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冬奥会遇冷,赞助企业“心哇凉”
2017-12-25王洋
王洋
韩国国民对平昌冬奥会热情貌似并不太高,中国游客还会成为韩国的救世主吗?
韩国首尔广场上的计时器,时刻提醒着来往的路人,距离2018年韩国平昌冬季奥运会已经不足百日。不过对于在本土举行的冬奥会,韩国国民的热情貌似并不太高,对此最焦虑的莫过于赞助平昌冬奥组委的韩国企业。
内忧外患的平昌冬奥会
有人指责本次冬奥会的前期准备和宣传力度不够充分,导致本届冬奥会的人气远不及同样在韩国举行的1988年汉城奥运会和2002年的世界杯。其实从整个大环境来看,冬奥会的影响力本身就远不及奥运会和世界杯。
首先来回顾一下前两届冬奥会,上届索契冬奥参赛人数为2871人,而2010年温哥华冬奥仅有2701人参赛(而2008年在我们家门口举办的北京夏奥的参赛运动员则多达11438人)。参赛人数少、项目小众并且巨星效应几乎没有,门票销售情况的不乐观就不难理解。今年上半年平昌冬奥组委投放了75万张门票,却只销售出5.2万张。对此票务主管还很乐观,表示计划11月中旬卖出50%的门票,而截至11月14日,全部107万的门票只卖出30多万张,而且卖出的票当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海外购买。韩国民众对冬奥会的热情可见见一斑。
近日韩国银行联合会以帮助国家成功举办大型赛事和给冷门项目运动员加油的名义,向平昌冬奥组委捐款200亿韩元大量购票。届时将根据售票情况,把企业员工送至那些现场观众很少的冷门比赛,这也引起了业界的强烈不满,认为是被强迫民意。这也加剧了民众对冬奥会的抵触情况。
而政府方面,截至今年5月投在平昌冬奥会上的资金共计13兆韩元(约787亿人民币)。其中,当然包括建设高速公路和高铁等建造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如此庞大的资金同时,却出现了数十数百亿韩币的资金不足。首先,项目比申办时增加了16项。从86个项目增至102个项目,人力、设备和设施费都会相应增长。所需资金比预算多出了4000多亿韩元(约24亿元人民币)。但筹备资金的道路却被封死了。受“朴槿惠闺蜜干政”丑闻影响,企业对冬奥会的赞助动力也大为削减。截至今年5月时企业赞助还一直维持在8800亿韩元(约53.6亿元人民币),距离目标9400亿(约57亿元人民币)虽只差600亿韩币(约3.6亿元人民幣),却始终没有企业愿意挺身而出。
据财界透露,截至11月,平昌冬奥会的官方合作伙伴才确定扩大到了11家,包括三星电子,现代汽车集团和乐天等。这些都是赞助500亿韩元(约2.99亿元人民币)以上或等值物品的企业。赞助150亿韩币(约0.89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官方赞助商有9家;赞助25亿韩元以上的官方供应商有16家,其中包括唯一的一家中国公司华为;赞助不到25亿韩元的官方支持商一共是18家,这54家企业一共赞助的金额约为9470亿韩元(约56.7亿元人民币)。
虽然想要评价这些赞助企业是独具慧眼还是飞蛾扑火,需要等到冬奥会之后。不过韩媒普遍把本届冬奥会认定是劳民伤财,甚至认为会在国际上丢人。
为何韩国民众对冬奥反应冷淡?
其中最令人不解的,是将要举行开、闭幕式的奥运会场馆居然没有顶棚。届时到场的观众和运动员都将置身在露天场地里,有人戏称平昌的开幕、闭幕式都需要看天吃饭,因为防寒都基本靠抖,也难怪票卖不出去。至于冷到什么程度,可以回顾一下11月4日在本场馆举行的纪念冬奥倒计时百日活动。在4个小时的演唱会中,竟有7名观众冻伤。当时的气温是3度左右,而明年2月平昌的平均气温将下降到零夏4度左右,体感温度更是降到零下14度,这还只是保守估计。如若遇到大风或是暴雪,情况将更加严重。
为什么不盖顶棚呢?首先在确定场馆的进程就耽搁了很多时间,平昌的各个地方和江陵都曾被提名为开、闭幕式的候补,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到去年才得以动工。开工后又因为预算被砍,不得已修改图纸将顶棚拿掉。被抗议后政府又在今年开始促进翻修开幕式场地屋顶的方案,结果被告知翻修将耗费一年以上的时间。时间不足甚至还讨论了使用特别薄的韩纸代替屋顶的想法。虽然奥组委提出届时会设置防风屏障、提供电暖气和热宝等防寒套装,依然难以挽回大部分民众的抵触情绪。
中国会是救世主吗?
企业没动力,民众无热情,韩国政府只能将救命稻草抛向国外。
为吸引国外的游客,文在寅政府打算今年年底前在欧美举办名为“平昌冬季音乐节”的巡回公演;并在12月份去日本举办平昌冬奥会韩国旅游说明会。当然对于韩国政府来说,中国市场绝对是重中之重,近期中韩关系的回暖也让其看到了希望。首先,11月初CCTV-5播出了2018年平昌冬奥会倒计时100天特别节目,韩媒分析称之前中国官方媒体对本届冬奥会全无报道,此次特别节目的播出正是所谓“限韩令”解除的力争。相信未来一段时间内韩国会加大在中国宣传平昌冬奥会的力度,那么这次中国游客还会成为韩国的救世主吗?
特约编辑:周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