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三板不良企业知多少

2017-12-25宋兹鹏

中国商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三板影视明星

本刊记者 宋兹鹏

新三板不良企业知多少

本刊记者 宋兹鹏

在刚过去不久的“春节档”,电影票房纪录又一次被刷新。猫眼电影的统计数据显示,丁酉年(今年)正月初一的全国票房为8.07亿元,超过丙申年(去年)正月初一的6.37亿元,再创单日票房历史新高,赢得新春开门红。

今年农历正月初一的电影市场到底有多火呢?这个春节被称为“史上最拥挤”的春节档,从除夕开始,一大波影片就集中亮相。相关统计显示,正月初一票房比2016年增长了24%。《西游伏妖篇》《大闹天竺》《功夫瑜伽》等影片的首日票房均过亿元,其中,周星驰、徐克联手打造的《西游伏妖篇》首日票房更是达到了3.55亿元,上映7天就斩获12.65亿元,夺得冠军。由成龙主演的《功夫瑜伽》排名第二,上映7天票房获得10.15亿元的好记录。据猫眼专业版实时票房统计,截至2017年2月3日,电影春节票房达到33.4亿元,打破了去年同档期所创造的30.8亿元的记录,同比增长8.1%。

影视文化公司踊跃挂牌新三板

今年春节档的火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近年来,影视文化产业的大环境持续向好。2011年10月,国家提出要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随后的“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对此均有所强调,国家政策为影视产业带来了可持续性释放的市场红利。2014年,全国电影总票房实现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2015年为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

影视文化产业持续地良好发展,除了有国家政策的推动外,还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培养。任何一个产业的崛起都有一个“导火索”,华谊兄弟的上市就是点燃影视产业崛起最开始的那把火。2009年,华谊兄弟作为“影视第一股”登陆创业板,上市不久市值即接近50亿元,当时华谊兄弟每年的净利润还不到7000万元。对于国内影视产业而言,华谊兄弟的上市无疑带来了一个巨大的示范效应,对于投资人而言,华谊兄弟让他们看到了资本的无限潜力。

此后,影视产业挂牌上市搞得风生水起。例如,华强方特这家成功打造了熊大、熊二、光头强动漫角色的公司在新三板市场早已春风得意,2014年的《熊出没》票房收入为2.5亿, 2015年的《熊出没》以2.95亿元的总票房再度刷新国产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到2016年,华强方特的市值已达150亿元。2017年1月28号,“熊出没”系列的第四部电影《奇幻空间》正式上线,根据猫眼数据统计,截止2017年1月30日,累计票房已达1.71亿元。至此,《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的票房累计已突破10亿元。再如,开心麻花2015年底在新三板挂牌,挂牌之初就确立了通过新三板引入投资者以实现低成本融资的目标。挂牌不到两个月就增发了两次,合计募集资金3.05亿元。2016年,推出继《夏洛特烦恼》之后的第二部电影《驴得水》,收获了1.73亿元的票房佳绩,实现了票房、口碑双丰收。此类在新三板挂牌并取得成功的影视文化公司还有很多,如唐人影视,其2016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业务收入3.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91.66%;实现归母净利润1.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98.97%。如嘉行传媒,其2016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业务收入1.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88.73%;实现归母净利润5524.0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62.01%。

东财Choice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2月31日,新三板仅有12家媒体行业挂牌,2016年底就达到367家。截至2017年1月31日,新三板影视文化企业挂牌达145家。其中,2016年度新挂牌企业80家,与去年同期挂牌的45家相比,增长了77.78%,挂牌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在2016年新挂牌的80家企业中,电影和影视节目企业挂牌数量最多,达61家,占比76.25%;动漫类行业紧随其后,挂牌企业12家,占比15%。伴随着影视行业的稳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影视文化企业登陆新三板。

影视产业何以青睐新三板

影视公司为什么会竞相挂牌新三板呢?通过观察影视公司在新三板的挂牌节奏可以看到,很多市场上知名的影视公司都先后在新三板挂牌,出现了扎堆挂牌的现象,这是有其内在因素的。

