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二联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7-12-25程蕾群许三雄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联组西药心衰

程蕾群,许三雄

(武汉市东湖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4)

穴位二联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程蕾群,许三雄

(武汉市东湖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4)

目的:探讨穴位二联疗法(针刺联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穴位二联组及单纯西药组各50例。单纯西药组给予单纯抗心衰药物治疗,穴位二联组在单纯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均治疗2周。通过观察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脏舒张功能指标E峰/A峰]、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炎性因子(TNF-α、IL-6、hs-CRP)的变化、心功能分级情况判定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穴位二联组总有效率为92%,单纯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4%,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穴位二联组的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优于单纯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有所改善,LVEDd值下降,LVEF、E/A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穴位二联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炎症因子TNF-α、IL-6、hs-CRP水平均有所下降,且穴位二联组的下降幅度高于单纯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二联疗法治疗慢性心衰患者,能改善其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慢性心力衰竭;针刺疗法;穴位注射;心功能;炎性因子

慢性心力衰竭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近年来,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上升,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上升至10%以上,4年内心衰患者的死亡率达50%,其中严重心衰患者的1年死亡率高达50%[1]。慢性心衰的治疗主要为预防和延缓心衰的进展,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期。因此,采取综合治疗,运用中西结合,中医传统疗法结合西药治疗心衰的意义重大。笔者运用穴位二联疗法治疗50例慢性心衰患者,疗效较为显著,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的100例患者均为2016年1月—2017年4月于本院门诊及住院明确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符合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穴位二联组及单纯西药组,均为50例。单纯西药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60.63±7.11)岁,平均病程(7.61±3.12)年,包含基础疾病:冠心病2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6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心功能分级:Ⅱ级22例,Ⅲ级17例,Ⅳ级11例;穴位二联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9.13±6.91)岁,平均病程(6.90±2.81)年,包含冠心病2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6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心功能分级:Ⅱ级21例,Ⅲ级19例,Ⅳ级10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心血管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①诊断明确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②心脏彩超测定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Simpson法测定);③入选前的3月内病情稳定,且半年内未进行相关针刺治疗及未使用黄芪类药物治疗。

1.3 排除标准

①年龄≥75岁;②重度心力衰竭患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对本次临床研究相关药物过敏者;④有出血倾向、皮肤易过敏或感染性皮肤病者;⑤合并严重感染、组织损伤、甲状腺疾病、肿瘤、结缔组织病等; ⑥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者;⑦急性冠脉综合症、心脏瓣膜病、缩窄性心包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严重贫血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基础治疗 (1)注意休息,合理运动:①常规休息,吸氧,控制体力活动,适当主动运动,运动量循序渐进;②调畅情志,避免精神刺激,降低心脏负荷;(2)合理饮食、合理生活作息:①控制钠盐摄入,钠盐≤5 g/d,不食或少食盐分较高食物如咸菜、腊肉、咸蛋等(注意若应用强效排纳利尿剂时不用过分严格限盐);②戒烟戒酒,安排合理生活作息,避免熬夜;(3)药物治疗: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类强心剂等抗心力衰竭治疗,利尿剂选用(呋塞米)和/或螺内酯,β 受体阻滞剂选用酒石酸美托洛尔,ACEI不能耐受时使用 ARB,根据患者的心率、血压、肝肾功能、电解质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或暂停用药。

1.4.2 试验方案 单纯西药组即予以上述基础治疗。穴位二联组在单纯西药组基础上,加用穴位针刺治疗及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①针刺:取双侧内关、神门、心俞、膻中、肺俞、肾俞、水道及水分穴。每日早上 9:00至11:00 进行针刺,患者取侧卧位,采用华佗牌0.30 mm×4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快速进针,神门避开血管直刺10 mm,内关、肾俞、水分、水道直刺30 mm,肺俞、心俞向脊柱方向斜刺25 mm,膻中平刺20 mm,心俞、肺俞、肾俞行补法,余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留针期间行针2次,每次行针30 s。每天1次,疗程2周。②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 (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Z33020179)2 mL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每天1次,疗程2周。穴位注射方法:患者取坐位,腿部自然放松,皮肤常规消毒,取5 mL注射器抽取黄芪注射液2 mL,在足三里穴位上快速进针缓慢提插至有针感,抽吸针筒无回血后注入药液。

1.5 观察指标

①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脏彩超)评估反映心功能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舒张功能指标E峰/A峰。②炎症因子指标:入院第2天及治疗后第2天空腹采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采用免疫透比混浊法测定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③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3]。

1.6 疗效评定

采用相关文献[4],显效:心衰症状得到基本控制,或者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者;有效:心功能得以提高1级,但提高不及2级者;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者;恶化:心功能恶化1级或1级以上。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穴位二联组无效及恶化仅为4例,总有效率为92%,单纯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 例(%)

2.2 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比较

治疗后,穴位二联组的心功能I级及IV级情况较单纯西药组改善(P<0.05),提示穴位二联组患者心功能显著提高。见表2。

2.3 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有所改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舒张功能指标(E峰/A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穴位二联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比较(n,%)

2.4 治疗前后各炎症因子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炎症因子的水平均有所下降。但穴位二联组的下降幅度高于单纯西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3 讨论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低下[5]。目前在临床上对于心衰的治疗西医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但存在较多的耐药性和毒副反应。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独特优势,不仅可以改善临床出现的各类症状,还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且随着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治疗中包括中药、针灸以及运动疗法等在治疗慢性心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6]。

