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12-25曹霞
曹霞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
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曹霞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内蒙古包头 014010
目的观察分析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6年1—12月在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实施层级护理模式,持续实施1年;研究结束后,与2015年1—12月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护理质量;SDS评分及SAS评分;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后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SDS评分及SAS评分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前(P<0.05)。结论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层级护理模式;消化内科;病区管理;应用效果
社会发展进步提升了人们日常生活水平质量,使人们更加关注身体健康问题。临床护理人员占据着重要作用,而且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性质也不断加强[1]。以往传统的护理模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2]。该次研究对2016年1—12月实施层级护理与2015年1—12月进行对比,旨在探究与观察在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共15名消化内科病区护理人员纳入该次研究工作,15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最小21岁,年龄最大45岁,平均(30.41±1.32)岁;临床护理工作年限最少1 年,最长 25 年,平均(10.70±3.65)年;护理人员文化程度有5名本科或者本科以上学历,有6名大专学历,有4名中专或中专以下学历;护理人员职称有3名副主任护师,有2名主管护师,有6名护师,有4名护士。
1.2 方法(层级护理模式)
1.2.1 设置层级分化 设置层级分化共3个层级,包括①责任组长(要求:临床护理经验10年以上的主管护师);②中级责任护士(要求:临床护理经验5年以上10年以内的护师);③初级责任护士(要求:临床护理经验5年以内的护士)。制定层级护理职责具体规划方案,落实至个人。
1.2.2 实施连续排班 设置护理责任小组共2组,并综合评定护理人员的基础资料(文化与专业水平、管理合作能力及沟通能力等),落实8 h连续工作制度。两组均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排班,并参照层级分组充分协调护理工作安排,确保小组组长与本组组员互相协调工作,有效保障护理责任。
1.2.3 完善工作制度 结合科室护理工作实际情况以及特点性,科学性、完善性制定护理工作制度;并制作成册,分派每1名护理人员,并要求牢记遵守。责任组长需监督成员学习规章制度及应用。护士长给予护理人员不定时监督工作及抽查工作,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给予批评,相应责任由责任组长承担。
1.2.4 明确岗位职责 护理工作中护理责任组长是属于最后防线,故此,护理责任组织必须技术水平娴熟、组织能力强、,而且有冷静态度处理事情。针对各种突发事件,护理责任组长可以迅速应对,而且给予患者实施准确、有序的抢救;同时,护理责任组长可以给予该组组员落实严格监督及引导,施行全面性监控,从而全面提高整体护理质量。责任护士需与患者直接面对,故此应依据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落实到位,达到圆满完成整体护理工作(即患者收治入院开始到出院)。助理护士岗位职责主要是间接性护理工作,包括患者住院过程中交费事情、取药事情等,积极完成相关护理工作,高质量的协助责任护士;熟练配合助理护士进行抢救工作。
1.2.5 分层培训落实 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给予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有护理工作相关制度法规、护理理论基础知识、专科护理技能操作知识、医院护理个案探讨、健康宣教等;并落实定期评估培训质量,每隔3个月整体护理人员考核;参考考核结果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培训方案,表彰鼓励考核优秀的护理人员等。
1.3 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前与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后的护理质量;SDS评分及SAS评分;护理工作满意度。
1.4 判定标准
①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人员的抑郁、焦虑情况越严重。②护理工作满意度:应用明尼苏达型满意调查问卷(MSQ)进行评价,分为内在评分满意,外在评分满意,一般评分满意;应用五级计分方式,分值0~5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实施前与实施后的的护理质量
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而院内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 见表 1、表 2。
表1 实施前及护理管理后的护理质量比较[(±s),分]
表1 实施前及护理管理后的护理质量比较[(±s),分]
表2 实施前层级护理管理后的护理质量比较[n(%)]
2.2 比较分析实施前、后的SDS评分及SAS评分
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的SDS评分及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见表3。
表3 实施前层级护理管理后的SDS评分及SAS评分比较[(±s),分]
表3 实施前层级护理管理后的SDS评分及SAS评分比较[(±s),分]
时间SDS评分 SAS评实施前(n=15)实施后(n=15)42.30±9.40 21.30±7.00 45.40±8.20.60±6.分tP 11.5217<0.05 80 90 14.2647<0.05
2.3 比较分析实施前、后的护理工作满意度
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后,护理人员内在评分满意,外在评分满意,一般评分满意;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4。
表4 实施前层级护理管理后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s),分]
表4 实施前层级护理管理后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s),分]
3 讨论
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普遍问题之一,就是护理人员人力资源不足[3]。在目前护理人员数量不充足,而且护理综合质量较低的临床实况下,传统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护理需求。而且繁多复杂的临床护理任务下,护理人们均有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与生理压力,也是造成护理服务质量持续降低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是目前的重要解决问题[4]。
从该次研究结果可知,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后,与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前对比,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水平均有显著提高,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护理人员发生差错情况均明显降低;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SDS评分及SAS评分)得到明显改善,更促进护理人员积极认真工作,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应用层级护理模式,各层级的护理人员均针对自身护理工作进行有效自评以及质控,并且上级护理人员可以进一步给予指导与监督管理,使护理质量监控体系有效完善,使消化内科病区的整体护理管理力度提高,有效杜绝难以落实护理相关制度[5]。而且低年资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及时得到上级护理人员的指导,也进一步促进低年资护理人员与上级护理人员的工作配合度,使护理工作合理分配,使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有效减轻[6]。除此之外,责任制有效落实,促进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更强,当风险事件突然发生时,也可以快速有效地寻找问题所在,可以有效杜绝推诿责任等现象的出现[7]。
综上所述,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而且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更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1]马云娟.层级护理模式在呼吸消化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5(11):112-113.
[2]刘佳.探讨层级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区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60-261.
[3]李谆.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227-228.
[4]陈丽容,苏冰莲,姚丽琴,等.优质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的作用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15(13):1794-1796.
[5]朱乔宏,曾宇芳.消化内科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5):48-49.
[6]张红月,唐妙萍.消化内科临床护理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饮食保健,2017,4(3):143.
[7]吕军艳.儿童医院消化科病房层级护理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6):135-137.
R473
A
1672-5654(2017)10(b)-0111-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9.111
曹霞(1972-),女,内蒙古乌兰察布人,本科,副主任护师,主要从消化科护理工作。
2017-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