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恭王府旧藏瓷器谈所谓「绿郎窑」

2017-12-25

紫禁城 2017年11期
关键词:旧藏釉色器物

常 洁

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馆员

由恭王府旧藏瓷器谈所谓「绿郎窑」

常 洁

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馆员

二十世纪初叶,受日本山中商会委托,来自清王朝宗室 恭亲王府的五百余件艺术品,出现于美国纽约麦迪逊广场艺术画廊「非凡的无价之宝」拍卖会上,而其中一只「苹果绿釉大罐」(LARGE APPLE-GREEN GINGER JAR WITH COVER),更以六千三百美元高价成交,

夺人眼球 此件「所谓的绿郎瓷」(the so-called green Lang porcelain),不禁使人联系起为世人称道「比郎窑红贵重十倍」的「绿郎窑」。那么这件器物究竟是不是绿郎窑?其又具有哪些典型特征?……

一九一三年二月二十七日至三月一日,位于美国纽约麦迪逊广场的美国艺术画廊举行了一场为期三天的专场拍卖。这场题为「非凡的无价之宝」的拍卖会,由日本山中商会委托授权,所拍卖的五百余件艺术瑰宝,是全部来自清王朝之宗室 恭亲王的旧藏。恭亲王是晚清四大铁帽子王之一,第一任恭亲王奕䜣是著名的洋务派首领。至清末,王室衰微,奕䜣之孙小恭亲王溥伟将家产悉数变卖。这批由山中商会购得,包括玉器、瓷器、青铜器等在内的拍品,虽仅为恭亲王旧藏中的一部分,但其总成交额仍达二十七万九千八百零五美元。《纽约时报》于三月一日和二日连续对拍卖成交情况做了报道(图一)。

在三月二日的报道中,特别提及了一只「苹果绿釉大罐」(LARGE APPLEGREEN GINGER JAR WITH COVER),它由著名的古董商人杜维恩兄弟以六千三百美元购得,成为当天最高成交价之一。

从《纽约时报》报道的描述看,这件「所谓的绿郎瓷」(the so-called green Lang porcelain),自然使人联系起世人称道「比郎窑红贵重十倍」的「绿郎窑」。那么这件器物究竟是不是绿郎窑?其具有哪些典型特征?本文将通过实物和文献对其加以探讨。

何谓「绿郎窑」

绿郎窑,因其名称所含「郎窑」二字,多认为与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一七〇五年~一七一二年)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主持监造的瓷窑有关,有学者将其与「郎窑红」相对应,径呼为「郎窑绿」。

图一 《纽约时报》一九一三年二月二十六日刊登的拍卖广告

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专列条目,对「绿郎窑」的名称、来源、特征和流变等详加释义。当今学界对「绿郎窑」的认识,多从耿宝昌先生著述而来,并在一些具体方面有所发展。依据着眼点的不同,对其稍作梳理可知主要有以下四类看法。

郎窑所烧绿釉之说 主要着眼于其名称和特征。耿宝昌先生认为,「绿郎窑(苹果青),又称绿哥瓷」,与郎窑红釉并存,与之同类器的「胎、型、足等方面基本一致,只是里外釉面均为青绿色」。其特点是「里外釉面均为苹果青绿釉,器身开有细小片纹,口部或施白釉或施酱黄釉,器足露胎处常泛出火石红色」。其上乘者「釉面凝厚、玻璃质感很强,光亮莹彻,釉色较深,开有细碎的斜片纹,并映出五彩光泽,俗称其为『苍蝇翅』」。

在此可以分析出,耿先生认为「绿郎窑」为郎廷极之郎窑专烧的一个色釉品种,其特征与著名的「郎窑红」有异同,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自身特点。

郎窑红釉窑变之说 主要着眼于其烧成原因。耿宝昌先生在释义绿郎窑的同时,提到另有一种因「铜红釉氧化还原程度不一」而形成的「器里釉为红色,器外釉为浅绿色」的「类似绿郎窑的现象」,「被称为『反郎窑』」,而且其「数量稀少」。

有学者根据这一说法,认为「绿郎窑」是郎窑红烧制过程中,因呈色剂氧化铜处于氧化气氛中而形成的釉色品种,进而有学者将「绿郎窑」等同于「反郎窑」。

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将绿郎窑归于「郎窑绿釉」条目之下,认为其是「郎窑红的『窑变』品种,又称『绿郎窑』」,且「又有『绿哥瓷』之称」,同时提到了因氧化、还原不一形成的「反郎窑」。

