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安全文化建设的高校电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2017-12-25张羽李鸿儒张威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0期

张羽 李鸿儒 张威

摘要:以高校电类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对电类实验室多发事故类型进行分析,找出高校电类实验室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安全文化建设的角度提出了营造安全环境文化、培育安全意识文化、培养安全行为文化、建立安全制度文化四方面文化建设内容,以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成效,为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实验环境。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电类实验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0-0012-03

一、引言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实验室工作的重要内容,科学、规范地开展各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高校做好其他建设的有力保障,对“双一流”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今,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高校电类实验教学需求逐步提高,许多高校都对电类教学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进行了扩建和改造,使电类实验实习课程得到了发展和加强。这对实验室的科学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先进的实验设备、复杂的实验环境以及高难度的实验条件,使得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引发社会各界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广泛关注[1]。近年来,发生在电类实验室的安全事故也有所增加,但人为轻视、监督缺失和制度休眠被认为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如果将实验室安全工作视为一种文化来组织管理和实施,发挥安全文化对个人影响和规范的作用,很多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很多事故或许就可以避免[2]。本文以高校电类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对实验室多发事故类型进行分析,找出高校电类实验室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安全文化建设的角度提出针对电类实验室安全的管理对策,为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3]。

二、电类实验室多发事故类型及其特点

电类实验室一般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及检测、通信技术、信息及计算机控制实验室等。由于其专业特点,电类实验室大都设备先进,更新较快,并且普遍存在高电压、大电流的实验,有些实验室还需要在强磁、真空、高转速等特殊环境和条件下进行。设备越先进,环境越复杂,电类事故的发生方式和表现形式也就越来越多样化[4]。按照电类实验室多发事故的表现形式来分类,主要有:电气火灾、电气爆炸、电气触电、机械伤人这四大类事故。电类事故都具有隐蔽性强、危险因素不易察觉、事故发生突然、破坏性大、涉及面广等特点。下面对其进行分别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电气火灾事故。电类实验室中的火灾事故主要由于电气设备长时间通电运转温度过高,或供电线路超负荷运行引起外绝缘皮过热,或短路、接地、设备损坏等原因产生电弧及电火花,将周围易燃物引燃发生火灾的事故。

2.电气爆炸事故。电气爆炸类事故多见于变压器、整流逆变装置中,当其承受的电流或电压超过额定值时引发的击穿短路,进而导致设备过热起火爆炸。

3.电气触电事故。电气触电事故是指电流的能量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亡事故。

4.机械伤人事故。机械伤人事故多发生在高速旋转或冲击运动的机械实验室或带有电机的电气实验室。如操作不当或缺失防护造成的甩抛或碰撞伤人等。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电类实验室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注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而忽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现象,使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出现了诸多问题。除了学校顶层设计与公用房调整分配的客观原因之外,人为主观因素是造成实验室安全隐患高、实验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5]。

1.楼宇陈旧,线路老化。当前,许多实验室所在楼宇由于建设年代比较久远,楼宇的安全防火很难达到现阶段的安全标准。比如走廊等公共空间无喷淋设施,安全疏散楼梯数目达不到要求等,即使经过了局部修缮和改进,依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原供电线路的功率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大功率实验设备的需要,长期超负荷工作,极易引起线路老化,造成火灾隐患;对于强电实验室,原线路不能满足电气设备可靠接地,或陳旧楼宇没有铺设绝缘地胶,都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多数实验室被安排在陈旧楼宇而非宽敞的实验大楼,单个实验室面积小。随着学校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原本拥挤的实验室要增加更多套实验设备以满足新的实验教学需求,实验台部分堵塞安全通道,甚至将实验设备叠放以节省空间,这给实验室安全带来了很大隐患。

2.人为轻视,缺乏培训。人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做实验的师生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知识或技能、不遵守操作规程、不当的个人防护以及不良的实验习惯等因素。另外,高等学校迅速扩招,实验室新建、扩建使实验室工作人员相对数量出现紧缺,新入职人员缺乏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也为实验室安全留下隐患。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应重视教育和培训工作,这对于帮助实验室师生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提升处理突发安全事故能力都有很大帮助。高校应投入更多的安全教育经费,将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作为常规的教学环节来开展,让学生系统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

3.监督缺失,奖惩模糊。实验室安全管理上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管理人员对安全责任认识不够,对安全管理工作敷衍了事。此外,缺乏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安全事故奖惩模糊,也使得相关人员对安全工作不重视,流于形式。应实现安全责任与个人利益挂钩,增加奖惩力度,将安全目标责任列入个人的年度考核目标中,在职称评聘、评奖评优等环节增加权重比例,执行重大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等,提高违规成本[6]。

4.制度休眠,执行不力。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相应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却没有及时调整完善,针对新情况的具体管理细则缺失,使得实验室安全出现了管理盲区。

另外,各高校实验室对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机制重视不够,经常以管理制度代替应急预案;或者即便构建了应急机制,也缺乏宣传教育和常态演练。由此导致师生对应急机制掌握不全面,安全应急机制变成一纸空文,不发挥任何作用。endprint