针刺能刺激穴位,激发经络本身的作用,疏通经气的传输,将人体阴阳恢复平衡状态。王亮[7]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刺疗法可有效增强病人的心功能,能够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相关研究人员发现针刺对患者血液中的TNF-α起到明显降低作用[8]。近代实验研究表明[9-10]:电针内关、太冲可降低心力衰竭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而穴位注射又称“水针”,这种疗法集合了中医经络疗法和西医注射疗法,通过针刺对穴位的剌激、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经络的整合放大效应呈现出强大的优势。谢燕萍等[11]发现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心衰可提高改善心功能。相关研究表明使用黄芪注射液可改善心功能,还对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起到拮抗作用,降低了TNF-α、IL-6、hs-CRP水平[12]。因此本研究选用黄芪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本研究选内关、神门、心俞、膻中、肺俞、肾俞、水道及水分穴为针刺要穴。内关为心包经络穴,为心系疾病首选穴位,可改善心功能;心俞为心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可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神门为心经之原穴,可宁心安神;膻中为气之所会,与肺俞共主宽胸理气平喘;水分、水道为利尿行水之要穴,与肾俞合用以通小便、利水消肿。针刺各穴位综合治疗,以达“温通心阳、行气宽胸、利水消肿、平衡阴阳”之效。足三里为胃经合穴,有培补中焦、扶正祛邪之效。黄芪注射液可补益心肺之气,健脾益胃。黄芪注射液进行足三里注射可改善心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针刺与穴位注射相联合,穴位注射不仅通过了中医经络的穴位刺激,亦通过西医注射疗法将对心衰有治疗效果的黄芪注射液直接作用于人体,双重刺激作用增快亦加强治疗效果,联合针刺后加强了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促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故穴位二联疗法为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式。

慢性心衰主要病理生理为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心肌细胞的凋亡、各种体液因子作用、舒张功能不全、心室重塑这几个方面。CHF 的发生与发展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其中炎性因子的异常表达在促进心室重塑,加重心肌和心功能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慢性心力衰竭发生时由于心肌组织的损伤和坏死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从而释放IL-6 、TNF-α等炎症因子增多。临床研究[13-14]指出心力衰竭患者体内TNF-α、IL-6、hs-CRP 等炎性因子水平明显升高。故本研究以心功能指标(LVEDd、LVEF、E/A)的数值评估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结合炎性因子TNF-α、IL-6、hs-CRP为指标,评估穴位二联疗法对CHF患者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均有所改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值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舒张功能指标(E峰/A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针刺二联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西药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所下降,且针刺二联组的下降幅度高于单纯西药组(P<0.05)。表明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穴位二联疗法对于CHF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本试验创新之处在于运用中药针剂穴位注射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一方面采用中医经络疗法和西医注射疗法的结合,使药物的药效能通过穴位传输到经络各处;另一方面联合针刺调整了心衰患者机体的整体阴阳平衡,固本扶虚以祛邪,从而能改善其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疗效,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严桂芳,张弘.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分期论治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9(2):117-119

[2] 张健,邹长虹.《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非药物治疗部分解读[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6,24(11):612-615

[3] 葛均波.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2-163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3-84

[5] 董洪玲,王中鲁.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2):246-248

[6] 孙丽丽,张哲.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4):216-217

[7] 王亮.针刺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6:4-22

[8] 德证实针灸可增强心衰患者耐力[J].中国西部科技,2010,9(13):86

[9] 邓山.电针内关、太冲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D].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7-19

[10] 郭颖,孙兴华.针刺内关穴对慢性心衰小鼠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3(3):362-364

[11] 谢燕萍,陈凤萍.黄芪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4):5-6

[12] 黄璟,杨静,罗燕华,等.黄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心功能和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4):95-96

[13] Berton G,Cordiano R,Palmieri R,et al.C-reactive protei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ssociation with heart failure[J].Am Heart J,2003,145(6):1094-1097

[14] 陈晓华,欧荣群,李代彪,等.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4,26(11):1514-1516

EffectofAcupointCombinationTherapyonCardiacFunctionandInflammatoryFactorsinCHFPatients

CHENG Lei-qun, XU San-xiong

(WuhanEastLakeHospital,Wuhan430074,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cupoint combination therapy(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point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CHF patients.Methods10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for CHF; on which basi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lso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point injection with Astragalus injection. After two-week treatment, clinical efficacy was evaluated in terms of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 cardiac diastolic function index of E peak/A peak,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of TNF-α, IL-6 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as well as from the aspect of cardiac functional grading.ResultsThe overall effective rate was 9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4%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improvement of cardiac functional grading was also bet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value of LVEDd was decreased, whereas the values of LVEF and E/A were increased in the two groups, in whi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more(P<0.05); the levels of TNF-α, IL-6 and hs-CRP decreased more significantl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acupoint combination therapy can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inhibit the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 CHF patients, and it is worthy of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CHF; Acupuncture therapy; Acupoint injection; Cardiac function; Inflammatory factors

R246.1

A

1005-0779(2017)12-0016-04

程蕾群(1982-),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病。

2017-07-20

猜你喜欢

联组西药心衰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三联五统四规范』 打通基层纪检监察执纪办案『最后一公里』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人大常委会联组会议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