叶佩兰《康熙瓷器概述》认为,「反郎窑」和「绿郎窑」皆因郎窑红釉的呈色剂「氧化铜在炉火中还原气氛的不同」形成,本质来源同一。

李知宴《红宝石般的郎窑红瓷器》认为「绿郎窑又称『反郎窑』」,与红郎窑「配方都一样,都是铜元素作呈色剂」,因炉焰氛围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综合这类观点,皆认为「绿郎窑」是郎窑红烧制过程中窑变所得,其呈色剂为氧化铜。据此说,「绿郎窑」的产生应具有相当的偶然性,而至于当时是否就是因这一窑变现象的产生,而专门创造氧化气氛以烧制「绿郎窑」这点,尚未有学者进行进一步的阐释。如窑变产生的说法成立,「绿郎窑」除釉色外,其他特征应完全与「郎窑红」一致,但目前未曾有完全符合这一标准的器类出现。因此,笔者认为,此观点的产生,或许是一种误读。

后世伪托之说 此说主要着眼于其流变。耿宝昌先生释义绿郎窑时指出,「民国初年,绿郎窑与郎窑红一样受国内外珍重」,因而仿制之风甚嚣尘上,「后世常有以雍正或乾隆之后的哥釉器,施罩绿釉或再加彩,以充作绿郎窑的」。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绿郎窑」之别称「绿哥瓷」相关。可见即便在当时,「绿郎窑」器已不易于分辨。

杨静荣《高温铜红釉瓷器的鉴定》认为,「传世品中有所谓的『郎窑绿』品种,凡是绿色纯正的大件器物,均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仿品」,且指出「小件铜红釉器物可能因还原气氛不充分,出现绿色,仅是窑变而已,并非专门的一个品种」,并查考「宫中旧藏郎窑红釉瓷器,未发现一件『郎窑绿』」。

陆明华《郎窑及其作品研究 新资料的发现与启示》认为,「传统所说的康熙郎窑红」,「可能是嘉、道时北京琉璃厂商人的误解和臆测造成,也可能是为牟利而杜撰,其所仿对象是乾隆朝郎世宁的『郎窑』」,「至于传世的多数绿郎窑瓷,可能是以乾隆仿哥瓷为实物基础,受那种未烧成红郎窑而变成绿釉的康熙高温铜红釉瓷影响予以仿制的低温绿釉瓷」。

以上这类质疑,皆是看到了所谓窑变的偶然性,并将清末民初北京琉璃厂商人或无心或有意的误解抑或杜撰作为主要考量因素。

西湖水釉之说 此说主要着眼于其来源。吕成龙《康熙朝郎窑颜色釉瓷器初探》在陆明华考证康熙时期带有「御赐纯一堂」款的瓷器系郎窑作品这一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一类霁蓝釉碗上同时署有「御赐纯一堂珍藏」和「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图二),推断署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圈款瓷器为郎窑瓷器。再由这一线索,辨认出郎窑所烧颜色釉至少有霁蓝釉、霁红釉、白釉、西湖水釉等近十个品类,而其中「郎窑西湖水釉瓷器釉色淡雅宜人,与康熙白地素三彩瓷器上的湖水绿色一致」。

葛彦《绿郎窑考》根据上述结论,认为此处西湖水釉瓷(图三),「实为真正之『绿郎窑』」。

上述观点各有侧重。笔者认为,所谓「窑变说」,因缺乏足够依据而受「伪托说」质疑,其观点的确有待商榷。「西湖水釉说」在多位学者严密征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做出猜测,在逻辑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器类和名称等方面则特征殊异,且为孤例,联系尚嫌不足。

据此,笔者认为,认识「绿郎窑」,仍应从其名称、特征以及流变等方面加以分析查考,或能更加接近历史真实。

传世品所见「绿郎窑」

图二 “御赐纯一堂珍藏”与“大清康熙年制”双款

由于认识不同、名称各异,在探讨传世品「绿郎窑」时,应首先将相关的器类一一查考,再依据分析加以甄别。因此,在众多资料中,无论是「绿郎窑」、「郎窑绿」还是与其密切相关的「苹果青」、「绿哥瓷」都应在考察范围之内。至于本文开始部分提到的恭王府旧藏「苹果绿釉罐」,应认为此处「apple-green」与通常所认为的豇豆红之窑变异色「苹果绿」有严格的含义区分,只是根据语言翻译习惯,暂时称其为「苹果绿」。而由于此类器物描述中出现「所谓绿郎瓷」的概念,也应认为其与「绿郎窑」密切相关,同样列入考察范围。

图三 清康熙 西湖水釉锥拱螭纹杯碟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康熙郎窑绿釉水丞 高四厘米,唇口与圈足釉色酱黄,外壁通体罩淡绿色透明釉,器身密布纹片,足内施白釉,无款(图四)。

