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城镇建设重在突破城乡二元化结构

2017-12-25本刊编辑部

中国商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集约化小城镇基础设施

本刊编辑部

小城镇建设重在突破城乡二元化结构

本刊编辑部

人类从最初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发展到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村落生活方式,是生产方式的转变带来的一大进步。当农牧业出现可用于交换的剩余产品时,商业集市应运而生并逐步演变成城市,这是生产方式的转变带来的更为深刻的生活方式转变。长期以来,农村与城市并存的局面,在保证生产与交换能够互补的同时,也将整个社会群体分割为农民与市民,使这两个互相依赖的群体之间产生了种种难于调和的矛盾和利益冲突。

城市的优势显而易见,工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科技等事业的社会效益,以及交通、居住等生活条件方面的优越性,都是让农村无法望其项背的。而农村的优势往往是隐性的,特别是在国家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之下,农业方面的天然优势几乎荡然无存,因此,农民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但是,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尽管是一种理想,甚至是一种规划,但绝非一日之功,更不是一步之遥。在漫长的城市化道路上,小城镇建设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渡方式。

建设小城镇既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又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化经营,是党和国家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小城镇建设不能只追求形式,不注重实质。给一个农民聚居地改一个名字,称其为××镇,固然是农村向小城镇转化的一个必备程序,但绝不是全部内容。小城镇建设中最具前提性的非基础设施莫属。供水、供电、供气,都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必须条件,道路交通则不仅关乎生活,而且与生产及社会事业息息相关。如果没有这些的话,那所谓的小城镇就成为大号的村落了。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区别于乡村的根本标志,但小城镇又毕竟只是一种过渡的形式,不论人们的主观意识如何,它仍然会逐渐地向大都市演进。当土地大规模集约化之后,农村人口大量脱离农业生产,这就需要在小城镇发展工商业,以接纳这些人就业。另一方面,为给小城镇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对以文化、教育、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事业要提前予以考虑,并做出科学规划和时间上的安排,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否则,小城镇就永远是小城镇,即使规模上去了,也只不过是两个或多个小城镇的集合而已,与大都市完全是两个概念。

猜你喜欢

集约化小城镇基础设施
论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与农户生计转型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秋季蔬菜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基于集约化的电费电价管理措施探析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三)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一)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