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的纯粹
——从建筑技术手段看藤本壮介设计
2017-12-25黄鹤HUANGHe
黄鹤/HUANG He
界面的纯粹
——从建筑技术手段看藤本壮介设计
黄鹤/HUANG He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改进,建筑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藤本壮介近些年的作品中,他从设计、材料以及构造多方面创新,构建内外融合的空间,完成了界面“纯粹”领域的重建。文章结合藤本设计实例,辨析在藤本建筑界面纯粹性的后面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以及其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藤本壮介,纯粹,技术,界面
建筑的根本在于建造,在于建筑师应用材料并将之构筑成整体的建筑物的创造过程和方法建构应对建筑的结构和构造进行表现甚至是直接的表现,这才是符合建构的文化。
——肯尼迪·弗兰姆普敦
藤本壮介是近年来日本备受瞩目的新锐建筑师之一,他以其独特的弱建筑理念和其巧妙的建筑设计引起了国际建筑届广泛的关注。以前对藤本的作品研究大多侧重于建筑思想以及空间的研究,如在2005年杨熹微在寻求《“新的普遍性”——藤本壮介访谈录》一文中通过与藤本对其6件设计作品的剖析,来展示其独特的建筑创造的出发点以及新的建筑次序;杜小辉、翟炳博的《弱建筑:住在暧昧的空间里——藤本壮介作品解读》多空间、多维度地阐述了藤本的建筑空间特性,从东西方文化多角度分析藤本的建筑思想弱建筑的核心内涵;杨昌新、龙彬所著的《多样性的生成——破译藤本壮介建筑创作的复杂性思维》从建筑与空间、建筑与城市、建筑与功能多方面阐述藤本壮介的建筑生成逻辑以及在多种思维下其的复杂适应系统。但目前过多的文献主要偏向于其弱建筑的建筑理论与空间,忽视构成这些特殊空间下的建筑技术手段。故本文根据其建筑作品的特征,探讨在界面纯粹化的语境下,其建筑的构造技术特征。
1 界面的纯粹性
纯粹性大概可分为两类,一是指纯数理方面的理性逻辑,纯净的几何形式界面,正如早期的勒·柯布西耶受到纯粹派的影响, 坚持以最明确的结构、最纯净的形体来追求他的永恒的建筑,反对一切附加形式。另也偏指空间的纯粹,如路易·康所提出的经典纯粹美学,即符合目的性而无目的无形式的单纯形式的美。这里所提及的界面的纯粹性更偏向于前者。
界面是限定建筑空间的要素,一种物质实体系统,可由单一材料的匀质铺质形成为“面”,也可以是由多种材料、结构复杂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系统,同样可以是一些由非确定性状物质构成的可变系统。将纯粹性定义运用到界面的构成上,便指代在材料、节点、结构方面等界面交汇处也尽可能地和外表皮达到一致的纯粹性。有很多建筑师的作品中常常有意或无意间表现了其界面的纯粹性。如理查德·迈耶因白色是纯粹、洁净的象征,偏爱使用白色涂料作为建筑一贯外界面;妹岛和世崇尚极简,不论从材料、结构还是设计理念,意在构建一个透明化纯粹建筑;安藤忠雄偏爱清水混凝土来建构单纯的建筑空间,天花板与墙面采用相似的材料使界面交接更为纯粹,也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建筑的结构逻辑。藤本壮介则反对以功能为主题的传统空间设计,重视人与空间、以及人在空间中的体验。为此提出了“概念框架、新的空间以及新的普遍性”的建筑系统。这样的“新”使得他构造出一个简洁、纯粹化的空间形态以及相辅相成的建筑界面,进而形成其独树一帜的建筑特色。
2 材料的选取
材料是决定建筑界面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材料均质结合成为界面,材料的形制、种类搭配都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界面。在材料上,藤本并没有强调使用新材料,而是充足利用材料特性,意在将建筑空间理念、界面更加清晰地展示。
2.1 材料的“隐藏化”
材料的隐藏化即指大面积选用“透明”和“半透明”的材料来表达建筑轻盈通透以及纯粹的意境。完全透明的材料通常指代普通玻璃,大面积减弱材料的形体感,使建筑更弱,如House NA,正立面全玻璃立面搭接,将内部结构、室内空间豪不遮拦地展示出来,给人以通透之感。绝对的透明造就了一种材料的“反透明性”,使建筑成为了没有边界的消融的建筑,界面消失即达到界面纯粹。而半透明材料则是不同透光度的玻璃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朦胧的建筑界面,如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门口的立面处理,磨砂的玻璃立在书架墙的外面,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为骨架起到庇护作用,另一方面也模糊了室内外的边界,使得建筑的空间、结构都有了多层次的体验,模糊了界面界线即达到了界面纯粹。