清宫旧藏康熙苹果青釉瓶 高二十一点二厘米,通体施青釉,呈青苹果色,开细碎纹片,釉面滋润,玻璃质感强;足内施白釉,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图五)。

清宫旧藏绿哥釉瓶 高二十三厘米,口沿及器里施白釉,有细碎开片纹。外施翠绿色透明釉,釉不到底,釉面玻璃质感强,莹亮润泽,并有细碎开片纹。足内无釉,无款(图六)。

恭王府旧藏苹果绿釉罐 高二十二点九厘米,通身透明玻璃釉,釉色呈淡翡翠色,釉质匀净,带斑点和纹片。断代在十七世纪或明末清初之际(图七)。

美国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藏苹果绿釉罐 高二十一点六厘米,口沿及内部为白色釉,外施绿釉,带细碎开片,可见一些棕色斑点及小孔。光线下釉面呈现彩虹色(图八)。

观复博物馆藏郎窑绿釉梅瓶 高二十厘米,口沿酱黄釉,通身翠绿玻璃釉,釉色明亮,带细碎开片(图九)。

直观看,清宫旧藏三件器物均为青绿色系釉,且釉面明亮、满布纹片,这些描述符合耿氏所说「绿郎窑」特征。然而这三者外在特征差异明显,绝非同类器。其中「郎窑绿釉水丞」与「苹果青釉瓶」,皆为淡青绿色,与耿氏所说「釉色较深」不符。而苹果青釉瓶实为青釉而非绿釉,且其足底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这一特征与通常认为的绿郎窑无款的认识相悖,因此笔者认为这件器物应与「绿郎窑」无关。至于「绿郎窑」为何又称「苹果青」,笔者将在后文结合文献给予分析推断。

与上述情况相对照,图六至图八的三件器物,无论器型、大小、釉色、釉质以及口沿和足沿的特征等均高度一致,判断其为同一类器物。

耿宝昌先生在二〇一二年九月十四日故宫讲坛《古陶瓷学习漫谈》讲座上指出,图六器物名为「太白坛」,其釉面所呈现的五彩光泽即所谓「苍蝇翅」 而「苍蝇翅」正是绿郎窑的典型特征之一。对照图八美国国家美术馆所藏苹果绿釉罐在「光线下釉面呈现彩虹色」的描述,可知其与绿郎窑特征相符。由此,笔者认为,传世品中釉色翠绿、玻璃质感强、开细碎纹片的这类「绿哥釉」瓷应即是传说中的「绿郎窑」,进而可以判断观复博物馆所藏绿釉梅瓶应属同类器。

图五 清康熙 苹果青釉瓶故宫博物院藏

文献所见「绿郎窑」

查考文献,「郎窑」的概念出现较晚,「绿郎窑」则更甚,不过是最近一个多世纪才见诸著述。清末成书的《陶雅》(一九〇六年~一九一一年)以及民国初年完成的《饮流斋说瓷》(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等文献中对「绿郎窑」有所提及,虽介绍不过寥寥数语,描述亦十分简略,然而据此仍可对其名称来源及主要特征形成一定的认识。

现将两书中与「绿郎窑」相关的内容引述如下:

《陶雅》:

明瓷仿哥之鲜艳者。厂人俗称谓之绿郎窑。沪渎谓之果绿。(《陶雅·卷上二十九》)

郎窑无所谓之绿也。乃明瓷之葱翠者耳。(《陶雅·卷上三十二》)

图六 清雍正 绿哥釉瓶 故宫博物院藏

沪商呼雍正仿龙泉之品曰哥绿。以弟为兄。以章生一为章生二也。或又谓之果绿。乃哥音之转。非苹绿之省文。窘陋殊甚。或又曰哥绿者。鹦哥绿也。于义亦通。(《陶雅·卷下三十四》)

近世所称果绿。其色葱翠。有碎冰纹片。而无款识。以小坛为多。在当时并非精品。近则声价颇昂。(《陶雅·卷下三十六》)

明仿弟窑有一种色极葱蒨。厂人妄呼为绿郎窑。则又满身纹片。且甚细碎。价乃奇贵。即雍乾所仿。亦珍同拱壁。其实皆粗材也。(《陶雅·卷下四十》)

《饮流斋说瓷》:

又有所谓绿郎窑者,其色深绿葱蒨可爱,满身细碎纹片,实则明仿弟窑之品也。雍乾时代亦有仿者。(《饮流斋说瓷·说窑第二》)

弟窑留传比哥窑较夥,明暨清初亦仿弟窑为多。雍正仿制之品沪上名曰果绿,莫解其由,谓是哥绿转音,以弟为兄,未必谫陋至此。谓是苹绿省文,则殊亦不类。殆沿讹袭谬,不可究诘耳。(《饮流斋说瓷·说彩色第四》)

