的两个孩子留在利雅得“参加考试”。随行人员说,“哈里里不希望让孩子们搅进这些事”。

也是这天,哈里里与奥恩通了电话,约定在黎巴嫩独立日前回国。

11月21日深夜,哈里里经由塞浦路斯返抵贝鲁特。当天,许多支持者连夜集会,庆祝他归来。

如今,这场出走“闹剧”逐渐落下帷幕。但是,本已动荡不安的中东局势却更加混沌。

归来,不愿打破微妙政治平衡

黎巴嫩教派林立,主要有基督教马龙派、伊斯兰教逊尼派、伊斯兰教什叶派三大派。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矛盾、什叶派和逊尼派间的矛盾、外部势力的介入,使黎巴嫩多年来一直动荡不安。特别是1975年4月爆发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两派间的内战,持续了15年,严重破坏了黎巴嫩经济,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哈里里想辞职,也是苦于应付国内政治矛盾激化、中东教派矛盾上升的局面。

他和他领导的“未来阵线”属于逊尼派。而黎巴嫩有1/3的人信奉什叶派。真主党,就是最大的什叶派政党。

真主党从1983年成立起,就一直受什叶派大国伊朗的资金和武器支持,还组建了真主党武装。这支军队凭不要命的精神杀出一条血路,且实力远超政府军。内战结束后,真主党更是成了黎巴嫩政党中唯一拥有军事武装的党派。但正因如此,真主党也备受诟病。

真主党与逊尼派的矛盾集中爆发于2005年。哈里里的父亲、黎巴嫩前总理拉菲克·哈里里死于非命,许多人称跟真主党有关。黎巴嫩国内矛盾激化,逊尼派与什叶派势不两立。

转折出现在2006年。

这年7月,以色列以该国士兵被绑架为由,从黎巴嫩南部入侵,轰炸贝鲁特城郊。真主党武装成了抵抗主力,还袭击以色列城市海法,迫使以色列撤军。

两年后,黎巴嫩政府承认了真主党拥有武装的权力。真主党领导的38联盟在议会30个席位中占11席,并享有否决权。但在逊尼派大国沙特看来,真主党的存在代表伊朗有能力控制黎巴嫩。

真主党的“阴影”始终笼罩着哈里里。他在辞职声明中说,真主党利用所掌握的武装优势,在黎国内形成“影子政府”。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哈里里担心,伊朗的势力会越来越大。近年来,伊朗通过什叶派这个纽带,将其影响力深入到伊拉克、叙利亚、也门、黎巴嫩,在中东地区构建了“什叶派新月带”。伊朗总统鲁哈尼曾十分自信地说:“在整个海湾地区,哪有伊朗够不到的地方?”

乱局中,以色列也出来抱团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称,有了“新盟友”:“我们要对抗伊朗的侵略,尽可能削弱它的势力。”事实上,是以色列面对什叶派的威胁,希望赶紧联合哈里里及其领导的逊尼派,以保全自身。

其实,目前黎巴嫩国内政坛处于难得的平衡状态。总统是来自基督教马龙派的奥恩,总理是来自逊尼派的哈里里,议长是来自什叶派的贝里。2016年组成的新议会,也是由两大派联合组成的。一派是由真主党领导、受伊朗支持的38联盟,另一派是由哈里里家族领导、受沙特支持的314联盟。endprint

哈里里曾明确表示,不愿打破目前的政治平衡。他告诉沙特王储:“直接对抗真主党,是超出我和黎巴嫩能力范围的事。”也正因此,他选择回国继续履职。

父子,与黎巴嫩国运血脉相连

地区势力在黎巴嫩的角力影响了哈里里的命运。这在黎巴嫩历史上不是首次。事实上,哈里里家族的命运一直与黎巴嫩国运紧密相连。

2005年2月14日,一次大爆炸撕裂了贝鲁特。刚提交辞呈的黎巴嫩总理拉菲克·哈里里被炸死。

他曾五任总理,在黎巴嫩威望极高。

拉菲克生前强烈反对叙利亚占领黎巴嫩。他的身亡在全国激起大规模反叙示威活动。叙利亚不得不从黎巴嫩撤军,结束长达29年的军事占领。

“没有他,就没有黎巴嫩的今天。”至今,黎巴嫩人民对拉菲克心怀感激。

1944年出生的拉菲克在贫苦家庭中长大。他在黎巴嫩找不到商机,就只身前往沙特。他做过老师,也做过给人摘酸果的工人、报纸校对、公司会计。直到1971年,他创立了西库尼斯特建筑公司,正式进军商界。