另一面藤本也偏爱使用涂料,使用白墙遮蔽建筑原有的材料肌理,使其不具备任何独特形态来达到自身的材料以及结构的消隐,达到整个外界面的纯粹。
2.2 单一材料——材料融合成为界面
类似于安藤,藤本善于采用一些单一的材料表现自己的建筑,让界面延伸至空间。如运用于终极木屋中尚未加工的木材,单一材料的组合更使得人们忽视建筑本身的存在,建筑存在感被降低,显示出来的是一个纯粹材料构成体。终极木屋中全木块的堆砌也能很好地诠释出该点。木材是唯一一个能同时充当维护、结构、家具的材料,使用木方而不是板材来组合构成建筑,使得创造一个无差异条件的方法变得清晰。终极木屋通过木材容纳不同居住空间的角色与功能的同时还试图在此之余保持建筑的纯粹性。平常的建筑材料、新颖的处理手法,让木材以特殊的砖状形态出现,通过空间上的编排被人为地垒叠起来,产生一个多层连锁结构的空间——成为自然的“穴”。而当建筑结构致密到一定程度,结构便融合成为表皮,达到建筑一体性,界面迈向纯粹化。
1 House NA
2 终极木屋内部空间(1-2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3 细部构造交接
在建筑中,界面的背后牵涉到一系列的“交接”问题,可以放大到一栋建筑中不同形态的空间体块的相遇,也可以细微到构件与构件间的交接。不同形式构件的连接决定着建筑界面形态。藤本壮介在建筑中的细部节点处理尤为突出,他擅长通过一系列的构造手段,或隐藏于材料之下,或弱化处理,或不按常规、精简交接等等,将其对界面的构成度减到最小,使得界面更加一体、纯粹化。
3.1 节点的弱化与隐藏
3.1.1 弱化——细部尺寸的最小化
藤本在House NA的柱和梁设计上使用了实心钢,最大尺度上减少了构建的尺寸,最后使得House NA的柱子只有55mm×55mm,梁仅32mm×65mm。粱柱采用了全截面焊接(fullsection weld),特殊的焊接工艺以及选材使得整个建筑达到细部连接尺寸的最小化及精确化,面与面的相交界更为纯粹。同样在蛇形画廊中,这样的纯粹性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蛇形画廊中许多20mm的白色钢管,即这些钢管通过全截面焊接成为400mm和800mm的立方体,立方体与立方体间再通过角与角的焊接而成。将无数钢柱层层叠叠委婉如蛇形般焊接在一起。单纯的构件单纯的连接,使得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简单形态,将材料的力学之美发挥出来。随着柱子疏密的变化,观察者视觉角度的不同,整个建筑的透明度不断地变化。
3.1.2 隐藏——节点隐藏于材料中
而在终极木屋中,木块与木块看似堆砌而成,其实是通过隐藏的钢筋拉接在一起,连接节点完全隐藏于木块内部,从外部完全不能看到。藤本将这种连接件完全隐藏在建筑实体中,使构件与构件的连接看似纯粹。同样在House NA中,梁柱采用全截面焊接的形式,为了彻底隐藏梁,藤本壮介将楼板采用两边打薄,中间部位形成与梁等厚的凸字型断面,与梁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楼面,将梁隐藏在楼板中,使得建筑界面更为简洁纯粹,建筑更为整体、轻盈。
3.2 节点的精简化
为了使得节点的处理更加的简洁,藤本在建筑细部的处理上更加的“暴力”。藤本壮介常常对门窗进行扁平化处理,这些与墙体外表面齐平的门窗省去了门窗框、窗台和档雨板,以实现纯粹干净的建筑立面形象。同时为了配合这种立面处理方式,藤本选用了特别的自洁涂料,这样门窗的缝积灰就不会污染外墙面从而破坏建筑外观的纯净效果。而在House O中,为了强调建筑转角的通透,藤本直接将直角相交的玻璃与楼板处的角钢暴力粘接在一起,玻璃与楼板的空隙则成为放置窗帘的槽口,让界面的交接更加干净利落。
4 结构的隐藏
结构隐藏于建筑装饰之中,藤本壮介的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的表皮处理相对消弱了各种材料的特性,表皮材料将内部的材料与结构完全遮蔽。藤本放弃了一般图书馆实墙加书架的做法,他让书架直接成为“支撑”墙体,为了追求纯粹空间的延续性,他将书架延伸出至室外,成为外墙。这个灵活的螺旋形的空间结构主要靠隐藏于内部的钢结构实现了。这种处理也带来诸多构造上的挑战,首先书架竖挡板起主要结构作用,再以横挡板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由于木板大小有限,竖挡板必然是由几块木板相互拼接而成,拆分为几块板势必会使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大打折扣,加上把书架直接放在地面上也是相当不稳定的,所以藤本在钢结构与书架之间搭接一系列骨架,再将书架固定到骨架上。全部的结构全部隐藏于书墙之中,让人产生整个空间的支撑结构和维护结构都是书架的错觉。