图七 十七世纪 苹果绿釉罐恭王府旧藏 目前藏地不明

图八 清 苹果绿釉罐美国国家美术馆藏

《陶雅》作者陈浏(一八六三年~一九二九年)平生爱好书法珍玩,擅长鉴赏,曾先后在清廷和民国政府任职,于北京生活二十余载,对琉璃厂古董行业非常熟悉。其所著《陶雅》从内容看,似为整理古董商人谈话内容的一本笔记。通常认为,本书错误较多,陈浏自己也承认其「体例芜杂」、「质直简率」。也因此后人多对此书评价不高、态度审慎。即便如此,本书汇集了大量清末民初北京古董市场的经历和见闻,同时征引文献、详加鉴别,因而在去伪存真之后,本书仍不失其价值,特别是对了解当时颇为活跃的古董市场极具参考意义。

《饮流斋说瓷》是许之衡将《陶雅》内容加以整理归纳,重新划分十章专题汇集而成的一本古陶瓷著作。其内容观点基本与《陶雅》一致,体例更为清晰,也加入一些个人经验和评价,具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

分析二书所录有关「绿郎窑」的内容,主要可归纳出如下观点:

其一,所谓绿郎窑,是「厂人」(指北京琉璃厂商人)对明代至清初仿龙泉弟窑瓷的俗称,并非郎廷极督窑烧造。其二,沪商将这种仿龙泉弟窑瓷称为「哥绿」,原因在于混淆了传说中的章生一之哥窑与章生二之弟窑。其三,沪商也有将这种「厂人」俗称绿郎窑的器类称为果绿者,因「果绿」为「哥绿」的转音,并非是「苹果绿」的省文,二者完全不是同一类器物。其四,这类器物皆无款识,其主要特征是釉色葱翠,器身布满细碎冰裂纹片。其五,这类器物形状以小坛居多,在生产之时亦并非精品,然而在清末民初之际却价格昂贵。其六,雍乾之后有此类器物的仿品,虽然材质粗劣,但同样受到珍视。

查考文献,结合前述各家之说以及传世品特征,笔者认为「绿郎窑」的说法首先出现于清末民初北京琉璃厂古董行业,推断其产生过程,正如陆明华先生所言,极有可能是「厂人」为牟利而进行的杜撰。而「绿郎窑」这类器物釉色葱翠,器身布满细碎纹片,与传世品「绿哥瓷」特征一致,可见「绿郎窑又称绿哥瓷」的说法不谬。

上海古董商人由绿哥瓷之「哥绿」音转为「果绿」,在当时即已产生了其与「苹果绿」或「苹绿」的混淆。稍加

图九 清 郎窑绿釉梅瓶观复博物馆藏

观察不难发现,这种翠绿之色更接近于翡翠之色,与苹果之青绿相差甚远。然而沿讹袭谬,以致当时的国外艺术品商人亦将其译为「apple-green(苹果绿)」,并沿用至今。耿宝昌先生所谓「苹果青」的说法,或许也是看到了其颜色上的差异,并为与豇豆红窑变异色之「苹果绿」予以区分,则根据郎窑红釉器底经常出现的「苹果青」之色加以命名。其实「郎窑绿」的说法出现相当晚近,意指郎廷极之郎窑所烧绿色瓷。因目前尚不能确定「绿郎窑」的实际归属,因此,对「郎窑绿」这一定名的应用,应持谨慎态度。

典型传世品「绿郎窑」(参见图六至九),器型优美,釉质透明、玻璃感极强,釉色葱翠喜人,开片细密精巧,烧成难度很大。察其深藏清室宫廷或王孙之府,可以推断其在当时的确颇为珍贵。因而在后世拍卖、交易中享有高价,应非完全出于炒作。

「绿哥瓷」之名,应是由仿哥瓷一说而来。然而对照前述传世品,其所据确非「黑胎、紫口、铁足」这一类哥窑瓷,仿龙泉弟窑的说法或许有所依据。

有关耿宝昌先生指出的「后世常有以雍正或乾隆之后的哥釉器,施罩绿釉或再加彩,以充作绿郎窑的」做法,在陈浏和许之衡的论著中也得到了印证。查考海内外收藏之传世品,确有相当一部分作品似哥瓷罩绿彩之作,且以坛、罐居多。这类器物较之前述典型「绿郎窑」瓷,确乎稍嫌粗劣。关于此类器物的辨别,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旧藏釉色器物
如意
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天一阁旧藏《太和正音谱》考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一方盆池解莲语 清宫旧藏荷花盆景
皇帝的「照相簿」 清宫旧藏历代帝王肖像画
清三代釉彩釉色的继承与创新
现代陶艺肌理与釉色结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