1977年,沙特國王要在塔伊夫修宫殿,但工期只有6个月。拉菲克毅然接下任务。最终,他凭这次工作获得沙特王储法赫德的信任。1978年,他被授予沙特国籍。只有很少外国人能获此殊荣。

上世纪80年代,拉菲克创建了黎巴嫩奥吉公司。他在沙特、巴黎、伦敦开有银行,持有多家跨国公司股份,是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

有媒体报道,拉菲克为进入政坛不惜血本。他为叙时任总统哈菲兹·阿萨德修建了总统府,也捐了座大宅子给黎时任总统赫拉维,还给政坛上一些重要人物塞过钱。

由于有沙特的撑腰,他组织了结束内战的和平谈判,并于1992年担任黎巴嫩总理。在任上,他主持了贝鲁特的重建工作,也变得更富有。

拉菲克一直挂念着乡亲们。他建立慈善基金会,还安排没钱看病的黎巴嫩人去法国治病。

遇刺前4个月,他刚递了辞呈。

拉菲克死后,哈里里被家族选为父亲的政治接班人,接手由拉菲克创建和领导的“未来阵线”。

1970年出生的哈里里已有些历练。1992年,他从美国乔治敦大学毕业后返回沙特,一直帮父亲打理沙特奥热尔公司。他有黎巴嫩和沙特双重国籍,妻儿也一直生活在沙特。

但哈里里自认政治资历不足,拒绝出任总理。

2009年9月,哈里里自觉时机成熟,当了总理。2011年6月,他发起父亲遇刺案的调查,结果真主党撤回对政府的支持,他不得不下台。流亡3年多后,哈里里返回黎巴嫩。通过支持奥恩当总统,他于去年12月换来再任总理的机会。

哈里里突然宣布辞职,也是觉得自己的处境与当年父亲遇刺前极其相似:“我察觉到一场以我生命为目标的阴谋”。

哈里里父子的命运杂糅了暴富的神话和暗杀的悲情。在父亲的光环下,哈里里两任总理,却一直没有摆脱内外交困的政治状态。显然,他不想像父亲一样,为政治赔上性命。

“中东小巴黎”,浪漫成悬念

黎巴嫩的富裕是出了名的。它的世俗化,也是出了名的。

在贝鲁特最繁华的市中心商业区,有无数酒吧和奢侈品店。夜幕降临,会有许多年轻人在街边吸烟、喝酒,欣赏乐队的表演。因为黎巴嫩的开放,它也被外界称为“中东小巴黎”。

这么看来,黎巴嫩不像穆斯林居多的国家。而这一切的繁华,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战火。黎巴嫩内战时期,大量黎巴嫩人外逃。他们在海外积累了一定财富,后为祖国带来大量资本。

再加上2006年黎以战争后,黎巴嫩政坛局势相对稳定,这个地中海东岸的美丽国家经历了经济飞速增长的黄金期。在受叙利亚内战影响前,黎巴嫩每年GDP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

如今,黎巴嫩的繁荣是否能继续?

纵观整个中东,分成几大阵营。一方是俄罗斯、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一方是美国、以色列,另有逊尼派大国沙特和中东大国埃及。有中东问题专家分析认为,此次哈里里的辞职风波再次削弱了各政治力量间的互信。即便黎巴嫩现在国内政治局势维持着微妙的平衡,也极容易被打破。

过去几年,中东地区战火不熄。伊拉克、叙利亚、也门三国内战力度前所未有。作为叙利亚的邻国,黎巴嫩在接收了几百万难民的同时,也目睹了内战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创伤。

更何况黎巴嫩经历了多年战乱,从普通民众到总理,都不愿看到本国沦为大国进行地缘政治博弈的新战场。但在中东各方力量面临重构的时期,黎巴嫩是否能继续维持“中东小巴黎”的浪漫,已成悬念。endprint

猜你喜欢

真主党逊尼派什叶派
黎以爆发四年来最严重冲突
分析伊拉克宗教派别
伊拉克妇女因露手导致冲突
爆炸“侵袭”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