3 终极木屋中木块间钢筋拉结
4 House NA中梁柱板连接
5 武藏野图书馆书墙构造(3-5绘图:黄鹤)
6 武藏野图书馆内部(绘图:黄鹤 来源:武藏野美术大学美术馆、图书馆,设计:藤本壮介建筑设计事务所 [J]新建筑SHINKENCHIKU 2011(80)92-95)
在House H设计中,素混凝土的面都开大窗,且窗户高低不一,室内空间丰富多变,不能感受到连续的结构体系。一如藤本壮介一贯的设计风格,回归原始,让建筑结构和整体空间感发挥最佳的视觉感受。不同于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将墙柱藏于书架内,House H则是柱子消失在墙内,只是不再是传统的方式,而是变得像墙一样。墙一样厚的楼板代替了梁,打开了三维的方向。结构在空间中消隐,空间不易察觉,得以纯粹,建筑中构件更为突出,感知得以强化。因此,纸片一样的建筑并不意味着结构的消失,而恰恰证明了结构的进步才是建筑自由的前提。
5 总结
纯粹给人带来的是一种不参杂任何杂质的空间界面感觉,为了获取纯粹,藤本的建筑常常带来一些非常规的体验。藤本壮介的建筑界面的纯粹化与妹岛内向性材料的选择、伊东的建筑节点的精细化处理等日本建筑师相似,追求着建筑的轻、透、薄。藤本壮介通过对处理材料、材料与材料的交接,表皮与表皮之间的连接等之间的关系思考,最终探索形成了藤本在自己弱建筑上异于常人的特色建筑。□
[1] 郭文搏. 透明性在SANAA建筑实践中的呈现[D].东南大学,2011.
[2] 陈兴华. 建筑表皮透明性表现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大学,2012.
[3] 周蓓蓓. 透明、半透明、不透明——建筑表皮[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6.
[4] Sou Fujimoto. El Croquis 151-Sou Fujimoto 2003-2010 [M]. Madrid: El Croquis, 2009.
[5] Sou Fujimoto. Sou Fujimoto Recent Project[M]. GA.2013.
[6] 藤本壮介. 建筑诞生的时刻[M].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7] 杨熹微. 寻求“新的普遍性”——藤本壮介访谈录[J]. 时代建筑,2005(6): 84-89.
[8] 杜小辉,翟炳博. 弱建筑:住在暖昧的空间里——藤本壮介作品解读[J]. 华中建筑,2011, 29(8): 5-8.
[9] 杨昌新,龙彬. 多样性的生成——破译藤本壮介建筑创作的复杂性思维[J]. 新建筑,2013(2).
Purity of Interfaces: Study of Sou Fujimoto's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Technique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perfection of construction technique, architecture is developing towards diversification. Among Sou Fujimoto's works in recent years, he managed to construct spac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gration from multiple innovation covering design, materials and structure, and completed the reconstruction in the field of purity for interfaces. Combining with Sou Fujimoto's design cases, this paper discerns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 behind the purity of Fujimoto's architectural interfaces and its effects on th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design.
Sou Fujimoto, pure, technique, interface
重庆大学
201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