四、依托安全文化建設的安全管理对策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大多是人为因素引起的,都可以通过改变人的安全意识和根本观念来减少甚至避免发生安全问题。实验室安全文化是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践中经过长期积累不断总结完善形成的,被全体师生认同并与学校文化有机融合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和安全行为准则是师生在实验室中对安全的意识、观念、态度、素养和能力的综合。其作用是从环境、理念、行为、制度等方面使师生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责任和意识,使实验者、决策者和管理者对安全的重视变为主动、内在的需要,而不是被动地遵守规章制度的要求。

结合高校电类实验室特点,依托安全文化建设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整体结合推进。

1.营造安全环境文化。营造安全环境文化,要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加快实验室硬件建设,推进全面的实验室安全防护技术和事故应急预案,探索并广泛使用现代管理手段。通过不断改善实验室设施,提升实验室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①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上墙。在实验室内统一位置悬挂各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门内贴有紧急疏散示意图,统一实验室形象,有效促进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建设,起到安全防范警示作用。②实验室门外和实验台上张贴二维码、安全信息牌和警示牌,信息化管理实验室。学生扫描二维码可查阅该实验室的相关信息、制度、应急预案、实验室简介等。实验室安全信息牌贴在实验室门外,内容包括实验室名称、房间号、安全负责人、应急电话等信息。安全警示牌贴在实验室内或实验台的相应位置,常见的电类实验室警示牌有“人走请断电”、“禁止吸烟”、“当心触电”、“注意电机运转”、“安全出口”等。③为特殊实验台订做安全防护板和安全防护罩。对于个别含有高压电、易击穿爆炸、高速运转电机的实验设备,要在相应危险位置订做安全防护板或安全保护罩,保证实验者的安全,以减少意外发生。④为每个实验室配备急救药箱和紧急照明灯。针对电类实验室易发生的电烙铁烫伤、电气爆炸轻微烧伤等事故,可以利用急救药箱第一时间对伤者进行处理;针对紧急停电的情况,可以在紧急照明灯照明下将设备断电,将实验室总电源断开。

2.培育安全意识文化。通过组织活动,帮助师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培养及时发现实验室安全隐患的防范意识和处理安全事故的应急能力。①每年举办安全生产文化月活动,宣传教育和引导师生注重实验安全意识。活动持续一个月,通过电子展板宣传教育、安全用电文化墙、消防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学院形成浓厚的安全氛围。②对师生签署安全责任承诺。针对每一位实验教师签署四层次安全责任状:学校—学院—实验室—实验教师;针对每一位做实验的学生签署安全承诺书及实验仪器设备安全操作使用登记记录。③建立安全负责人轮流上岗的交叉检查机制。通过普通实验教师轮流上岗参加学院的安全生产检查,使基层实验教师了解学院安全生产工作的整体情况,有利于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交流,使他们的思想意识由“要我保安全”转变为“我要保安全”。

3.培养安全行为文化。安全教育和培训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基础性工作,应将其纳入正常的教学工作之中。①针对实验教师的专题培训。每年召开安全教学专题培训,内容包括电类实验安全教学培训、安全急救培训等,针对电类实验室极易发生的触电事故的抢救方法——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进行人体模特实际演练。②针对学生的全周期安全培训。结合学院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对电类专业学生四次集中培训,完成本科阶段全周期的电类安全培训体系。大一学生接触电工电子实训,通过参观实验室和实训安全培训对电类实验有感性认识;大二开始电类基础实验,实验前要求学生参加校园网上的“电类实验室安全准入培训和测试”,测试合格并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大三进行电类专业实验,每次实验开始前要学习《本次实验安全操作规程》;部分大四学生的毕业设计要在实验室完成,也要经过相应的安全培训才准入实验室。③针对全体师生的防火演练和逃生演习。对师生的培训和教育不仅体现在书本、网页上,还要不定期举办防火演练、灭火器使用演练、逃生演习、疏散演习等,强化理论培训的结果。

4.完善安全制度文化。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相对较为宏观,院系管理应该更有针对性。要根据电类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征,分类分层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制度建设,消除管理盲区,提升安全事故防范能力。继续制定和完善包括管理制度、检查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在内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已有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查。通过建立健全安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实验室准入制度,将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心向主动预防转变,将安全意识深深“植入”师生心中,形成安全制度文化,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内涵丰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科学应对”的原则。依托安全文化建设的电类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是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为进一步提升电类实验室的安全系数,构建一套完整的安全文化体系,仍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创新和探索高校电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整体跃升,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创造和谐健康的教书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韩方,珍曹,冯蜀茗,等.中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启示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452-455.

[2]朱莉娜,孙晓志,弓保津,等.高校实验室安全基础[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

[3]陆锦冲.和谐社会视角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1-4.

[4]王志强,郑帅,陈翠丽,等.高校电气实验室安全管理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7):293-296.

[5]郭敏杰,胡新,王珣,等.高等药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77-183.

[6]袁兆国.高校工科院系实验室安全现状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279-281.

Abstract:Taking the electrical laboratories in colleges as a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ypes of the accidents which are frequently occured and points out the universal problems the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afety culture building,we propose four aspects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cluding creating a safety environment culture,cultivating a safety awareness culture,developing a safety behavior culture,and establishing a safety institution culture. Such a work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afety management in the laboratories,and therefore to build a safe and reliable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for practice teaching and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safety cultural building;electrical laboratory;safety management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