近几年,电影和网络剧、网络电影市场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年轻影视公司和PGC内容团队开始兴起,它们拥有优质的团队和作品。随着线上加线下渠道端格局的逐渐固定,以“院线+网络视频”为主体的播放渠道对影视内容的需求开始增长,影视内容公司迎来了良好的市场局面,在资本市场上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

另外,影视公司的作品制作成本不断提高,对资金的需求量也进一步加大。热门IP的版权价格水涨船高,演员出演费用和制作成本也不断攀升,这就迫使影视公司要寻找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运营中,而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就可以增加公司的融资能力,可以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新三板是影视公司快速进入资本市场的途径之一,与主板和创业板相比,新三板对公司挂牌上市的门槛相对较低,对公司的盈利要求也比主板宽松,成功上市的可能性较高。经过券商的辅导,可以更好规范企业运行。

影视产业泡沫严重伤害市场

随着新三板影视文化公司越来越多,资本也理所当然地大量涌入影视产业。这种行为一方面推动了电影产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带来的泡沫将会影响影视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

著名演员张国立曾表示,看老板对明星好不好,就看他给不给明星分股份。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其实就是资本进入影视产业后,发生了明星持股的乱象。近几年,明星疯狂涌入资本市场,影视产业似乎已经成为他们圈钱的场所。近期,赵薇控股的西藏龙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宣布拟以现金30.6亿元收购上市公司万家文化29.135%的股权,从而成为其控股股东。上海证券交易所经过问询后,得知赵薇自有资金只有6000万元,此次收购资金杠杆率将高达50倍。整个收购过程中的收购目的、资金来源、收购后的计划及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在业界引发了热议。说白了,这其实是一起依靠明星效应融资的案例,这样的融资风险极大。像此类依靠自身“明星效应”圈钱的明星或者导演,在新三板或者其他资本市场不胜枚举,华谊兄弟上市之后,拥有华谊3%原始股的冯小刚将所持股票套现了2亿多元,成为中国导演中第一个赚到2亿元的人。对于很多影视公司来说,一个公司的核心就是明星,明星的身价影响着公司的估值。但是,如果有一天明星的光环消失,明星的价值跌落,那也就是传媒公司价值的坠落时刻。

有业内分析人士透露,导演和明星圈钱的方式很简单:明星和导演成立或者入股影视公司,把个人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转变为公司的收入,这部分额外的收入几乎可以直接转化为利润,利润在资本市场上又立即被市盈率倍数放大了很多倍,然后卖给A股公司或投资人。在这个过程中,艺人卖掉自己的全部或部分股份,完成自我价值的放大和提前回收。但是,这就给影视产业留下了大量的泡沫。

现阶段,正是影视文化大发展的时候,并购重组确实是影视文化公司做大做强的不二选择。但是也要注意到,目前的新三板市场,监管机制尚不完全成熟,想绕开监管或已经绕开监管的案例是非常多的。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一些影视产业的“空壳公司”为了利益而肆意生长,不是着眼于企业的长足发展,而是与一些机构合谋,通过资本市场快速变现以获利。借“明星效应”拉高股价后套现离场,此做法几乎成为了某些投机者在金融领域投机的范式。如此一来,套现而去的明星倒是尝到了甜头,但一般投资人受到的却是无情的伤害。

北京师范大学华语电影研究中心秘书长任晟姝曾表示,对待进入影视行业的资本,应该因势利导,用资本使中国电影在制作上和外化的样貌上形成一个国际化的标准。对于资本泡沫应该谨慎对待,坚持中国电影本体的价值和传统,不能一叶障目,被金钱蒙蔽了双眼而丢失了电影本体的艺术标准和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三板影视明星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新三板·数据
新三板挂牌企业诚信档案
新三板拟转板公司最新动向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影视风起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新三板:新三板挂牌公司近9000家
新三板:新三板挂牌公司近9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